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潇湘文苑丨舜帝在此駐跸

作者:新湖南

袁忠民

古城零陵黃田鋪鎮,有一個舜帝廟村,因曾坐落一座古老的舜帝廟而名。

我在舜帝古廟遺址前久久駐足,回味曆史。我品味到、體驗到它的悠悠古意,見諸它的風貌與韻緻。

史料記載,舜帝南巡時曾駐跸于此。“跸”,指古代皇帝出行時的車馬、儀仗等。

舜帝是傳說中大陸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當年,舜繼承堯禅讓的首領之位,堯還将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舜晚年也效法堯帝,将帝位禅讓給了禹。

舜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一和華夏文明的重要創始者。

時光倒回至四千餘年前。舜帝百歲那年,為了體察民情,“德服三苗”,到南方巡視,幾隻小舟逆湘江而上。一天,遭遇大風,行船受阻,舜帝便在湘江西岸今零陵地界的一個小村駐跸,住了一晚。在村裡,舜帝望壯麗河山,頓生萬千感慨。終因他年老體弱病,不久便“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彰顯了舜帝“隻為蒼生不為身”的一腔家國情懷,也演繹出千古流傳的“零陵”之名。

人們為紀念舜帝在小村駐跸,就在該村的湘江之濱修建了舜帝廟,并将小村稱為虞村,後改為城村,再後來改稱為舜帝廟村。《何氏族譜》“城村宅圖”:“古名有虞村,因前明立永州府城未遂,故名城村。”說明前明時期,官府曾設想将永州府設在此地。

舜帝廟村處處有文物,是一座敞開的舜曆史舜文化博物館。那古廟古道古塔古碑,那古溪古橋古井古壩等等所展示的神态,所彰顯的風格,有着濃濃的遠古氣息,蔓延着悠久厚重的底蘊,滲透着過往時光的滄桑。

村支書張勇告訴我,舜帝廟村多為何姓,也有少數姓張、姓秦。《何氏族譜》記錄了何氏的來曆:“始祖日高公,自江南常州無錫縣馬泉埠遷居泉陵西鄉之城村……”說明他們的祖先從常州無錫遷居而來。

從《何氏族譜》上看,舜帝廟前,是一條大路即湘南古道,通向永州府。舜帝廟位于古道東側、湘江西岸,依平緩的山勢而建。舜帝廟瓊宇高樓,坐東朝西,莊嚴肅穆,由神道、午門、拜殿、正殿等組成,規模和氣勢恢宏。正殿内有舜帝雕像一尊,正襟危坐,氣宇軒昂。廟右建有宗祠。

舜帝廟下的古道西側店鋪林立,建有戲台、何氏宗祠等。廟宇後連群山,前臨湘水,左右是田洞和村落,周邊還有五甲宗祠、六甲宗祠、七甲宗祠等。環境優雅,很寬闊也很雄偉,與甯遠的舜帝陵遙相呼應。

舜帝廟、戲台等延伸在一條中軸線上。

過去,政府都要在這裡組織一年一度的祭舜活動或廟會活動,民間自發的祭祀活動更是常年不斷。

這裡的橋、壩、井、塔、庵等,都被冠之以“迴龍”二字。

舜帝廟右側,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流入湘江。溪邊設有社壇。小溪寬二三丈,深約三五尺,溪水清清幽幽,滋潤兩岸的村民和田地。溪裡水草搖曳,溪邊翠鳥啼鳴。

小溪上的迴龍橋,很有些年代,單孔,青石砌就,石闆鋪面,可行馬車。小橋雖顯單薄,現在還有點衰老,卻還是很堅強地立在那裡。橋下兩端,各挺立一棵香樟,雖不甚高與大,但也有一些年歲了,樹皮皺褶,粗糙斑駁,葉茂枝繁,樹葉遮住橋面。樹上藤蘿纏繞,有枝條伸進溪水,風一吹,枝條劃動水面,微瀾斑斑。我走到橋下,看到一塊墊在溪水上用來踏腳、泛着青幽光澤的青石闆,竟然布滿密密的小楷字。它是一塊碑刻,可能是一塊功德碑,也可能是祭祀舜帝的祭文吧。有村婦蹲在青石闆上洗衣,水面泛起漣漪,蕩漾開來,像開放的蓮花。

離迴龍橋下遊不遠處築有迴龍壩,旁有一口迴龍井。

湘江岸邊,還有迴龍庵、迴龍塔,均距湘水15米。

族譜上記有舜帝廟的兩幅戲聯:

其一:妙舞繞層台看彩袖霓裳宛爾兩階于羽;

清音徹畫閣聽綠蕭瓊管依然八百赓歌。

其二:笙歌缥缈霄漢間音聞嵛峰;

台榭峥嵘煙霧裡彩映湘江。

由此可見舜帝廟當年歌舞升平景象之一斑。

該族譜記述,清朝前的舜帝廟是很宏大的:“雍正年間,棟宇之輝煌,僧徒之衆盛,城以西無處其右焉。天運循環,無平不陂。”但好景不長,約七十年後,“乾隆末,不肖僧徒疊出,蕩費其田園,摧殘其院宇,至嘉慶初……”

好多年前,舜帝廟的厄運再次降臨,被拆了。村民就上這裡來搬磚瓦拆門窗背柱子下椽子,統統運回家堆放,家裡放不下的,就堆在外面。舜帝廟很快被蕩為平地,隻留下荒草與寂靜,清風與落葉,蒼涼與荒漠。

舜帝廟村村民的家裡,散落着大量石雕、碑刻及古建築構件。我看到一些民房的青石基座,或圓或方或六角形,那上面都浮刻着蝴蝶蝙蝠蓮花等圖案;還有許多家庭切菜的砧闆下墊着的大青石碑,所砌的雞圈、台階等用的厚厚的青磚,等等,都是舜帝廟的原物……

2017年湘江漲水,小溪水位升高,村裡受淹,有村民從溪水裡打撈上來戲台半邊木刻對聯,但漆已脫,字難辨。

沉舟側旁千帆過。

四千餘年的人間煙火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舜文化舜道德的精髓已然融入華夏血脈,赓續相傳,綿綿不息。

千百年過去,先前的虞村、之後的城村、再後來的舜帝廟村人,以孜孜不舍的堅持,守望着舜帝的精神與文化,守望着舜帝廟的那種古老與滄桑。

從舜帝古廟,我觸到“河山零蕩又秋風”的悲情。

從迴龍古橋,我見到“傷心極目春千裡”的曆史。

從對聯木刻,我看到“雁雀無聲萬籁空”的滄桑。

從記事碑刻,我讀到“雁聲遠向潇湘去”的無奈。

從清澈湘水,我聽到“扁舟泊處聞此聲”的濤鳴。

一灣湘水通南北,舜帝精神貫古今。

今日,我站在舜帝廟村,但見湘水滔滔,蜿蜒北去,山勢逶迤,如屏綿延,水光山色,村居點綴。展現一幅壯麗的村民富足的曆史之美、文化之寐、山水之美、幸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