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作者:吉林之聲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安史之亂是一首悲歌,這首歌到了馬嵬驿,唱出了最哀傷的曲調。一群人跪拜在唐玄宗面前,說着“奸佞誤國”。于是,馬嵬驿上出現了一條三尺白績,楊貴妃點點頭,隻是呢喃一聲“三郎,我去了”。

曆史旅程即将開始

時光機

唐朝

曆史向導

唐玄宗、楊玉環、楊國忠

古途旅行

馬嵬驿

時間簡史

馬嵬驿上,楊國忠、楊玉環被誅殺,唐玄宗前往蜀地。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馬嵬驿兵變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馬嵬驿(今陝西興平市西北二十三裡)。随行将士處死宰相楊國忠,并強迫楊玉環自盡,史稱"馬嵬驿兵變"。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四塊玉·馬嵬坡

元 馬緻遠

睡海棠,春将晚。

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亂。

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

譯文

楊貴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裡觀賞把玩。那隻《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禍患,不是因為這個楊玉環,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祿山的垂涎,怎麼會發生那麼大的動亂?唐明皇也就不會知道蜀道有多麼難。

書童小科普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楊貴妃死亡之謎

今天的小科普和小同學們說說楊貴妃之死的另一個版本。

按照正史的記載,李隆基被自己的将領脅迫賜死楊玉環在“馬嵬驿”,這個結果似乎是衆人皆知,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楊貴妃沒有死,趁機逃到日本了。

日本曆史界當時有一種說法,當年死的是楊貴妃的替身,而真實的楊貴妃實逃到了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根據當地人講,那個死者是楊貴妃的一名侍女。當年軍中主帥陳玄禮憐憫楊貴妃長得漂亮,不忍心殺她,就讓高力士謀劃了一場騙局,以侍女代死。高力士運來貴妃屍體,檢查屍體的便是陳玄禮,是以這一場計謀得以成功。真的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逃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關于楊玉環之死的原因其實還有一些。有人認為她死于佛堂,而且是自刎而死,還有人說她是死于亂軍,還有人說她是吞金而死。

這些說法都有可能,那楊貴妃到底死了沒有,史料也沒有具體的記載,現在考古學家因為所探索到的線索也無法證明。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小書童留作業了】

詩歌讀完了,故事講完了,現在到了思考互動環節,讓我們從詩歌和曆史故事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今天我們提起馬嵬事變最先想起的并不是兵變,而是在這個變動中,作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死了。生前的光芒比朝政重要,死後比兵變還值得讓曆史銘記,不得不說楊貴妃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

小同學們覺得楊貴妃是一個人什麼樣的人呢?你如何看待楊貴妃呢?去了解一下,然後來和我分享吧。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文章來源:原創·吉林新聞綜合廣播

圖檔來源:轉載·來源于網絡

音頻錄制:一鑫、子欣

音頻制作:一鑫

編輯:王浩懿

稽核:懷楠

監制:張永華 鐘曉

【跟着古詩學曆史】唐玄宗時期·馬嵬事變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給更多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