天天看點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在中國網壇新星張之臻創造曆史的背後,是中國體育人才培養的新路徑: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造就了一大批頗具身家的中産階級家庭,他們往往願意在子女的教育上花費巨額的投資,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尤其是在體育方面,更是不吝惜于送到國外培養,從小開始對接先進的職業體育梯隊教育。這意味着,在這個領域裡,中國人裡必将出現越來越多的頂級玩家,中國軍團也會有極大機率在此類項目裡占據一個極為重要的生态位。

撰文丨霍森

編輯丨馮小

中國網球迎來了又一個裡程碑。

美網男單第二輪,中國選手張之臻在5盤鏖戰之後,擊敗上屆亞軍、ATP目前排名第四的卡斯珀·魯德,成功晉級。這不僅是中國大陸男網選手第一次戰勝了ATP前五的選手,也是中國大陸男網選首次在大滿貫賽場上擊敗ATP前10的選手,為中國網球書寫了新的曆史。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圖說:張之臻擊敗ATP前5的對手,創造紀錄。

除了張之臻外,本屆美網,中國軍團的表現亦是極為亮眼,男女選手7人攜手進入了第二輪,其中,王欣瑜首次殺入32強,朱琳橫掃名将阿紮倫卡,王雅繁力克賽事7号種子加西亞……這強勢的表現,不禁讓人驚呼,網球的“中國時代”難道就要來臨了嗎?

這并非沒有可能。

或許在不遠的将來,我們就可以看到,網球、高爾夫這類需要大量金錢投入的高度職業化個人運動,中國人裡必将出現越來越多的頂級玩家,中國軍團也會有極大機率在此類項目裡占據一個極為重要的生态位。

01 職業好手經濟打底

對于下一代的教育,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有“窮文富武”的說法,很顯然,相比起讀書來,習武、或者說打磨身體,需要承擔的花費成本會更高。

不過在中國,情況又有所不同。

90年代中期,國家體育總局定下了奧運争光計劃之後,整個國家體育的資源傾斜方向都集中到了“小巧難女少”的重點項目上,并是以迅速成為了奧運金牌大國,但這種舉國體制也帶來了相應的弊端,那就是——國家重點扶持培養的這些項目,幾乎都不具備商業化前景,如果離開了國家的财政補貼,運動員幾乎無法依靠項目本身來養活自己,關于這一點,可以參考本欄目此前的文章體談丨7歲小将5金2銀背後的心酸或許說明我們還不是體育大國。

是以,很長一段時間内,國内的體育明星幾乎等同于奧運冠軍,并且其中大多數出身于貧寒之家,大家所熟知的全紅婵、朱婷、谌利軍、劉洋、王曼昱、王軍霞……幾乎莫不如是。

由此可見,對于絕大部分普通群眾而言,讀書是一條不管前景還是試錯成本都遠優于體育的道路,隻有當家境貧寒到連義務教育都無法減輕家庭負擔的時候,家長才會考慮将小孩送到體校就讀。

不過在近十幾年來,這樣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造就了一大批頗具身家的中産階級家庭,他們往往願意在子女的教育上花費巨額的投資,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尤其是在體育方面,更是不吝惜于送到國外培養,從小開始對接先進的職業體育梯隊教育。

現在,瓜熟蒂落,成果終于逐漸顯現。

張玉甯、谷愛淩、周冠宇……這些各自項目領域裡的青年俊才,幾乎都是這種精英培養模式下誕生的職業好手。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圖說:谷愛淩。

而在網球項目中,目前活躍在ATP賽事裡的知名中國選手,張之臻、商竣程和吳易昺,也無一不是這樣。

那麼,培養出張之臻這樣一名準ATP前50水準的職業網球手,需要花費幾何呢?張之臻的父親張衛華在接受記者專訪的時候給出了答案:

“這些年算下來,培養一個打進世界前100名的網球選手大約要花費2000萬(沒有特殊說明皆為人民币,下同)。”

“經濟條件變好後,一些中國家長把10歲左右的孩子送到國外的俱樂部練習網球,一年下來,吃住和訓練費用大概要100萬,如果家長一直跟着,還要多5-60萬的開銷。”

而另一位男單名将吳易昺的母親吳芳女士也坦言,吳易昺幼時學球花費不菲,15歲之前的花費就已經超過100萬,而此後曆年的訓練和比賽花費,加起來也超過了1000萬。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圖說:網壇潛力之星吳易昺。

剛剛擊敗阿紮倫卡的朱琳,她的父親朱劍明曾經是一名私營企業的掌門人,在财富自由之後,放棄了事業,陪着女兒四處訓練、征戰,其中投入的金錢雖然沒有明言,但總歸不會是小數。

按照目前國内的市場行情,網球場地費一次至少上千,私教費用500起步,一周三練的話年投入就已經超過了20萬,如果要到歐美訓練和比賽,這個數字恐怕還要再加到50萬以上。

雖然這個數字并不一定具備普适性,比如,接受教育訓練的孩子如果沒有展現出相應的天賦,後續自然也不會一直追加持續的投入;又比如,在國外俱樂部練球和家長陪同的花費,其中因為各自家庭條件的不同,也會産生相應的上下浮動……

但很顯然,不管這個浮動的幅度是多少,花費絕對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

張玉甯的父親為了自己和孩子的足球夢,賣掉了八套房;谷愛淩從小到大的訓練費用,更是常人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這是一條被金錢澆灌出來的職業體育成材路徑。

02 成才之路路越走越多

既然張之臻他們的成材模式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是不是就意味着這條道路不适用于大陸國情呢?

那倒也不盡然。

網球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體育項目,高度職業化帶來了無數的巡回賽,而任何一位有志于在職業生涯上有所建樹的職業網球手,都需要面對密集而緊張的賽程。

對一名網球運動員而言,自身的技術訓練固然重要,但應對漫長賽季的體能儲備、戰術準備和醫療康複,都至關重要。

在網球項目裡,經驗豐富的全職教練、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體能教練和康複師、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保障人員,這些人所組成的教練團隊,他們對選手的成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于體制内普遍的“國家隊”模式,這種高度職業化的項目,教練團隊裡的所有成員,都必須靠職業選手自己掏腰包養着。是以,雖然各個網球巡回賽的獎金收入都不低——比如張之臻此次戰勝魯德挺進下一輪之後,手握的獎金收入已經來到了19萬美元——但其中在教練團隊上的開銷并不少,比如著名的網球選手德約科維奇,每年在自己教練團隊上的花費就達到了近千萬美元。

換句話說,在網球項目裡,如果你很強,能一直赢得比賽獎金,那麼就能雇傭到更好的團隊成員;但如果你不那麼強,隻要願意砸錢,也一樣能夠找到好的教練,說不定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圖說:中國網壇名将李娜聘請教練指導自己提升球技。

網球是小球類項目,對技巧的要求極高,比起需要大量身體對抗的足球和籃球,本身就比較适合黃種人,而既然砸錢又能砸出不錯的成績來,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青少年成材試錯的不确定性。

早年的中國網球,并沒有擺脫傳統的三從一大體訓模式,雖然出現了李娜這樣的特殊個例,但總體而言,依然與世界網壇發展潮流格格不入。

直到前女排功勳隊長孫晉芳走馬上任網管中心主任之後,鼓勵球員單飛,支援他們擺脫體制的束縛,前往更高的舞台磨煉,這才有了此後中國網壇百家争鳴的局面,但總體而言,依然還是“省隊國家隊為主+特殊球員單飛”的傳統改良模式。

但如今,在一衆成功前輩的開拓和引領下,網球職業化的春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開出了令人期待的鮮豔花朵。

根據2021年ITF釋出的《全球網球報告》顯示,中國的網球教練人數已經超過了1.1萬人,約占全球比例7.6%,排名全球第五,僅次于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傳統網球強國。網球場數量更是來到了接近5萬(49767)片,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同時在ITF擁有青少年排名的中國球員超過了100位,排名全球第11位……

體談 | 培養張之臻花費2000萬,但中國網球的張之臻正越來越多

圖說:張之臻、特日格樂、吳易昺、布雲朝克特都是中國網壇有潛力的未來之星。

這個市場普及度與人才儲備,已然足夠支撐起職業化的大架構。

而就青少年網球人才教育訓練體系來說,從張之臻的成長經曆來看,有天賦的青少年網球手既可以選擇從國内體校起步,兌現了一定天賦之後再轉向海外培養,進而走上獨立自主的職業道路,這是一條完全符合中國現有國情的方案,也是網球項目對國内職業化體育改革交出的一份試探性答卷。

03結語

張之臻的成功既是個人的偶然,也是大陸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職業化體育改革探索的必然,而中國網球如今的方興未艾之勢,不僅有賴于運動員個人的不懈奮鬥和家庭锲而不舍的堅持,也依托于傳統體訓模式的基礎打底和現代職業化體育的捏合。

這同時也說明了,隻要找準道路,即便不需要太多的行政幹預,現代的職業化體育項目也足以通過各種商業手段為自身的普及和發展找到最為适合的路徑。

當然,作為一項“貴族運動”,網球普及的成功道路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其他項目,但對比起國内的足球和籃球,多年市場化和職業化改革之後的一地雞毛,更顯得網球項目的小小成功嫩芽難能可貴。

當傳統的、單純依靠各級體校的人才培養路徑被打破之後,通過公私合辦、民辦公助、民間獨資、體教結合等多元化模式,鼓勵社會力量的加入,實作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的雙管齊下,最終走向完全的市場化和職業化——這或許才是“張之臻”模式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