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認清小人,遠離災禍

作者:貴在有一

三、認清小人,遠離災禍

原文:

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注釋:

認清小人,遠離災禍。

要比較好的了解這句話,首先要把小人的定義搞清楚。

不要把小人壞人惡人給搞混淆。或許這三者有一定的交叉,既有的人既是小人也是壞人還是惡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小人都是壞人惡人。這點一定要厘清楚。隻有先厘清楚才可能認清楚。

就如羅翔老師說的:一個人始終标榜自己遵紀守法,很有可能就是人渣。因為法律隻是對人的最低道德标準。

或許難免就會有些人掉以輕心,以為現在我們國家的法治建設比較完善,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有人想害自己,自有國家和法律為自己撐腰。有這種想法的基本上就是沒有厘清楚什麼是小人。

大多數“小人”,甚至可以說是絕大多數小人都是不會觸碰國家法律的。

比如說捧殺。

把你捧的高高的,讓你忘乎是以得意忘形,于是你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或者是把你捧高了,你還以為他是在幫你,對他感激涕零,沒有他就沒有你的今天,實際上可能是你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于是你就無法立足,要麼完全依附于他要麼摔下來。或者是聽慣了好聽的話,就聽不進去其他的話了,當一個人隻喜歡隻願意聽好聽的話的時候,基本上衆叛親離那就是早晚的事了。

說具體一點。比如說你有個朋友想和你合作,然後你還确定之前就和另一個人提了這個事。那個人跟你說:“他這個人呐……”然後就搖一下頭就不說了,你難免會心裡一嘀咕,咯噔一下,就會慎重的去四下打聽。結果呢,他主動找你朋友合作,還把你四下打聽你朋友的事告訴你朋友,于是他們倆合作了,發達了。你說國家和法律會制裁他嗎?

等等等等。是以說厘清小人,認清小人是很重要的。

當然,有一說一,現在的法制建設以及社會風氣是古代無法比的。隻要自己不氣昏了頭,或者是自己的戾氣太重,做出什麼不理智的事情來,堅守本心不忘初心,災禍還是不至于的。

那什麼是“小人”?

我個人的了解是:小人是相對于君子來說的一個概念。

概念不好言傳。不像數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姑且勉強說一說。

假設,君子小人的劃分是完全以一個人的思想品德來界定。0--100分。

一百分的那就是聖人。九十分以上的那就是君子。八十分以上的就是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六十分到七十九分就算是能堅持原則堅守底線的。六十分以下的就算是小人。

孔子對自己有過一個評價: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就是說孔子從心所欲都不會逾矩。也就是說孔子的欲望本身就不會逾矩,他就不會有逾矩的欲望。是以孔子是聖人。

如果大家能修煉到這種境界,那就是不知名聖人。理論上來說是有可能的。這也是佛家說的,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依據。

當然,要想成為知名聖人,那就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學說。要想成為毛主席這樣的偉人還需要建立偉大的功勳。

貌似跑題了。言歸正傳。

但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是不可測量的,隻有自己知道。要評判他人,隻能是通過他人的一些言行(言語和行為)等外在表現來推測。

而一些小人會僞裝自己,讓自己的言行和君子一緻,也就是所謂的僞君子。隻有巨大的利益來臨的時候,他才會突然小人一把。這也是俗話說的“防人之心不可無”的理論依據。

就比如說金庸筆下的嶽不群,一直都是君子言行,隻有遇到辟邪劍譜才小人一把。

難免就會有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後被親友算計。這就是沒有意識到,很多小人是不願白做小人的,隻是有些小人為了蠅頭小利就做小人,有些小人的格局大一些,你沒發達之前或者說是相信他的人做小人利益不大看不上,等到你發達了,你還這麼相信他,利益足夠大了,那小人就小人一把。

是以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不是說不相信别人,懷疑所有人,而是說要有所防範,這樣既能保護自己又能保全他人。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這句話說的是用心去做自己的事,才能逐漸精通,精通之後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想要知魚性就要近水,想要識鳥音就要近山。就是說你想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就要去哪個方向發展。首先你得靠近去做去學。

但是話又說回來,很多事情不是我想做就一定能做就一定适合做。當發現自己确實不适合做的時候,還是要慎重考慮的。所謂苦海無涯回頭是岸,還是要慎重考慮掂量的。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這句話就是提供給我們一個識别小人的技巧。具體的還是隻能自己去感悟和領會。

要判斷一個人是小人還是君子,不僅是看他對自己怎麼樣,還要看他對别人怎麼樣。

不少人就會犯這樣的錯誤。總以為,他或她對自己好就夠了。這就是沒有深刻的意識到一個人的人品的重要性。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句話說的就是天時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是以“遠見”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優點。能讓人趨吉避兇。能順應時代的發展甚至能引領時代的發展。

是以應該在自己時運不濟的時候要注意保全自己。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這個窮不單單指貧窮。

可能會有一些人在自己春風得意的時候,養成了一些習慣,一旦時運不濟就不願意改變,或許是錯誤的估計了時間的長短和走黴運的力度,或許是認為自己能很快的扭轉局勢,最終導緻自己沒有挺過黎明前的黑暗。

這就是對“時運”的了解不夠深刻,以及不願意及時的調整自己。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意”在這裡的意思,我個人的了解是“感悟,領悟,領會,意會”的意思。

是以,讀書不是說努力讀書認真讀書就可以的。還需要用“意”。

因為文字是創造出來的,而思想是不知道怎麼來的。是以是無法用創造出來的文字來完全表示出思想的,隻能是用一些文字盡可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當一個思想無法用現有的文字比較好的表達出來,于是就會借用甚至是重新創造一個或多個字。

再加上文字本身的變遷,以及時代的變遷,要了解經典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需要用“意”。

于是“悟”這個字就産生了。

有些确實是萬變不離其宗,有些也确實是有時代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去“悟”。

用“意”來了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越是精髓的精華的思想,越是講究措辭的嚴謹和恰當。但是對文字的了解和認知,每個人是有差別的。

很多時候要想,為什麼是用這個字而不是用其他字?才有可能領悟到這段文字想表達的思想。一字值千金,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