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當下的不确定性,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奧運冠軍集強大的抗壓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強執行力于一身,在他們身上,我們或許可以窺得一二。外灘君也就此和射擊冠軍陶璐娜展開對話,她強大的内生力量,更是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啟發。

文丨莊曉    編丨May

本文照片由陶璐娜提供

越是在充滿不确定的時代,壓力越是如影随形地找上我們每一個人。可在和壓力的對抗中,我們的孩子好像正變得越來越脆弱、日子也變得越來越難熬。

面對競争越發激烈的未來,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跳出壓力的漩渦,激發溯流而上的力量?

或許,我們能從賽場上,找到更高次元的應對之道。特别是非常強調運動員的自我調控能力和心理穩定性的射擊運動。

“神槍手們”需要在每一環子彈的飛速旋轉中,頂住排山倒海般的壓力,穩定發揮出自己的實力。一旦出現任何心理波動,他們就很容易在賽場上半途而廢或是失之毫厘、功虧一篑。

在近期舉辦的“華夏基金·2023哈佛夏令營”上,外灘君就獨家采訪到了悉尼奧運射擊冠軍陶璐娜。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從她娓娓道來的講述中,外灘君仿佛看到了一枚疾馳而來的子彈,它勢如破竹般擊碎了長達18年的焦慮、挫折和痛苦,最終成功命中了人生的靶心。

她說:“我人生中隻拿過一次奧運金牌,但我嘗過無數次失敗。人們常說悲劇都是感人的。在我的運動生涯中,那些‘悲劇’給我更多的精神力量”。

雖然,我們離一個奧運冠軍還隔着太平洋,但在陶璐娜身上,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着像她那樣橫眉冷對失敗的痛苦,從一個個“悲劇”中,走出人生的高度。

起落之中,練就“大心髒”

在陶璐娜長達十八年的運動生涯中,悉尼奧運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當年的10米氣手槍射擊賽場上,外灘君隔着電視轉播螢幕,都緊張得手抖,可賽場上的陶璐娜,卻盯着全國觀衆的目光,将沉着冷靜保持到底,最終以488.2環的成績,為中國隊奪得了悉尼奧運會寶貴的首金。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站在領獎台上,陶璐娜笑了。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在得知自己入選悉尼奧運會時,陶璐娜第一反應是倒吸一口冷氣。

“我就覺得我怎麼辦?我背負着全國人民的重托,去拿奧運金牌,這種感覺真的坐立不安。”

雖然早已在97年就獲得了世界杯總決賽的手槍冠軍,這些獎牌、榮譽以及他人的期許,反而像壓在陶璐娜心口的一塊巨石,讓她開始變得畏懼失敗。

心理的失衡,也很快反映到比賽的成績之中:

在98年世錦賽上,技術儲備豐富的陶璐娜緊張得心髒蹦蹦跳,成績最終跌出前八。

同年舉辦的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的比賽中,作為主力選手的陶璐娜,在最後五分鐘“緊張得槍都在不停地抖動,完全無法扣動扳機。”還是在總教練大聲催促下,她才用不聽使喚的手臂,打出了89環,“這個成績就和區裡的小朋友差不多,”最終她不得不空手而回。

體育競賽場上,金牌是單一的評價名額,撲面而來的壓力,讓陶璐娜一度非常窒息。失眠于她而言,就是家常便飯。

時至今日,陶璐娜都試圖用具象的比喻,來描述金牌選手在比賽中所承受的重壓,但這樣的例子并不好找。

“比方說是聯考嗎?但聯考好像比奧運會要更簡單,或者說是像跳蹦極嗎?你一瞬間你緊張的要死,但是也就一瞬間。對于金牌運動員而言,我們承受的是長期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态,一種既渴望冠軍、又不能想拿冠軍的沖突狀态。”

自己的當打之年,卻因為心理“脆弱”而屢失獎牌,這讓徘徊于低谷時期的陶璐娜,時刻憋着一股氣。沉下心來的她,決心給自己找到一處抗壓的突破口。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就像第一次吃苦瓜的時候覺得很苦,但是試着一直吃,就會覺得這種苦我是能夠承受的。我要逼迫自己去找内心深處最害怕的是什麼,最難克服的是什麼,然後盡量去适應。”

成功之道在我“心”

1996年,陶璐娜在自己宿舍的牆上貼出了大幅智語——成功之道在我心。這也意味着一場和壓力對抗的戰鬥,打響了。

她試着看跳水比賽錄像,從“跳水皇後”伏明霞上場時的眼神裡,體會勇氣和堅定;也上過70米的高空跳台,不斷體驗蹦極來記錄當下緊張的心情,讓自己盡快适應大賽高壓的節奏。

但凡有時間,她還跑去請教運動心理學劉淑慧教授,“如何在射擊比賽中,用好瓦倫達心态?”

“瓦倫達效應”是指的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患得患失的一種失衡心态所帶來的一系列反應。

這恰巧完美貼合了射擊運動的規律:越渴望冠軍,就越可能失敗。而這也是我們普通人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也常出現的微妙心态。

為此,劉教授也開出了藥方——“前不想,後不想,就把握目前這一步,管住技術動作。”

運用運動心理學的知識,來幫助運動員迅速進入“情緒平靜、思維幹淨和注意入境”的三重境界。

01

巧妙利用表象訓練,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射擊運動的特點是,在賽場上沒有人會幹擾你,幹擾你的是外界的輿論壓力。是以,高壓之下,需要我們準确覺察到自己當下的情緒、關注自己每一個動作要領,迅速在激烈的賽場上,以一顆平常心沉靜下來。

進入場地即靜心,也是陶璐娜教練謝前喬對她的要求。而靜心訓練的有效方法之一,即随時在腦海中複刻自己的表現。

這也是美國心理學家理查· 休因(R.M.suine)教授在《想象—現在的理論和應用》一書中提出的“表象訓練”:

人們可以利用所有的感覺,對經驗進行重制或再造的過程,即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進行回顧、重複、修正、發展和分行自己的動作。

簡單來說,當陶璐娜完成一次出色的射擊技術動作時,謝教練就要求陶璐娜閉上眼睛,體會之前的動作程式,連着想 10 至20槍後,再按照剛才的動作進行多種方式的訓練。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這個實用小技巧,不僅适用于射擊訓練,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快速提高學習的效率。

加拿大心理學家愛倫·帕維歐曾做過一次實驗。實驗請了兩組志願者,在規定的時間内分别記憶圖形詞彙和抽象的詞彙。實驗資料表明,因為具體詞彙能誘發人們對于它所描繪事物的想象,最終,志願者對具體詞的回憶比對抽象詞的回憶多75﹪。

因而,在誦讀課文中,我們也不妨引導孩子在記憶後及時回憶記憶:閉上眼睛,在大腦當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再将資訊盡可能完整地讀取出來。

漸漸地,孩子們就能随時在了解語言文字意義的基礎上,将文字内容轉化為連續的活動畫面,加深孩子對于文章的記憶和了解。

02

建立自信,多用積極的思維肯定自己

即便在運動生涯中經曆了衆多挫折,一度還被國家隊拒之門外,但好強的陶璐娜始終沒放棄自己。

她曾在讀書筆記中寫道:

“一顆麥粒有三種命運:一是被裝進麻袋,等着喂豬;一是磨面粉,制成面包;還有一條路,就是埋進土裡,他日發芽,産生更多更多的麥粒。

我好比麥粒,但是我和麥粒有一個不同點,麥粒沒有意志,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而我可以。”

哪怕是到了18年後的今天,外灘君仍能在和陶璐娜的對談中,明顯感覺到這股信念。它藏在陶璐娜不溫不火的外表下,内化為這位頂尖運動員處變不驚的沉穩風度和和強大自信。

這種強大的内心力量,源自于對自我的接受和認可。她認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如果我們還要朝最不好的地方去想的話,它永遠不會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還是要學會積極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羅傑斯觀念系統理論認為,認識自己問題的重要性,确信能夠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将有助于形成積極的、系統的和穩定的自我概念。

在國家隊的心理訓練中,運動心理學老師們,就經常向參賽運動員們強調積極的心态,如明确比賽成功的标準,即突破自己、做到應該做的事情;隻要做到正常操作,那麼人人能夠獲得成功。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日常訓練中,陶璐娜的自我暗示語,就是“這就是我一個人的賽場,一個人的表演賽”。像這樣自我價值的提升,也可以遷移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妨多次強化孩子們的信心,比如:

我一定能背出這篇文章

我肯定能彈出這首曲子

這道數學題我一定能做得出來

在這些強大的心理暗示下,孩子們往往能迅速找到抗壓的突破口,擺脫慌張和不安,發揮出自己的真正實力。

03

提高認知,為問題提前做預案

射擊運動員在賽場上,最大的噩夢是打出連續的九環。但在一次訓練中,陶璐娜還是一連打出了六發的九環。

這次出現的問題,非但沒能讓她懊悔沮喪,反而更加用心記錄下這次難得的案例。

“如果這個現象出現在奧運賽場上,怎麼辦?那我就隻能接受。”

對于問題提前做預案,也是運動心理學中提升抗壓能力的有效方法。如運動精神病學家史蒂夫•彼得斯所說:“如果我們不去面對可能出現的結果,它們就會侵占我們的大腦,削弱我們的專注力。是以要預演失敗或成功的後果,然後把它們一個一個抛在腦後。”

隻有承認自己也會打出“糟糕”的成績,才能幫助自己擺脫心理重負,真正從零開始。

這也是射擊運動員正念訓練的關鍵一環——比賽中感受緊張、卻又不必意味地回避、壓抑和轉移,最終達到“有意識覺察、活在當下和不做判斷”的大賽心态要求。

圖自《平凡孕育輝煌:射擊運動心理服務的使命與價值》

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像射擊運動員這樣,保持長期澄澈的心理狀态,但我們也能學習他們對待負面情緒的态度。

在觀察我們自身的情緒之餘,不妨先回憶能引發自身消極情緒的事件,比如作業沒做完、考試沒考好……

之後,鼓勵孩子們,也可以為消極事件所引發的負面情緒,起一些卡通的名字,幫助孩子在情緒漩渦中保持冷靜;

同時,仔細觀察處于消極情緒中、自己思緒和身體的反應,做好心理預案和行動預案。

這樣真當意外到來時,孩子們也能迅速關注于當下,減少負面情緒,并用更加合理的視角來看待眼前的挫折和困境。

04

将大目标分解為小目标

在激烈的奪冠路上,宏大目标很容易在心理上催生出巨大的壓力。路要一步一步走,大目标也可以拆解成更易操作的若幹小目标,像較難的動作技術,也可以簡化成一個個連續的小動作。

為了更好提高射擊技術,訓練中的陶璐娜就曾将整套射擊技術細緻分成了9個小目标:“我的正确動作為:慢射,視力回收、闆機壓緊,保持自然平穩擊發;氣手槍,闆機壓緊、視力回收、平穩自然擊發。注意擊發瞬間保持這種狀态。”

年複一年的訓練中,這些小目标被打磨得更加細緻和精準。

到了四年後的悉尼奧運會前,她的技術動作程式已經細化為“槍落至黑環下沿時,基本停止,稍停;即自然擊發。從黑環上沿開始到擊發整個過程食指不放松,特别到黑環下沿時,食指不停地壓扳機,注意視力回收,心平氣和,并在擊發瞬間保持好這種狀态。”

這些被拆解到極緻的技術動作,也被陶璐娜反複在腦中琢磨。

“腦子空下來的時候,我就會将這些字句 ' 背誦' 一遍。比賽時,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做動作上去,那時候,這些字句會像錄音機一樣一遍一遍地播放出來,像暗示語一樣提醒我該怎麼做 。”

回報顯然很是豐厚。悉尼奧運會上,老老實實地把握好每一發動作的她,終于克服了心魔,在奧運決賽最後一組中,打出了連續11個10環的好成績。

“當準備得足夠充分後,真正去參加奧運會的時候,我已經不緊張了。10發打完,我沒看成績,但我知道我離冠軍很近了。”

像頂尖運動員一樣

擺脫精神内耗,走出人生高度

然而冠軍并非童話故事裡的終點。悉尼奧運會後的陶璐娜,迎來了更加坎坷的運動生涯。

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昔日的奧運冠軍陶璐娜遭遇了滑鐵盧。氣手槍賽場上,陶璐娜以40發子彈366環的成績,位列資格賽倒數第三,無緣決賽的争奪。

08年北京奧運會備戰前夕又因為得了腮腺炎,34歲的她,在兩個項目中都名列第三,而奧運會名額隻有兩人。要強的她放棄了替補名額,選擇退出了國家隊。

如今,陶璐娜并不避諱當時的失利。她坦誠:“這一段路程是特别艱難的,你曾經擁有過了、再到谷底的時候,對人的考驗是非常大的。”直到今天,提到當初那些絕望痛苦的歲月,對她來講依舊刻骨銘心。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艱難的時候,陶璐娜會反複聽着周傑倫的歌曲《蝸牛》,想想自己如同歌曲中的那隻小蝸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終乘着葉片往前飛”。

最終,這隻背着重重殼的蝸牛,終于又從04年的谷底爬了出來,在06年多哈亞運會上,重奪三金一銀的戰績,其中氣手槍項目還以391環的成績,打破了亞洲紀錄,進而證明了自己。

陶璐娜身上這股刺破煎熬和痛苦的鋒利,也恰恰展現了頂尖運動員的優秀特質——標明一件事情,長期堅持不放棄。

運動心理學家安德裡亞·弗斯特博士指出,“成為頂尖級别的運動員并不需要多麼複雜的條件,隻是他們能在日常生活中,選擇一件事情,不斷修正自己,并堅持下去。”

對目标的執着和渴望,也是陶璐娜能從精神内耗中走出的重要力量。“面對各種各樣困難的時候,我們沒有放棄,而且一直在尋找突破口堅持下來,這才是金牌最重要的價值。”

因為心中有夢想,才塑造了陶璐娜18年的傳奇運動生涯:

高中才開始正式加入市體校、開始射擊專項的訓練。

以第16人的“編外”身份,進入全國15人女子手槍項目全國大集訓,在40天時間内逆襲獲得第一名的成績,留在了國家隊。

兩度獲評為國際射擊聯合會最佳女射手,多次打破世界紀錄、亞洲紀錄。

怎樣才能激活孩子溯流而上的力量?奧運冠軍陶璐娜,給出了“反脆弱”養育建議

沒人知道,從漫長的備戰時光、到賽場上的每分每秒,陶璐娜經曆了多少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和忍耐。

挫折和壓力,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成長。在陶璐娜身上,我們看到了重壓打磨下,那股堅韌和熱愛,能有多麼強大。

将努力變為一種态度、把執着變為一種習慣,不斷挑戰下,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在人生這場長跑中,心無旁骛地取得更好的結果。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浏覽)

1.謝前喬《對優秀女子手槍運動員陶璐娜選材和育才的體會》

2.李四化,李京誠,劉淑慧《平凡孕育輝煌:射擊運動心理服務的使命與價值》

3.Simon Usborne 《How to win at life: what sports psychologists can teach us all》

4.孔澤明《借助表象訓練,提升國小生記憶力》

5.蘇琳《短時高頻正念訓練提升國中生心理韌性的實踐探索》

6.黃尖尖《從小在上海弄堂玩槍、創下38年不破世界紀錄!專訪陶璐娜,悲劇給我更多力量》

7.陳抒怡《專訪奧運會冠軍陶璐娜:我應該去唱滑稽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