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作者:盞燈談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貝專納蘭邊境離約翰内斯堡僅170英裡,騎馬三四天就可以趕到。而選擇400英裡以外的羅德西亞邊界上的一個基地,對于一次掠奪式遠征來說實在太遠了。

羅德斯于8月在倫敦給拜特寫信說:“(貝專納蘭)保護領是必不可少的。我向你保證,如果我們得到它,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作為最後的辦法,如果失敗了,就去見張伯倫。你比大多數人更有說服力,要向他展示英國在南部非洲的全部地位取決于此,到了明年可能為時已晚。”他補充說:“我聽說張伯倫是一個強硬的男子漢,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人,隻要他往前走一步,我們就可以把非洲獻給英國。”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張伯倫曾是格萊斯頓内閣的激進成員,還是一個富裕的商人,現在他已經跨越了政治光譜,成了索爾茲伯裡勳爵的保守與統一黨聯合政府中的狂熱帝國主義者。大家都叫他“強詞奪理的喬伊”。與羅德斯一樣,他認為英國的“種族”是所有占統治地位的種族中最偉大的,但他更支援帝國控制,而不是殖民控制。他認為,帝國聯邦對于維持英國作為世界強國的地位和確定其經濟繁榮都是至關重要的。

1888年,他問倫敦商會:“不列颠群島人口繁多,擁擠不堪。現在,那些龐大的附屬國向我們尋求保護,如果現在它們脫離了我們,那麼誰會相信不列颠群島上的人口可以活過一天?”發展帝國貿易成了他日益關注的問題之一。他把德蘭士瓦視為眼中釘,認為它既是一個異類,也是對英國霸權的潛在威脅,這個獨立的國家在英國的利益範圍内,卻願意擁抱德國;憑借其黃金儲備和德國的支援,它有潛力成為南部非洲的主要國家。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合作者進行會面

1895年,張伯倫已經年近六十,在政治荒原上遊蕩了十年之後,他急不可待地想要建功立業。從8月1日起,張伯倫與哈裡斯、格雷伯爵和羅德斯的其他合作者進行了一系列會面,他最初堅持對所有問題進行适當的考慮,包括茨瓦納酋長的權利。哈裡斯随後向羅德斯報告,張伯倫的态度是“不妥協的和果斷的”。

然而,當哈裡斯提到羅德斯計劃将貝專納蘭鐵路延伸到布拉瓦約時,張伯倫變得更加依從,并且建議他們,先把貝專納蘭的“一塊土地”用在鐵路建設上,再做日後的長遠打算。根據哈裡斯的說法,張伯倫“謹慎地暗示”了他發現羅德斯急于想要控制保護領的真正動機:“羅德斯希望在加貝羅内斯的邊境附近部署一支警察部隊”,以便“在約翰内斯堡發生起義時”提供援助。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據哈裡斯說,張伯倫立刻在這次談話中表示反對。張伯倫說:“我說我不想聽到任何機密資訊,我是以官方身份來這裡的。我隻能聽到可以充作官方用途的資訊。”格雷伯爵随後介入,然後又單獨回去和張伯倫讨論此事。格雷後來在1896年12月10日給張伯倫的一封信中描述了這次見面的細節:“我私下告訴過你……為了給自己争取作為自由人的共同權利,僑民很快就會發起武裝起義,是以,有必要在德蘭士瓦邊境部署一支武裝部隊,以備不時之需。”

1885年8月2日,在與張伯倫會面的第二天,哈裡斯和格雷向羅德斯發出一份電報,對事件作了類似的描述:是以,我們決定告知殖民地大臣一切緣由,為什麼我們希望在加貝羅内斯建立基地,以及在保護領保持我們的存在為何是明智的。殖民地大臣衷心贊同羅德斯的政策。但他不會基于此改變關于保護領的決定,而是提出替代方案,為了證明不列颠南非公司擁有合法的權益,該公司應考慮在保護領申請大量的政府土地贈與,以換取鐵路線向北延伸。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巴圖恩拒絕合作

羅德斯的另一位同僚,公司董事詹姆斯·馬奎爾在8月13日見到了張伯倫,他認為張伯倫似乎也喜歡這個陰謀。8月13日,哈裡斯打電報給羅德斯:“張伯倫會盡一切努力進行協助,但要交出行政保護領的前提是他對你的計劃一無所知。他确實認為,現在羅德斯的聰明才智可以克服英國政府拒絕移交保護領土地所帶來的任何麻煩。”

張伯倫後來試圖否認自己事先知道這個陰謀。但是,他的朋友格雷伯爵對此态度堅決。曆史學家巴茲爾·威廉姆斯在采訪格雷的面談記錄中寫道:“格雷說張伯倫當然知道打算介入德蘭士瓦的力量。”格雷說:“為了英國的榮譽,它不應該公開,就像它沒有被當時的任何人說出來一樣。最大的困難是哈裡斯——費了好大勁才讓他閉嘴。”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哈裡斯和格雷于8月20日再次去見張伯倫,之後張伯倫向開普敦的羅便臣發去電報,訓示他從茨瓦納酋長巴圖恩那裡獲得一塊加貝羅内斯的土地,以供不列颠南非公司使用——羅德斯打算将該地區作為他入侵德蘭士瓦的軍事基地。令羅德斯憤怒的是,巴圖恩拒絕合作。于是,羅德斯求助于茨瓦納的另外兩個酋長,說服他們把梅富根以北的皮薩尼·波盧戈周圍40平方英裡的土地劃歸公司管轄。

10月18日,經張伯倫同意,羅便臣釋出公告,将這塊土地移交給公司。同一天,他任命詹森為屬地專員。随後,不列颠南非公司的警察部隊立即開始從布拉瓦約向皮薩尼移動。其借口是他們需要保護一條新鐵路的建設工程,使之不受心懷不滿的土著的影響。但是,并沒有什麼正在建設的鐵路,更不需要他們進行什麼保護。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當這些陰謀正在進行的時候,德蘭士瓦和開普之間就鐵路費問題爆發了一場關稅戰。幾年來,直到德拉戈亞灣線和德班線建成之前,開普線壟斷了通往約翰内斯堡的鐵路運輸,1895年,它的運輸份額仍然是85%,但一直在下降。為了提高自己的份額,開普政府開始削弱其他兩條線。

德蘭士瓦人進行了報複,将瓦爾河和約翰内斯堡之間51英裡路段的收費增加3倍。為了規避這些費用,開普政府安排在瓦爾河邊境卸貨,以有競争力的價格用牛車運到約翰内斯堡。10月1日,克魯格進行反擊,關閉了渡口,并且取締了在枯水期涉水穿過瓦爾河的牛車交通線。開普政府向張伯倫提出上訴。張伯倫向克魯格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撤回公告,并且下令原本要前往印度的英軍改道開普。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克魯格讓步

11月7日,克魯格讓步,重新同意讓馬車穿過瓦爾河。所謂的“渡口危機”增加了雙方的不滿情緒,加劇了各方的緊張局勢。這也為羅德斯推進他的陰謀提供了進一步的理由。在約翰内斯堡,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是“革命”何時到來。詹姆斯·布萊斯寫道:“到處都在談論起義的事,在黑暗的角落裡,在每個人吃午餐的俱樂部裡,以及在戲劇表演的幕間休息時間裡,幾乎沒有别的話題了。”大多數人認為起義迫在眉睫。

然而,盡管約翰内斯堡民怨沸騰,盡管新聞界對克魯格政府口誅筆伐,不絕于耳,但群眾對起義似乎沒有什麼熱情。《泰晤士報》記者弗朗西斯·榮赫鵬上尉在12月報道說,“約翰内斯堡的居民并不是一群易被煽動、反叛和喜歡争吵的人。他們是賺錢的人。造反和賺錢不能同時進行。”普通礦工、企業職工、文員的工資都很高,他們雖然願意鼓動改革,卻沒有起義的想法。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榮赫鵬說:“他們誰也不想看到英國國旗在這裡升起,他們誰也不想看到現在的共和國被消滅。沒有任何迹象表明,德蘭士瓦的僑民有朝着那個方向的騷動。沒有人想趕走布爾人。”在寫給倫敦的拜特和沃爾德赫的信中,萊昂内爾·菲利普斯直截了當地說:“關于選舉權,我不認為真的有很多人把它當回事。”在蘭德老爺們内部,意見分歧也很大。

巴尼·巴納托一直試圖和克魯格保持友好的關系,在通路比勒陀利亞時,他很高興地在家門口的陽台上和克魯格閑聊。羅賓遜認為,反對克魯格的情緒是人為煽動的,僑民的不滿被誇大了,任何發動政變的企圖都注定要失敗。德國企業家阿道夫戈爾茨、喬治·阿爾布和西格斯蒙德·諾依曼也對政變持反對态度。

1885年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

11月間,羅德斯與約翰内斯堡的兩位關鍵人物共商大計,他們是全國聯盟上司人查爾斯·列昂納德和礦業商會會長萊昂内爾·菲利普斯,後者曾前往開普敦,以弄清楚羅德斯的确切目标。列昂納德更傾向于一個“改革過的共和國”。他希望羅德斯保證,英國國旗不會被用作起義的象征,德蘭士瓦不會被迫加入聯邦。羅德斯似乎同意了。

參考資料:

英帝國的“推力”與布爾人的“民族大遷徙”[J]. 孫紅旗.西亞非洲,2010(03)

塞西爾·羅得斯與南非早期經濟現代化[J]. 汪津生.曆史教學問題,2012(02)

簡論南非戰争(1899-1902年)[J]. 程群.軍事曆史研究,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