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體育多年,從殘障人士運動員到殘障人士教練,王玉芹覺得最大的收獲不是成績和榮譽,而是融入骨髓的體育精神。她對體育精神的定義就是積極樂觀、頑強拼搏的戰鬥精神。而她也始終用行動踐行着體育精神。作為一名殘障人士運動員,她刻苦訓練,抓住每一次可能成功的機遇;作為一名殘障人士運動員教練,她不辭辛苦,一步一步親自篩選運動員,建立起了殘障人士運動員人才儲備庫;而她也從逐夢者成為了更多人追夢路上的引路人。
因熱愛而選擇,抓住機遇追逐夢想王玉芹出生不久就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小眼球,雖然視物受限,但王玉芹自小刻苦學習,在普通國小讀書時就經常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心裡一直有一個大學夢并為之不斷努力着。除了讀書,王玉芹還十分喜歡體育運動,年年參加校運動會,跑步都是第一名。是以,當德州殘聯選拔運動員參加山東省運動會時,老師就推薦了她,而她首次參賽就奪得了省運會跳遠銀牌和1500米長跑銅牌。
雖然省運會後她回到了學校,并沒有正式成為一名運動員,但是命運的齒輪已然轉動。2005年她考上了青島盲校的高中,正趕上省殘聯派教練去學校選拔殘障人士運動員,直接挑中了王玉芹去省田徑隊訓練,自此她就與體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她看來,雖然沒有實作大學夢,但是在投身體育事業的過程中她擁有了更加精彩的一種人生。
剛進入田徑隊的時候,作為唯一一名新隊員,王玉芹基礎差、底子薄、跑得慢,面對來之不易的機會,王玉琴覺得自己必須好好珍惜。于是在認真完成教練安排的任務基礎上主動補課,每天早晨早早就起床頂着寒風進行訓練。訓練的時候不能穿長衣長褲,風一吹就特别冷,跑上幾圈之後又開始出汗,頭發直接被凍得結了冰。在王玉芹心裡,那個冬天是她人生中度過的最冷的一個冬天,但是她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于奔跑中逐光,堅持者終成蝶苦心人天不負,持之以恒地堅持,王玉芹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兩次站在了領獎台的中間位置。
在亞運會預選賽上,王玉芹從長跑項目轉為并不擅長短跑項目。她深感機會難得,對自己進行了階段魔鬼式訓練。從長跑轉為短跑,需要技術與思維的全盤改變,短跑所注重的速度、爆發力和力量都是中長跑所不具備的,也是她欠缺的。為了抓住這個機會,王玉芹和教練進行了主動加強。力量不夠就上力量,半蹲從以前的最多四十公斤加到五六十甚至八十公斤;速度不行就着重練習起跑,有些動作掌握得不好,王玉芹課下的時候一遍遍地去練習,也會主動去健身房或者力量房進行素質練習。王玉芹覺得自己本來就比别人欠缺的多,隻有在這些方面短時間内快速補上來,成績才能有所提高。
經過45天的魔鬼訓練,王玉芹覺得自己收獲良多,不僅獲得了教練對于短跑技術和動作各方面的專業指導,而且自身的實力也有了大幅提高。也正是從這時起,王玉芹意識到雖然自己以前長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轉為短跑将會更有優勢。在亞運會的賽場上,王玉芹也最終奪得了短跑項目200米和400米的金牌。站在最高領獎台上的那一刻,王玉芹覺得,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訓練、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5年多哈田徑世錦賽,是王玉芹運動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她最後一次為國出征,也是她比賽生涯的終章。
當時王玉芹的身體出現了嚴重問題,北方人對南方氣候的嚴重不适再加上膝蓋上日益嚴重的傷病,已經無力完成自己所有的比賽項目。王玉芹和隊友們的接力已經配合了大半年的時間,形成了高度的默契,大家一緻認為她們的接力是很有希望奪冠的,如果奪冠,就能為中國争取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一張入場券。誰都不願放棄,王玉芹也不願拖大家後腿,為了在最後一天的接力賽中保持最佳狀态,再三抉擇,王玉芹決定棄權單項,全力以赴跑接力。當在終點得知獲得金牌後,王玉芹與所有的接力隊員擁抱在一起,熱淚盈眶。
于平淡中求索,逐光者化身點燈人由于傷病和年齡原因,王玉芹選擇了退役,她退役後進入了禹城殘聯,開始從事殘障人士體育工作。王玉芹覺得自己經過多年訓練,已經積累了一些訓練和比賽的經驗;再加上殘障人士的訓練實際上跟健全人的還是不太一樣,于是王玉芹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從運動員轉型教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和培養一些殘障人士運動員,讓他們也能通過運動增加自信,甚至通過體育這條道路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轉為教練,王玉芹需要考慮的事情多了很多。首先就是選拔隊員,這個過程并不簡單,她需要親自去下面的鄉鎮或者特殊學校去尋找和發現。有一些運動員本身符合條件,但是家人并不了解殘障人士運動員相關的内容,不想讓孩子參加,這也成為了她開展工作的阻力。
找隊員的困難讓王玉芹不斷思索,怎麼能夠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孩子一個不落地都找出來。王玉芹決定建立一個殘疾運動員的人才儲備庫。這個過程繁瑣且複雜,對王玉芹來說更是如此,由于身體原因她做這些工作難免比别人更慢一些。以打電話為例,她本身視力稍差,别人可能看一眼電話号碼就能拿着電話輸入,但王玉芹隻能看一遍之後先記下來再拿手機往外撥。她從來都不覺得麻煩,雖然這個工作前期做起來很難很繁瑣,但一旦建立起人才儲備庫,以後有訓練有比賽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從儲備庫裡去選拔了,這個過程中也能發現一批有潛力的運動員。
2016年王玉芹第一次帶自己培養的孩子去參加山東省首屆殘障人士青少年田徑錦标賽,獲得兩枚金牌、一枚銀牌、兩枚銅牌。王玉芹覺得自己比他們更開心。
對于自己培養的每一名隊員,王玉芹印象都十分深刻。在這些隊員中,有一個腦癱的孩子,肢體不協調,一條上肢和一條腿都有畸形,沒有力量。跟她一起去選拔的人都不相信他能練體育,王玉芹堅持說沒問題。在她看來,對于這種孩子來說體育是一種最好的康複。從2016年開始,隻要有機會王玉芹都帶着他訓練,到去年省運會的時候,這個孩子已經恢複得很好了。現在他走路的時候從背後乍一看都看不出來他是個殘疾孩子。這就是王玉芹所希望和追求的:她始終認為,帶這些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她更希望這些孩子通過體育訓練能夠變得比以前更好。
經曆了這麼多困難,王玉芹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态,雖然也曾經曆過失望甚至絕望等痛苦時刻,但她每次都能很快調整好心态。她覺得沒有任何事情、任何困難能夠打敗她,也是抱着這個心态她才走到了今天。從一個平凡的農村姑娘到世界冠軍,王玉琴覺得自己能有今日,機遇和努力缺一不可。談到未來的心願,王玉芹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更多更加優秀的殘障人士運動員,讓他們能夠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圖檔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