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秦二世二年,李斯父子在鹹陽街市被腰斬,罪名是謀反。臨死前,李斯對兒子說道:“真想和你一起牽着一條黃狗,去上蔡東門外打獵追逐野兔,可是還辦得到嗎?”說罷,父子二人抱頭痛哭。

秦朝的統一六國、統一度量、統一文字、統一貨币都是在李斯的主持下完成的。他對秦國有着這樣大的功勞,被冤枉謀反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其主要原因有三個: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第一、秦國本土官員排斥李斯,來自其他六國的官員則痛恨李斯。

1、派系之争。

秦王喜歡重用國外的大才,這就勢必要動了本土勢力的蛋糕啊!當時丞相呂不韋就是衛國人,其麾下幕僚、食客也多為六國人士。李斯本是楚國人,來到秦國之後自然而然地就投到了呂不韋門下。

呂不韋倒台之後,秦國本土勢力落井下石,以六國人士和秦國不是一條心為由,請求嬴政驅逐來自六國的客卿和幕僚。受了呂不韋事件的影響,嬴政居然同意了。

就在此時,李斯站了出來,冒着生命危險上了一封《谏逐客書》,成功讓嬴政改變了主意,同時也受到了嬴政的賞識。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進上《谏逐客書》,阻止驅逐六國客卿,遷為廷尉。——《史記》

就這樣,李斯不但受到了重用,他站出來為來自六國的官員說話,還使得他成為了“外來戶”的領袖。從此秦國本土官員和外來戶們的競争越來越激烈,而李斯也被本土派的官員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如此一來,李斯被腰斬,秦國本土派官員不但不會勸阻,反而要大聲叫好!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2、力主滅六國,得罪了六國客卿

李斯雖然平步青雲,不過其作為“外來戶”的領袖,做了一件衆叛親離的事情。那就是力主滅了六國,并且為嬴政提出了“遠交近攻”、“滅韓滅趙”等政策。此舉雖然迎合了秦始皇的野心,但是卻得罪了所有的六國客卿。

六國客卿雖然在秦國為官,但是對故國還是有感情的,他們的很多親戚朋友都還在故國。是以李斯作為滅六國的急先鋒,就遭了“外來戶”們的嫉恨。并且李斯的手段非常毒辣,韓非子就因為反對先攻打南韓的方略,被關進大牢,最後丢了性命。

李斯權勢滔天,為秦滅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六國客卿雖然不敢明着對抗,但是背地裡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就這樣,李斯先是被秦國本土勢力所排斥,後來又得罪了“外來戶”們,是以他被腰斬的時候大家都拍手稱快,即便是知道他是冤枉的,也沒人為其辯解。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第二、趙高權傾朝野,朝臣不為李斯求情也是怕受到牽連

胡亥上位之後,對秦始皇的血脈進行了大清洗,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殺了個幹淨。趙高和李斯則對朝堂進行了大清洗,不聽話的都殺了個七七八八,其中比較正直的,比較能幹實事的官員大都被清理掉了。隻剩下了一些唯唯諾諾,趨炎附勢的人,就連趙高“指鹿為馬”他們都能認可。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斯謀反的罪名是“老隊友”趙高一手炮制的,趙高“坐實”了李斯的罪名之後,胡亥看着李斯的口供,感慨萬千:“我幾乎就被丞相給騙了,還好有你!”

為李斯申辯,意味着要得罪趙高,這些在大清洗中幸存的朝堂不倒翁都精通保命之道,既不會為了救李斯而去得罪權傾朝野的趙高,也不會去傻傻地力谏胡亥,請他收回成命,因為那是要丢了小命的!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第三、秦始皇死後,李斯助纣為虐,執行的律法也太過嚴苛,李斯被腰斬,官員和百姓都拍手稱快

起初李斯和趙高本一夥的,他們對朝臣大清洗的時候,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活下來的這些人固然是能忍的,但并不代表着他們沒有怨言。李斯為了讨好胡亥,上了一封《行都責書》,将法家的嚴刑峻法推向了極端,上到官員下到百姓無不惶恐。

後來趙高和李斯“狗咬狗”,搞起了内鬥,無論誰勝誰負對其他人都是有益的。李斯死了,他搞的嚴刑峻法就會告一段落,衆人心裡隻會是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再喊一聲:“活該!”

是以最後,李斯被夷了三族,衆人要麼拍手稱快,要麼冷眼旁觀。隻能說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