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作者:史海小記

巧使“潮語”

音樂喜劇通常都是與當下潮流語句密切相關的,這也是其特征之一,早期的作品往往都會大量采用當地民俗俚語,這種習慣幾乎是與其劇詩創作喜歡采用一語雙關的諷刺語言一樣流行、一樣重要。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是以在音樂喜劇當中,觀衆總是輕易就被那些幽默的潮流詞彙所觸弄,經常被引得哄堂大笑。特别是在《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這位充滿才氣的詞曲作家大量運用了美國百老彙當時非常流行的俚語,并且還巧妙的運用了在當時幾乎快要被人遺忘的莎士比亞式的雙關語,使得某些特定的角色顯得異常诙諧。

他這一種搞笑的天賦獲得觀衆極大的贊賞,劇中某些經典語句也被觀衆口口相傳。

由此可見,在進行音樂喜劇的劇詩創作時,大量采用當下的潮流詞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創設喜劇效果重要手段之一。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可惜,國内的音樂劇創作總是不太擅長運用這種方法,但是,國内音樂喜劇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劇詩創作更要認真學習這種方法。

在劇詩創作時多去了解當下流行的潮流詞到底有哪些,又哪些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劇詩創作中,當然這關鍵還得看劇詩作家能不能夠很好運用這些潮流詞。

總歸一條,要想獲得觀衆的認可和搞笑的戲劇氛圍,劇詩創作就必須多采用當下潮流語。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加強戲劇性

前文中已經重點分析過20年代40世紀的《吻我,凱特》在這樣的曆史潮流中是如何通過自身的革新,增強了這部劇的戲劇性,使音樂喜劇在音樂劇發展大浪中得以生存下來,其劇詩的戲劇性是最明顯的特征之一。

也就是說在大陸的音樂喜劇創作中,加強劇詩的戲劇性也是必行之招。《吻我,凱特》的劇詩作家科爾·波特極緻的發揮了他的創作才能,耗費大量的心血使劇詩做到了描繪戲劇事件,并且通過劇詩非常細膩地刻畫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同樣還能利用劇詩的優勢很好的渲染不同的戲劇氣氛。國内的音樂喜劇的創作如果能夠做到緊扣劇情、斟詞酌句,想必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緊扣劇情

在20世紀40年代利用劇詩來描繪戲劇事件在整合音樂中是一件非常尋常或者說非常必要的手段,這是其整合的展現。

這種方法的運用使得音樂劇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觀衆更是格外親睐于這樣的劇目。是以即便是作為音樂喜劇的《吻我,凱特》也不得不在創作時做出相應的改變,順應觀衆的要求。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前文中已經詳細分析了《吻我,凱特》劇詩是如何與戲劇故事緊密聯系,不難看出這些方法的運用不僅讓《吻我,凱特》戲劇故事更好的發展,同時還使得音樂部分承擔了戲劇功能,音樂與戲劇很好的整合到了一起,音樂也成了全劇不可或缺的部分,脫離了音樂戲劇故事也再不完整。

是以在大陸的音樂喜劇創作過程中,劇詩的創作應該借鑒這種整合的方法,讓劇詩緊扣劇情,通過劇詩來描繪某些戲劇事件,讓劇詩的存在成為一種必需品,切忌無病呻吟或者一貫的裝腔作勢賣弄文字,做到利用劇詩與劇情緊密連接配接,達到增強劇詩的戲劇性。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斟詞酌句

音樂喜劇中劇詩具有戲劇性不是很常見,基本也難被劇詩作家重視,因為考慮到要重點關注劇詩的喜劇性,是以戲劇功能基本就被削弱了。

劇詩能夠承擔起戲劇功能實屬不易,他需要耗費劇詩作家大量的勞動,特别是在措辭方面,需要劇詩作家斟詞酌句,仔細衡量哪一個詞才是最适合的。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這樣的詞通常需要具備戲劇性和喜劇性兩個特性,這使得音樂喜劇戲劇性歌曲創作顯得異常艱難。

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分析的那樣,在《吻我,凱特》中,還是有不少劇詩的詞選擇非常出人意料。

像科爾·波特這樣的創作手法,是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來完成的工作,但這種創作手法能夠使戲劇事件在劇詩的刻畫下更加立體、更加豐滿,這一效果也使得《吻我,凱特》的戲劇性大大增強。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其劇詩會變得如此具有戲劇性,是以在大陸音樂喜劇歌曲的創作中,一定要做到斟詞酌句。

倘若國内的音樂喜劇創作能夠很好的運用到科爾·波特的創作手法,在進行劇詩創作時,能夠緊扣劇情,并做到斟詞酌句,使整部劇的線條更加豐滿,在人物刻畫的創作手法上也可實作多種變化,讓觀衆不容易産生審美疲勞,相信觀衆也會更加容易接受這樣的劇目,如此可為創作一部成功的音樂喜劇打好基礎。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音樂創作

早期音樂喜劇的音樂創作總是和捧紅某些明星或者為了幾首暢銷歌曲脫不了幹系,如此明顯的商業目的其實是阻礙了音樂喜劇的發展,以至于到了20世紀30、40年代音樂喜劇的發展面臨極大的困境,觀衆再也無法容忍其一再瞎打瞎鬧,無論是劇本還是音樂都無法再滿足觀衆的需求。

而從音樂喜劇的發展曆程來看,在該類型的音樂劇中音樂地位低,是以很多音樂喜劇中音樂的戲劇性被創作者所忽視的,特别是早期創作的作品中,即便是後來的公主劇院出産的一系列音樂喜劇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以至于音樂喜劇中的音樂通常都冠以“穿插”、“無厘頭”這種帶有羞辱性的詞彙。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還好出現了有如《吻我,凱特》這樣的作品開始了創新,音樂不再隻追求暢銷的幾首歌,而是精推細算創作出一首首極具戲劇性的音樂,部分音樂甚至被後人诟病說其太過忠實于劇本以至于脫離了劇場以後很難被人們記住。這何嘗不是一種肯定呢?

通過研究《吻我,凱特》不難發現要創作出具有戲劇性的音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樂家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牢記“整合”理念,在這個基礎上充分的活躍創作思維,并且不斷變化其音樂的表現手法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明确創作理念

音樂喜劇《吻我,凱特》之是以能夠成功,說到底還是要歸功于整個劇組在創作理念上的改變,通過前文觀衆可以清晰發現,音樂喜劇早期的創作時非常浮躁且充滿了投機取巧的成份,音樂的存在價值不明确,一切不過是為了制造一堂歡樂秀。

剛開始接觸這樣的劇目,觀衆也許會被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所帶動,藝術家們的創作可能也充滿了激情。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觀衆自然會對這種毫無營養的鬧劇充滿排斥,創作者們也會因為一味追求娛樂性而使劇目失去靈魂,這樣就很容易出現20世紀30、40年音樂喜劇所面臨的困境那樣,缺乏劇本以及創作靈感,能夠抓住觀衆眼球的作品越來越少。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吻我,凱特》一改以往的這種創作方式,明确了其創作的理念,借鑒了整合音樂劇的創作方法,使劇目獲得了新的靈魂。國内的音樂劇創作還是處于一種比較迷茫的狀态,很多作品都沒有一個明确的創作理念,而是盲目的模仿着百老彙某些成名的大作,殊不知這些盲目的模仿隻是模仿到了表皮,卻沒有抓住内在的精髓。

國内的創作隻看到了國外有名劇目的大制作大手筆,卻沒有認真探究其創作方法、創作理念,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國内的作品幾乎都是大投入、大制作,創作出來的音樂和舞蹈卻讓人不敢恭維,通常音樂是曲調太過複雜,和聲配器都不符合音樂劇的基本創作規律,而舞蹈更是缺乏靈魂,是以這些作品都遭遇慘敗,無一幸免。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那麼國内的音樂喜劇創作究竟該怎樣做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具有明确的創作理念呢?首先就必須要做到的就是把握好音樂劇的創作規律,而非歌劇、舞劇創作模式。其次也就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吸取百老彙音樂喜劇的創作經驗,創作中融入“整合”理念。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把握規律

在許多人眼中,音樂喜劇無非就是有着活躍的氣氛,适時的加入一些諷刺效果基本就差不多了,至于音樂都是非常簡單的,熱鬧就行。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音樂喜劇的創作過程并非如看的那麼簡單,自《吻我,凱特》成功以後,音樂喜劇受到整合音樂劇的影響越來越深刻,百老彙的音樂喜劇創作者們似乎也已經将其很好的融入到創作過程中。

是以在進行音樂喜劇的音樂創作時,創作者們不僅要保持音樂的喜劇效果更難的是要充分展示其戲劇性。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

是以音樂喜劇的音樂基本是富有娛樂性,也就是輕松歡快的主題居多,且還要能夠承擔一定的戲劇功能,當然基本的音樂劇創作規律是要遵循的,如音樂的曲調要簡單通俗。在看看國内的作品呢?

國内的劇目,音樂創作基本沒有辦法脫離歌劇的創作模式,難以做到通俗,不太符合音樂劇的基本創作規律。

國内的音樂喜劇要想在音樂創作上有所突破,就必須嚴格把握好音樂劇的創作規律,特别是音樂喜劇。不需要高超技藝來顯示創作者的脫俗水準,隻需要真正做到符合劇目要求,簡單、通俗便于觀衆記憶和傳播。

《吻我,凱特》中科爾·波特大量運用百老彙流行的俚語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