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月球車下登陸器時的光源确實有問題。一個是圖中紅線劃分出來的兩個區域,明顯不一樣,一側光線暗淡,另外一側光線很強。
圖檔來源網絡
這個問題肉眼一眼就能分辨出來,不是承認印度有多優秀多麼難的問題,我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也可以幫助一起判斷。
另外,為了確定不是網友做了畫蛇添足的濾鏡處理,我回看了一下印度ISRO釋出在社交媒體的視訊,然而,視訊中就是這個樣子的。
素材來源網絡
通過視訊可以判斷出,太陽光是從左側低角度照射到右側的。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會出現右側的光要明顯強于左側呢?
此為其一,其二,基于這個太陽光線以及我回看視訊的時候,我發現了第二個問題。
當印度的月球車快速向下駛出的時候,月球車豎起的太陽能帆闆的影子在駛出軌道的時候是沒有的,因為車子的正上方就沒有形成影子,直到月球車完全離開登陸器用的軌道,影子才出現。
圖檔來源網絡
我覺得能造成這種情況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被更強的光源給“和諧”掉了,這也從側面印證,整個畫面的右側上方有一個更強的光源。
從光源落在月面上的光的強弱可以判斷出,是一個照射面積并不大的光源,可能就是電燈泡。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弧度分明的光源明顯還是個圓形,有可能電燈泡上面還套了一個蓋子。
圖檔來源網絡
這種用法在我小時候家裡經常被用到,幹嘛用的呢?
聚光!聚光!聚光!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否則的話,兩側的光源強弱不會那麼明顯。
大家發現沒,離“月船三号”登陸器越遠,光線越強,是以,這個光源應該不是“月船三号”登陸器配備的。登陸器總不會探出一根棍子,将電燈泡挂到很遠的地方去吧?
如果這樣的分析還不能引起你對印度“月船三号”真實登陸月球南極的疑慮,那麼,我建議你再去看看我們的“玉兔”号“下車”時的視訊畫面。
素材來源網絡
“玉兔”号下登陸器時,光線強弱有序。如果你認為也有強弱之區分,但不明顯,那我告訴你,可能隻是單純跟相機有關。
待到“玉兔”号“下車”到月球表面之後,遠景給到的畫面它的光線的強弱分布就非常均勻了。
圖檔來源網絡
這樣兩廂一對比,問題它不就暴露出來了嘛!明顯我們更優秀,我們都實作了月壤的采樣了。2030年前後,我們還要實作載人登月。
不是承認别人優秀有多難,而是,承認自己有多優秀,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