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太平天國運動是19世紀中後期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其反封建性質曆來備受推崇。
但在民國四大史學大師之一錢穆的口中,
太平天國運動不僅被他稱為“洪陽叛亂”,而且還被認為是一場如果成功的話将會失敗整個中國曆史的運動。
為什麼太平天國運動在他嘴裡就變得不堪忍受呢?
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創辦“拜上帝會”的洪秀全,召集一批教衆,在廣西金田宣布起義,拉開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序幕。
在石達開、蕭朝貴、韋昌輝等人的協助下,太平天國迅速發展。到了1853年1月,僅僅兩年後,太平軍已攻克武昌,3月又占領江南重地南京,定都南京,改稱天京。
此後,太平軍進行了北伐、西征的軍事征戰,取得了重大戰果。
然而盛世必衰,1856年天京事變發生,楊秀清以洪秀全被天父附身為由,強迫洪秀全稱萬歲。随後楊秀清被韋昌輝殺害,韋昌輝威脅洪秀全。
除了之前在戰鬥中陣亡的蕭朝貴等人之外,幫助推翻太平天國繁榮的将領已經所剩無幾了。這場内部糾紛成為了一個轉折點。面對清政府的強力屠殺和外國武裝勢力的介入,太平軍逐漸舉步維艱。
1864年,天京陷落,持續了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
作為一場對清政府影響強烈、打擊嚴重的大規模運動,它有一定的進步,但所呈現的弊端也十分明顯。
沖擊傳統文化,造成社會不穩定
古代農民起義中,不少是通過教派來達到目的的,如通過太平道教上司的張角黃巾起義、清朝的白蓮教起義等。
太平天國運動也是宗教形式的叛亂,但與前者有很大不同。
天平道教和白蓮教都源于中國本土文化,但受到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的限制,而太平天國運動教派則是拜神的宗教。
洪秀全科舉落第後,在西方基督教的基礎上創立崇拜,先後着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其中對未來美好生活的闡述吸引了大批信徒。
敬神抵制偶像崇拜,是以孔子就成了他們的目标,
以此為基礎的儒家文化遭到侵蝕,傳統倫理文化已被抛棄的内容。他對上帝的崇拜與傳統文化相對立。
傳統文化雖然有其封建落後性,自漢代以來“唯尊儒術”,
它所形成的制度對于維護社會穩定發揮着核心作用。既保障了君主政體,又讓人民安居樂業。
這樣發展了兩千多年的禮制,在神崇拜的宣傳下逐漸瓦解。與此同時,洪秀全創立的神靈崇拜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來取代它。這種崩潰無法填補缺口。這種情況使社會陷入混亂。
是以,
一些儒生生來就站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對立面,成為封建王朝批判太平天國運動的武器。
敵視西方列強,引發中國隐憂
除了内部社會制度的破壞之外,太平天國運動另一個隐秘的擔憂是其對西方列強的态度。
或許在我們今天看來,清政府的軟弱讓我們自卑,但太平天國運動的态度也可以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現代社會。
太平天國運動的教義雖然源自基督教,
然而洪秀全等人對列強的态度可以說是一種仇恨,他們極力反對西方商品的傾銷。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不難發現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鬥争中,出現了外國武裝力量,比如沃爾上司的洋兵隊。
這支武裝力量不僅是清政府需要的力量,也是西方列強做出的選擇。他們需要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以便在中國獲得優勢。
是以,太平天國運動一旦成功,作為又一個與西方列強敵對的全新封建王朝,必然要受到西方列強炮火的洗禮。或者在洗禮下成為另一個清政府。而這樣一個内憂外患的政府顯然比清政府差得多。
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
第一次鴉片戰争後,中國沿海地區面臨西方商品的傾銷。曾經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家庭經濟受到影響,生活本來就困難。此外,清政府還面臨巨額賠款,最終導緻對農民征收重稅。
是以,太平天國起義後,無數農民紛紛響應,奮起反抗。
太平天國運動從根本上來說,仍然是封建社會因社會沖突而爆發的農民起義。
面對資本主義沖擊和封建剝削的雙重壓迫,這場農民起義運動的規模空前,聲勢更加浩大。
雖然後來從香港回來的洪仁帶來了《資政新篇》,但并沒有改變這次農民起義的性質。
“耕者有其田”的烏托邦主義1853年,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國釋出了綱領性檔案《天朝田畝制度》。
其主要内容是“創造”一個田一起耕、米一起吃、衣服一起穿、錢一起花的大同社會”、“處處不平,無人不成”。是以,太平天國宣稱,所有土地都是國家的。每個人,不論性别,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土地。
對于急需土地的農民來說,《天朝田畝制度》顯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出現了各種不合理的内容。
即使農民得到了所需的田地,超出日常需要的多餘糧食和資金也必須上繳國庫集中儲存,按需配置設定。
這一政策最初滿足了群衆的願望,但同時也挫傷了群衆的生産積極性。尤其是某個地方發生災難時,必須用國庫拆東牆補西牆,讓老百姓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不僅如此,在太平天界的控制下,還有一個不合理的規定,就是男女分居,無論已婚還是未婚,男女都必須分居。此類規定嚴重違背了人們的生活常識,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封建王朝
太平天國運動的初衷都是非常優秀的,甚至可以說把農民起義引向了一個方向。但在實際執行中,差距是有目共睹的。
《天朝田畝制度》的“耕者有其田”從頭到尾都是一句空話。
中後期,其管轄範圍内的農民也必須納稅。
而在天京定都後,一群追求平均主義的農民最終形成了封建專制社會。
高層統治者不僅妄圖獨攬權力,甚至造成争權奪利的混亂,導緻太平天國運動從勝利走向輝煌。
跟随太平天國運動的人們不僅沒有得到他們所尋求的土地和所謂的土地,反而進入了另一個受壓迫的社會。
結尾
太平天國運動作為大陸封建社會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影響巨大。對清政府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使清政府再也無法恢複到以前的樣子,清政府隻能一步步走向變法、衰落;同時,其負面影響也應引起重視。
它雖然影響了封建王朝的權力,但也背離了傳統文化,不但沒有解決農民的需求,還造成了社會的混亂。正因如此,錢穆先生認為,它推翻的不是清政府,而是整個中國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