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作者:帆書APP原樊登讀書

《長安三萬裡》上映以來,吸引一大波“自來水”粉絲二刷、三刷。

豆瓣評分高達8.3的高分,票房突破17億,是今年暑假檔當之無愧的黑馬。

這部影片的大火,更是讓大家再次認識了李白。

李白其人,餘光中曾評價他: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作為千年前的文學大咖和知名網紅,李白被無數文人雅士追随。

“詩聖”杜甫是他的死忠粉,進士魏颢為見他一面奔波3000裡。

然而,李白青年郁郁不得志,中年窮困潦倒,晚年受牢獄之災,臨終病痛纏身。

可以說,他一生四撞南牆,實在很苦,但他的詩歌卻不見愁怨,隻有灑脫與狂浪。

少年人讀李白,是讀情人;人到中年再讀李白,是讀人情。

看李白,如何把苦難變成高光,從逆境走向寬廣,對我們是極好的啟示。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李白自幼聰慧,一心從政,但因為階層原因不能參加科舉。

20歲,他寫信給官員蘇頲,希望能得到舉薦,卻被婉拒。

人生第一次遭遇滑鐵盧,沮喪的李白寫下《冬日歸舊山》:

洗硯修良策,敲松拟素貞。

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雖然字裡行間都是冬日欣欣向榮的美景,但此刻,李白的心境變了:他有了清晰的人生目标,自比青松,誓要在官場上大展宏圖。

李白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是以初露端倪:

逆境,讓他越發潇灑,經一番挫折,就長一番見識。

拜倫說: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

每個人年輕時都有些自命不凡,覺得世界很大要去看看。

碰了壁、受了挫,才發現前路卧虎藏龍,自己寸步難行。

這時,一個問題浮現在心底:面對人生逆境,是奮起還是躺平?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選擇了前者。

時代的風帆一朝改變,俞敏洪不得不裁員近60%。

眼看一手建立的事業走向腰斬,他很快意識到:如果不奮起,前路就是絕路。

年過60的他,決定帶着團隊殺入直播行業。

團隊将講課融入帶貨,成為了直播行業裡的一股清流,也讓新東方起死回生。

面對逆境時,灑脫放下過去,一次次不懈努力,讓他站上更廣闊的地方。

見過風雨,才知道信念可貴;扛過逆境,才知道成功難求。

人到中年,難免遇到幾次低谷,此時最緊要的不是脫困,而是放下。

潇灑揮别過去,以“青松”一般能屈能伸的心态,逆境中發奮圖強,才擁有廣闊的前路。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為了求仕,李白不斷遊走于各個地方,到處求引薦,卻屢屢碰壁。

他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仿佛在宣告:

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李白身上的錢也花完了。

原本這是用來結識王公貴族的,但李白大多花在了接濟文人上面,是以落了一個慷慨的好名聲。

幸而,當他窮困潦倒時,仰慕他的文人雅士争相幫助。

賀知章誇他“真是個仙人”,司馬承祯贊他“仙風道骨”,孟浩然也對他青睐不已。

李白的慷慨灑脫引來貴人無數,“太白”之名日漸遠揚。

中年人,不怕缺錢、缺愛、缺權,唯獨不能缺朋友。

順境中,朋友是幫助我們走得更遠的橋;逆境中,朋友是引導我們沖出重圍的繩。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很認同一段話:

中年人身邊,凡是能給自己當生活方式供應商的人,都是朋友。

什麼是生活方式供應商?有兩重含義:

第一是他活得興緻勃勃,能給我們帶來激勵;第二是他會推薦好東西,能和我們交換視野和變化。

一個人水準高低,并不隻取決于能力強弱,也取決于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身邊簇擁着什麼樣的人。

與智者同行,可博聞廣識;與樂者同行,可平安喜樂。

人到中年,交朋友應當灑脫,不問出處與名利,隻問是否投緣。

哪怕腰包不鼓,廣交良友,也是對人生最好的富養。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後來,李白好不容易走到距離夢想最近的一次,卻因被人造謠錯失良機,至此,10年求仕無果。

他寫下《行路難》,感歎“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隐喻仕途艱險。

此時的李白,處在夢想和現實的苦悶夾縫中。

然而心情再低落,他依然不忘做自己喜歡的事:旅行、喝酒、寫詩。

每走過一處美景,他就會留下一首詩歌,脍炙人口、引人稱贊,漸漸傳到了唐玄宗耳朵裡。

終于,而立之年的李白得到了推薦入宮。

雖然跻身官場,李白還是肆無忌憚,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不拘一格地寫下: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唐玄宗親自吹笛伴奏,這讓王公貴族十分嫉妒,到處散播謠言。

最終,李白被賜重金衣錦還鄉,在俗世裡逍遙快活。

李白生性灑脫,自由不羁,名利場裡走一遭,歸來還是自由人。

功名利祿,沒有洗滌他的初心;爾虞我詐,也沒有污染他的心性。

無論走到哪裡、遭遇什麼事,都能很快重振精神、重拾快樂。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電影《阿甘正傳》裡,有一幕十分觸動我:

情人問阿甘: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阿甘反問:什麼意思,難道我不能成為我自己嗎?

年少時,我們不懂快樂,隻知道活成某個樣子,被很多人喜歡會很開心。

人到中年才知道:做誰的開心果,都不如做自己開心。

抛開俗世煩惱,向内探索内心,最是灑脫,也最是珍貴。

無論外界花開花落,若能自在做自己,就是人間好時節。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遠離官場的李白,正式加入道教,與杜甫、高适等好友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長安不容他,他就四處飄遊,然而暗潮洶湧的局勢,讓李白擔憂地寫下《遠離别》: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内心深處,他依然有一個官場夢。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的兒子李璘為了複興大業,邀請李白加入自己的陣營。

然而很快兵敗被降,雖遇天下大赦無罪釋放,但57歲的李白,已經錯失了人生最後一次入仕機會。

灰心喪氣的他,寫下《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幾年後,李白病逝。臨終前寫下: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從生到死,“大鵬”貫穿了李白的一生。

大鵬一般展翅翺翔,是李白少年時的目标,青年時的願望,中年時的渴望,也是老年時的夢想。

雖然這份慷慨激昂,沒有在俗世裡産生回響,可精神世界裡,李白已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寄托之一。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他成就了自己曠世奇才的一生,詩句至今仍被人反複誦讀。

人們品味着李白的勇往直前、呼朋喚友、灑脫不羁,何嘗不是變相實作着他的“大鵬之志”?

有些事,當時不要去看,畢竟一時成功,終會被歲月洗去不留痕迹;

等待歲月逝去,沉澱出真正的寶藏,才是值得後人珍藏的千古詩篇。

《長安三萬裡》走紅1個月後,才真正讀懂了李白

李白的一生,短暫而不得志。可他把這不得志的一生,活得人見人羨。

從生到死,去過206個州縣,寫過3000多首詩。

“仙”,是李白一生的注腳,他的心态與精神,慰藉着無數中年失意的你我。

失意時,想想李白把人間當過客;得意時,想想李白把财富當風景。

無論現實多糟糕,讀一讀他的詩,品味一下他的精神。

丢掉現實的枷鎖,放下俗世的羁絆,在精神世界裡勇往直前、呼朋喚友、肆意做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