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作者:功标青史

1951年4月10日,北韓戰場上的美軍與我的志願軍進行了激烈的交火,時任遠東美軍司令的麥克阿瑟正在日本指揮美軍。但是,他聽到新聞廣播後,他就位了,接到消息,略帶吵鬧的指揮所突然陷入了沉默。

原來,這篇新聞報道是美國政府發表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已經罷免了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将軍。聽到這個消息後,麥克阿瑟幾乎不敢相信他的軍事生涯竟然以如此糟糕的方式結束。

麥克阿瑟被免職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麥克阿瑟準備在北韓戰場上使用原子彈,這與美國的戰略願景完全背道而馳,是以美國政府決定将麥克阿瑟趕下台。

戰争開始時,美國一直表示要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但毛主席對美國的号召不屑一顧,直接指出美國使用原子彈的不可行性,指出美國在北韓戰場上的弱點。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那麼,杜魯門總統對麥克阿瑟将要使用原子彈的想法有何反應呢?毛主席對美國的短闆是什麼?

在美國介入北韓的早期,美國沒有在北韓戰場上使用原子彈的想法,認為憑借美軍的實力可以徹底消滅北韓軍隊。但随着戰争的加劇,美國看到中國有了出兵的想法,并開始内部讨論在北韓戰場上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杜魯門開始公開向中國發出核警告。

1950年11月,杜魯門告訴記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應對軍事局勢。當被記者問及他是否會使用原子彈時,杜魯門回答說:"原子彈是我們的武器之一,必要時我們會使用所有武器。當被記者問及使用原子彈的目的是打擊軍事目标還是民用目标時,杜魯門回答說,由戰場上的軍事指揮官來決定。

這是美國總統首次公開表示,美國正在考慮在北韓戰場上對中國使用原子彈,并暗示将由麥克阿瑟決定何時使用原子彈。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麥克阿瑟聽到杜魯門在新聞釋出會上發表講話受到鼓舞。他要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授予他使用原子彈的權力,并向美國政府提供了包括北韓和中國在内的26個軍事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名單,希望美國政府同意對這些目标進行核打擊。

但以杜魯門為首的美國政府無意與中國發動全面戰争,盡管杜魯門對中國懷有敵意,但他始終認為,對華戰争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全面戰争不應爆發,美國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歐洲,而不是改變對華小規模戰争的總體戰略方向。結果,麥克阿瑟的提議被擱置了。

北韓戰争爆發後,北韓戰場局勢成為中美兩國關注的一大問題。中國決定出兵後,在北韓戰場上與美軍直接對峙。

麥克阿瑟從未想過,面對中國軍隊,他自己的聖誕攻勢會成為一個大笑話。這場戰鬥本應在聖誕節前結束,但在與中國志願者戰鬥後,短短一個月内就有36,000多人喪生和受傷,其中包括24,000多人被美軍打死打傷。

一連串的失敗激怒了麥克阿瑟,他認為北韓戰場上的失敗最終是由于華盛頓對他的限制,他再次向美國政府提議,B-29轟炸機攜帶原子彈,轟炸中國東北的其他軍事目标,并在中朝邊境投下原子彈。 建立一條輻射帶,将完全切斷中國和北韓之間的通道。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同時,麥克阿瑟還提出将戰争擴大到中國,派兵進攻中國,即使蘇聯不惜一切代價出兵。

但在美國政府同意這一要求之前,美國的盟友起初不能坐以待斃,時任首相阿黛爾親自打電話給杜魯門,表示英國堅決反對美國對中國和北韓使用原子彈,而法國、荷蘭等國上司人則緻電杜魯門,表達了他們的強烈不滿。

歐洲國家之是以反應如此強烈,是因為美國也在歐洲部署了B-29轟炸機,而如果美國發動核戰争,蘇聯很可能對這些軍事設施進行核打擊,是以為了不背棄美國,歐洲國家隻能大力阻止美國使用原子彈的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杜魯門發表聲明,不使用原子彈,但秘密下令将原子彈分解并運往遠東,并安裝在航空母艦上,準備對北韓地區進行核打擊。

面對來自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的原子彈威脅,這位北韓上司人完全不知所措。金日成秘密飛往北京,會見毛主席,讨論北韓戰場上的對策。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事實上,毛主席已經做好了在美國原子彈威脅的準備。

1950年8月4日,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會議上談到北韓時說:"戰後,有短戰,有長打,有大仗,美國要打原子彈,這個我們沒有,我們還要打手榴彈, 但面對原子彈,我們也必須做好準備。"

在随後的政府委員會會議上,毛主席指出了美國的長處和短處:

美國也存在許多困難,内部意見分歧,也有一些外部反對。他們隻有一種軍事實力,那就是鋼鐵更多,鋼鐵我比不上國家。但他們也有三個弱點,一是戰線太長,他們不僅在德國防範蘇聯,而且在北韓和我們這裡,這麼長的戰線,也會影響美國。第二,運輸路線太遠,美國到北韓太遠,他們的補給和部隊都不是那麼容易。第三,美國士兵太弱,不能作為德國或日本士兵作戰,是以美國并非不可戰勝。

然後毛主席說:"中國已經習慣了打仗,如果美國想打原子彈,就讓他打,他打他,我們打我們,美國打原子彈,我們會打手榴彈,抓住弱點,抓住他,最後打敗他。"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毛主席的話可以說是一根鞭子打入了内心,一根血淋淋的點,我軍與美軍對比的弱點和優勢,這也極大地鼓舞了即将到來的北韓戰争的士兵們,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

同時,毛主席還指出,戰争是人民主宰的,武器好也是人的援助,不能因為沒有武器好,用原子彈就要害怕他們,依靠人民,我們可以依靠劣質武器打敗他們。

抵達北京後,金正恩會見了毛主席,以減輕美國對使用原子彈的擔憂。毛主席帶着漠不關心的表情,對金日成說:"你不必害怕,他們隻是在吓唬我們,我們不吃這套。同時,毛主席還指出:"美國現在不想打核戰争,蘇聯已經有了原子彈,不會害怕自己的威脅。而歐洲國家不會同意一場大戰,除非美國有信心用一個國家打敗世界。"

正如毛主席所說,美國根本不希望或有能力發動全面戰争,但前線指揮官麥克阿瑟卻不想。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麥克阿瑟一直認為,為了赢得勝利,不惜付出一切代價是值得的,他甚至願意冒着世界大戰的風險來打敗中國,這在麥克阿瑟和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造成了根本的戰略沖突。

同時,由于他在二戰中立中的工作,麥克阿瑟在衆人面前高尚,甚至在杜魯門面前也沒有退縮。面對不符合他想法的政策,他不僅不同意,而且公開反對美國政府,甚至威脅總統必須接受他的建議。面對麥克阿瑟的不法行為,杜魯門已經很憤怒了,考慮到各種因素,他一再屈服。

1951年3月,杜魯門決定通過和談解決北韓半島争端,并要求麥克阿瑟在随後的行動中保持克制,以確定和談順利進行。

但杜魯門的決定與麥克阿瑟的願景完全不一緻,他想把更多的國家拖入水中,這樣他就可以在戰場上作戰,打敗中國,描繪出他記錄的另一幅畫面。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是以,麥克阿瑟沒有聽從杜魯門總統的訓示,而是在第二天回答說:"政府不應該限制我的總司令的權力。"

而當月,在未經美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他在杜魯門面前發表了一份完全相反的聲明,不僅擾亂了美國政府的不法行為,而且嚴重無視美國總統,杜魯門再也無法容忍麥克阿瑟的行為。

1951年4月10日,杜魯門在新聞釋出會上發表聲明:"麥克阿瑟無法全心全意地支援美國政府和聯合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決策,是以他決定解除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代之為遠東總司令。"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在宣布之前曾計劃向麥克阿瑟發送一份解雇報告,但由于某種原因,麥克阿瑟沒有提前收到報告,而是在聽到廣播後才知道自己已被撤職,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在廣播中收到他被解雇消息的将軍。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在得知麥克阿瑟被解雇後,中國人民非常興奮,毛主席也談到了此事,他說:"麥克阿瑟的下台是中韓人民反對美國,也是世界人民反對美國霸權侵略鬥争的新勝利。"

接替麥克阿瑟出任遠東總司令的李志偉,在北韓戰場上沒有創造任何奇迹,在38線對峙中隻依靠美軍強大的火力和志願軍。

每當美國進入北韓戰争時,杜魯門都會考慮使用原子彈破土動工,直到他離開白宮。對中國的核威脅也成為杜魯門政府面對北韓的主要工具之一。

杜魯門于1953年卸任總統,由艾森豪威爾接任,因為美國在他擔任總統期間繼續在北韓失去陣地。

麥克阿瑟要向中國投原子彈,被杜魯門撤職,毛主席道破美國短闆

毛主席在當年的政治協商會上還說:"北韓戰争會持續多久,這個我們就不做決定,過去是杜魯門,現在是艾森豪威爾,無論未來的總統是什麼,他們要打多久,我們都要到最後,直到完全勝利。毛主席的話清楚地表明,中國不怕美國的核威脅,如果想打,中國會繼續打下去。

1953年,中國對北韓的反美援助結束,赢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面對美國強大的火力和原子彈的威脅,中國志願軍英勇作戰,不怕犧牲,成功打敗了美軍侵略者。

在結束對北韓的反美援助時,毛主席說:"帝國主義侵略者應該明白,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面對侵略,我們一定會戰鬥,而且會戰鬥到底。即使敵人擁有強大的武器,它也不害怕,因為我們的人民是最勇敢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