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河君終于翻車

作者:不凡的自由書簽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誰将成為下一個李河君?

作者:劉星志

編輯:趙晉傑

來源:便當财經

"未來30年将是漢能最好的三十年",這句話是漢能控股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在2019年大言不慚地說出的。然而,當時的漢能已經深陷欠薪和裁員的危機之中。這句話,看似雄心勃勃,實際上更像是為了安撫那些在總部維權的員工而編織的一張網。

李河君終于翻車

三年後,這位中國前首富再次出現在公衆視野中,然而他不僅未能拯救漢能,而且自己也身陷困境。據界面新聞報道,李河君在去年12月底被錦州市警察局帶走,協助調查至今,有消息稱此事可能與錦州銀行有關。

李河君,一個從寒門貴子崛起的人物,堪稱中國能源行業的傳奇。漢能在2013年借殼上市,不到兩年時間,市值就超過了3000億港元,李河君個人财富同比增長了832%,達到1655億元,一舉超越馬雲、馬化騰等網際網路巨頭,坐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李河君終于翻車

然而,李河君命運的逆轉也在等待着他。2015年5月20日,漢能的市值在短短20分鐘内下跌了47%,李河君的财富瞬間蒸發了1167億港元,他告别了首富寶座,而漢能也因李河君涉嫌違規行為而被停牌。

停牌期間,李河君曾高調宣布進軍汽車制造業,希望通過這個行業實作重生,然而他的汽車夢一直停留在PPT和樣車的階段。2019年,經過四年的停牌,漢能不得不私有化并退市。

李河君終于翻車

此後,漢能頻頻傳出裁員和資産出售等負面消息,李河君幾乎消失在公衆視野中。

在李河君崛起的背後,離不開銀行和政府的支援。在當時的光伏産業中,企業、政府和銀行三方聯合出資是一種隐秘的規則,這讓許多老闆在政府和銀行的支援下迅速積累了财富。李河君的合作模式被稱為“三三制”,即項目投資額分成三份,地方政府、銀行和漢能各出三分之一。

李河君終于翻車

然而,實際運作中卻存在巨大的不公平。首先,地方政府出資,為漢能赢得了銀行的貸款,而漢能隻需以房産建設和裝置供應等方式出資。這意味着漢能有時候甚至無需出資即可分享項目收益,并在出資方式上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例如,在與海口政府的合作中,漢能購買的大部分裝置來自關聯公司,這種關聯交易讓人感到不透明。

漢能在擴張業務方面運用了極緻的杠杆,不斷擴大版圖的李河君将目光投向了資本市場。2014年,他在港股市場創造了一個奇迹。

李河君終于翻車

2013年,漢能在港股市場上市,并在随後的201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年報。報告顯示,2014年公司實作營收96億港元,同比增長193%;淨利潤33億港元,同比增長64%。此外,關聯交易的比例從100%大幅下降到62%,回應了外界的質疑。

然而,在外部股價暴漲的背後,漢能的股價常常在收盤前10分鐘内飙升,公司股價一度漲了十倍,是以被指責操縱股價。2015年7月,香港證監會認定李河君違規,強制停止了漢能的交易。

李河君終于翻車

造成漢能股價大跌的原因是十億港币規模的抛售,正是這些抛售導緻李河君面臨上千億的虧損。漢能的負債問題也波及到了金安橋水電站,李河君的股權幾乎被迫拍賣。

漢能退市後,李河君的麻煩不斷。2021年,警方多次前往漢能北京總部,帶走了部分員工進行調查。2022年初,警方開始調查漢能旗下東泰高科涉嫌巨額詐騙案。如今,李河君再次被帶走,他要想東山再起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李河君終于翻車

2015年,漢

能停牌後,李河君将希望寄托在了汽車制造業上。2016年7月,他一口氣釋出了四款太陽能汽車,面帶笑容,駕着工程樣車穿梭在人群之間。然而,汽車制造是一個高投入的項目,失去了融資管道,薄膜電池技術路線也沒有明顯優勢,李河君的造車夢隻能止步于概念和概念車階段。

為填補資金缺口,無法再繼續他的造車計劃,李河君将目光轉向了員工。2018年6月,漢能開始向内部進階員工籌集資金,要求9級以上的員工承擔20萬元的認購義務,級别越高,義務越重。如果員工拒絕出資,公司會立即要求他們貸款。2019年,漢能陷入欠薪和裁員風波,一些員工選擇到總部集體讨薪。然而,與此同時,李河君在采訪中卻表示“未來30年将是漢能最好的三十年”。

李河君終于翻車

然而兩年後,2021年7月,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内的漢能總部被拆除,園區易主。據知情人士稱,漢能總部撤離主要是因為拖欠了幾千萬元的租金等費用。盡管走得并不體面,但已經陷入商業邊緣的漢能早已不再需要如此豪華的辦公地點。

在公開場合,李河君多次表示“漢能因國家而強大”。他認為,作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将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他強調,“國運則我運”,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必須依賴國家的平台。

李河君終于翻車

然而,國家的扶持不會脫離現實。在經濟高速增長、各方投資熱情高漲的時候,漢能如日中天。然而,當潮水逐漸退去時,漢能的産品并沒有太大的競争優勢,李河君的結局或許早已注定。

需要注意的是,操縱股價、冒險造車、内部募資、欠薪裁員等問題,這些導緻李河君跌落神壇的情節,如今看來并不陌生。一個李河君的倒下,市場需要警惕下一個李河君的出現。

參考資料:

《北京奧森總部被拆除,漢能去哪了?》界面新聞

《前首富李河君,沒能繞開“首富的魔咒”》侃見财經

《漢能危機蔓延:錦州銀行拖延上市》證券時報

《突發,中國前首富被帶走!錦州銀行卷入其中!千億帝國如何被掏空?》金融界

《20分鐘,揮别中國首富》商界雜志

在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的企業家崛起和倒下,但他們的命運将取決于智慧、謹慎和對市場的洞察力。李河君的故事教育我們,商業世界充滿機遇和風險,成功不僅僅取決于資本和技術,還需要穩健的經營和創新的戰略。誰将成為下一個李河君,取決于他們的決策和行動,但無論如何,這個世界永遠都在不斷變化,機會也永遠存在。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