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是大陸四大傳統節日,其中春節則是最熱鬧最盛大的一個。在全國各地都有着相似卻不相同的春節習俗,但是其目的都是為了辭舊迎新、鎮壓邪祟、祈求福緣、祭拜先祖等等。春節的曆史起源已經無法考證,考古學家認為春節是長期發展所産生的的節日,另外關于春節還有很多的神話傳說,例如年獸、竈王神等等。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春節了,因為在春節的時候能吃很多糖果和美味佳肴,不需要去學校上課,可以躺在被窩裡睡到自然醒,還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大紅包。盡管很多老人都認為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但是春節依舊是每年最隆重的節日。但是你肯定不知道的是有一年大陸禁止所有國内群眾過春節,不準舉行任何的慶祝儀式,正月都有人在街上巡邏,就算是給鄰居道賀說祝福都會被罰,這又是為什麼呢?
1912年清朝被辛亥革命所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民國。因為封建皇朝已經成為曆史,是以很多進步人士都呼籲國民要摒棄封建思想,1915年由一批知識分子帶領的新文化運動就明确提出了“反對封建支援科學”的口号。新文化運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漸漸地背離了最初的目的,這些知識分子将一切封建時代留下來的東西都視作了糟粕。
例如錢玄同(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父親)就認為孔學道學都是封建妖學,而漢字則是這些妖學禍害群眾的幫兇應當全部廢除。胡适、魯迅、瞿秋白等人都贊同錢玄同的觀點,而在現代人看來這些偉大文豪的觀點的确有些偏激了。因為當時興起的這股反舊浪潮,是以也有人提議将大陸傳承了幾千年的農曆紀年廢除,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公曆紀年。
1928年民國政府發出了名為《對普用新曆廢除舊曆協助辦法》的通知,民國政府要求全國以及海外的國人從1929年1月1日開始停止使用農曆并采用公曆,同時所有農曆紀年上的傳統節日統統停辦,其中就包括了春節。之後民國政府還釋出了補充說明,農曆春節期間繼續工作,禁止群眾貼對聯或是舉行集會,禁止放鞭炮以及舞龍舞獅等一系列的傳統春節活動。
但是慶祝春節已經作為習俗堅持了數千年,可以說已經是刻入中華民族骨髓中的傳承,哪裡是說斷就能斷的?是以真正遵守這項通知的人都沒有幾個,人們還是像往常一樣慶祝新年。發令頒布的第二年民國政府還特意請了前任北大校長蔡元培來進行演講,可也是收效甚微,就連南京上海等地的百姓也和往年一樣歡歡喜喜過節。
在這場傳統節日廢除與否的拉鋸戰進行到第五年的時候,民國政府看到百姓依舊我行我素便決定以強硬手段來推行公曆,1934年的正月便指令各地軍隊在街上巡邏,專門抓那些慶祝春節的百姓,很多人是以被關到牢房中,甚至有人隻是習慣性地說了一句“新年好”。這樣的無賴指令自然激起了群眾的不滿,很多文人都寫信譴責這種暴力行為。
1934年民國政府以“習俗相沿,積重難返”為由将禁令廢除,這也是大陸曆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