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等大模型帶火新職業,“會咒語的那群人”能走多遠

作者:極目新聞

ChatGPT等大模型的火爆帶火了“提示詞工程師”這個新職業。有人将“提示詞工程師”稱為“會咒語的那群人”。據了解,目前國内各大招聘平台上名為“Prompt工程師”或“PromptEngineer”的職位月薪大多在1.5萬-6萬元。盡管對于其是一個新職業還是臨時工種還有不少争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諸如提示詞工程師一類的AIGC相關職業正在蓬勃發展。

ChatGPT等大模型帶火新職業,“會咒語的那群人”能走多遠

通過以ChatGPT、Midjourney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GAI)生産内容已不是新鮮事,然而精準地借助GAI生成高水準的作品卻并非易事,操作者需要将複雜任務拆分成AI能識别的語言提出多個需求,進而獲得更準确的回答。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份“專門向AI提問”的職業——提示詞工程師(PromptEngineer)。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與AI進行高品質的對話,提示詞工程師也是以被形象地比喻為“會咒語的那群人”。有人認為提示詞是人工智能大衆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應緊跟時代潮流快速學習,也有人認為提示詞工程師是訓練人工智能過程中臨時出現的一個工種,将會在程式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成為過去式。這究竟是怎樣的職業?未來發展如何?作為普通人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

和AI“聊天”的職業

最初讓提示詞工程師火出圈的是一份來自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ScaleAI的高薪Offer。去年11月,國外網紅萊利·古德賽德(RileyGoodside)憑借大量摸索出來的提示詞技巧和經驗,入職ScaleAI成為業内“第一個被招聘的提示詞工程師”,據估算年薪超百萬元人民币。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内各大招聘平台上名為“Prompt工程師”或“PromptEngineer”的職位月薪大多在1.5萬-6萬元,大部分對求職者經驗的要求為1-3年,甚至也有不少崗位标注了“經驗不限”。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設計、管理與優化相關行業的Prompt(提示詞)來進行大模型訓練,并配合相關業務團隊提升整體産品表現。

與傳統程式員不同,盡管提示詞工程師也是一份和機器打交道的工作,但後者是通過人們日常使用的自然語言(naturallanguage),将純文字指令發送給AI,再由AI執行的。是以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份靠熟練聊天産生價值的工作,收入高、門檻低。

然而,專業選手和普通玩家依舊存在差距。提示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模型生成的結果,即使是同樣的問題,輸入不同的提示詞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首都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院副教授唐曉岚指出,通過一兩次提問達到最終想要的複雜結果是比較難的,提示詞工程師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設計問題以達到理想結果。

在唐曉岚看來,從業者首先需要有一定相關領域的知識,才能夠準确地提問。“人工智能正在逐漸向各個垂直領域發展,比如律師這個行業,需要具備法學知識,才能準确描述問題,也能判斷生成的結果是否正确、是否可行。”同時她認為,該職業從業者也需要大量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使用經驗,知道如何通過多輪提問優化問題,來得到預期結果。“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了解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從原理上提升提問品質,會更加分。”

根據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專業碩士生周小凱的觀察,測試提示詞并不是提示詞工程師的全部工作。“大模型處于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提示詞工程師的工作也涉及到通過程式設計語言,引導大的語言模型在特定任務、特定角色産生提問者期望的輸出,是以這個工作不僅需要了解自然語言,也需要了解程式設計語言。”

以一份在招聘平台上标注“40k-60k·14薪”、來自醫療領域企業的提示詞工程師職位為例,職位描述中要求該職位對模型性能以及終端産品進行監控,不斷進行提示詞優化并提升産品表現;同時需與醫學團隊協作,不斷通過提示詞工程的方式改善産品表現,提升産品的醫學性與一緻性,提供最佳的患者體驗。在職位加分項中還包括了:熟悉Python或有程式設計經驗、熟悉醫生診療流程等。據記者觀察,多數Prompt相關職位都從專業知識、程式設計能力、産品經驗等方面設定了一定門檻,并非部分人所了解的“百萬年薪機器聊天員”。

目前,多數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和引入AI大模型的傳統企業都對提示詞工程師有人才需求,提供了相關崗位。唐曉岚認為,企業對提示詞工程師的需求确實存在,而且在短時間内會處于上升的态勢。“新技術出現後需要時間來普及,讓大家慢慢熟悉它,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專業的人來做這件事。”

一個崗位?一項技能?

對于提示詞工程師成為一個新職業,也有人發出質疑。有觀點認為,從商業角度考慮,ChatGPT、Midjourney等産品有動機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使其能服務更多使用者;同時,提示詞也很容易複制模仿,一旦整個流程普及開,變得标準化,這個工種也就很容易被替代了。

可以看到,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彌合普通使用者和提示詞工程師之間的差距。FusionAI等軟體可以幫助使用者生成更合适的提示詞;圖像生成器DALL-E2為使用者提供了非常精細的提示詞指導手冊;Midjourney釋出的“/describe”指令可以根據使用者上傳的圖檔反向推導出提示詞,生成相應的文字描述,來為使用者提供創作靈感。

應用在各個場景下的提示詞也在逐漸成為商品。國外已有Krea、PromptBase、PromptHero等專門的提示詞平台售賣明碼标價的提示詞産品,涉及GPT、Midjourney、StableDiffusion、DALL-E等模型,包括了音樂、繪畫、攝影等多種場景。消費者隻需花費不到10美元就可以買到成體系的提示詞生成品質較高的作品。在國内電商平台上,一些商家也在用較低的價格兜售特定模型的提示詞素材,其中包括圖文使用教程、提示詞使用案例分析以及上萬種關鍵詞。

前段時間,微軟AI研究院更是推出了一個名為自動提示優化(AutomaticPromptOptimization,簡稱APO)的新架構,嘗試使AI在無需人工的情況下優化提示詞訓練自己,希望幫助使用者以最少的人工幹預和優化來建立更好的提示詞。

提示詞工程師是否會成為一個臨時工種?唐曉岚認為,應該分情況來看。“大模型技術的演進一定是向着越來越适應人類的方向去做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講以後的Prompt會變得越來越适應人類的思維習慣。但除非未來有技術可以直接把人腦中的内容直接輸出,不然我們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的,需要通過一種文字的形式給呈現出來,隻要依舊處于這個階段,Prompt就會一直存在,而對它的優化和探索就會一直存在。”

此前,StableDiffusion的技術産品總監鄭屹州曾指出,提示技術應該作為一項技能,而不該成為一個崗位。唐曉岚強調,不管是否從職業的角度出發,如何提問、如何和AI更好地溝通在未來都是必要的技能。“這可能不是某一個職業的需要,而是将來在數字社會中,每個公民都應該掌握的一種能力。就像現在大家都用電腦,那麼會用電腦本身就不再是一個特殊的能力需要專門的崗位去操作。”

把工具用好,找到自己的位置

提示詞工程師能否被視作一個獨立的職業,行業内依舊存在争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諸如提示詞工程師一類的AIGC相關職業正在蓬勃發展。也許當下更應該關注的,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裡求職者應該做些什麼。

日前,獵聘大資料研究院釋出的《AIGC就業趨勢大資料報告2023》顯示,AIGC的人才需求呈現出比AI更明顯向好的勢頭。對比發現,2020年一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AIGC和AI的職位增長不相上下;此後,AIGC總體處于持續增長态勢,2023一季度其新發職位數是2020一季度的5.63倍;AI新發職位數增速相對放緩,是2020一季度的1.95倍。而近一年AIGC新發職位招聘平均年薪為40.12萬元,比同期AI的招聘平均年薪(32.03萬元)高8.09萬元。

需要承認的是,AIGC對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如文案、翻譯、制圖等品質和效率的提升有目共睹,部分人可能面臨失業風險。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認為,AIGC最容易替代的職業有兩類,一類是在電腦上即可完成工作閉環,并且工作内容存在大量重複環節的職業,如基礎美工/設計;另一類是易于标準化的職業,如采用固定話術的客服、營銷文案等。而最不易被取代的是那些需要面對面互動和依靠身體技能的職業,如泥水匠、電工、機械師等手藝人,以及美發師、廚師、醫生和護士等服務人員。

與此同時,新的機會也在出現。在獵聘AI技術負責人莫瑜看來,由于AIGC的技術助攻,将會有越來越多的小規模企業誕生;而職場中會出現更多數字員工,承接更細化的分工,提升組織的專業度和穩定性,進而進一步推動業務探索和疊代效率的提升,這使得以往需要更大規模協作才能實作的業務,現在小團隊或單兵作戰就能勝任。

“目前AIGC領域中計算機相關學科背景的人才較多。”李志飛指出,由于AIGC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除了需要傳統的計算機科學和資料科學方面的人才,AIGC還需要具備AI模型優化、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作業系統等方面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才。

面對AIGC帶來的就業壓力,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碩士生邱澤元感歎,在計算機的賽道上,核心競争力是技術門檻,但在企業中應用技術日新月異,高校學生在校打下學科基礎,學習經典技術,有時候卻難以接觸到最新的架構。在他看來,對于普通人來說,需要時刻保持學習新事物的狀态。

對于技術的快速疊代,邱澤元覺得不必過于焦慮。“如果這項新技術大家都不會,企業需要用人還是看能力,通過實習期、教育訓練期的項目鍛煉也能快速實作技術使用技能。而且平時在校時,同學間也會互相推薦好的學習項目,例如通過開源社群跟進前沿研究與熱點。”

在今年5月舉行的2023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上,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大膽預測10年後全世界有50%的工作将是提示詞工程,并呼籲國内教育加強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教育工作者,唐曉岚建議,無論是否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應該對新技術持開放的态度,并有意識地鍛煉掌握它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應該有針對性地培養該領域和其他學科的交叉能力,把工具用好,在不斷變化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