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昨天有個熱搜,妞們看了嗎?

安徽六安,一名12歲男孩,花光家裡15萬元積蓄,全部買了玩具,其中大部分都是無人機。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媽媽發現卡裡錢不翼而飛,連忙帶着孩子去了派出所。

經過民警一番調查發現,是男孩偷用媽媽的身份證資訊,注冊了網購平台的賬号。

總共花了15萬多,購買了幾十件玩具,其中光無人機就有8萬多元。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由于部分無人機已經被玩“炸”了,退貨也沒可能。

媽媽急得大哭:“這是我們半輩子的積蓄啊!平時孩子父親看病都舍不得花啊!”

所幸,在民警的協助下,一位好心人表示願意半價回收這些二手無人機。

不少網友表示,責任在父母,太過疏忽和大意。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一個12歲的孩子,沉迷于購買這些高科技玩具,完全不顧自己的行為會給家庭帶來多麼大的壓力和負擔。

問題的根源在于,孩子不懂體諒家裡的艱難。

而體諒父母這件事,并不是孩子天生就會的,是需要我們逐漸引導的。

Part.1

父母一味藏苦

可能會讓孩子變自私

其實,類似新聞并不少見。

有給主播打賞的: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有給遊戲充值的: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什麼有的孩子絲毫體諒不到家裡的艱難?

很可能是,父母一味藏苦,用盡全力去給孩子生活的甜,反而會給孩子一個自私的世界。

父母對孩子的愛當然是不求回報的,是以也有很多人在孩子面前竭力掩飾生活的艱辛或者是身體病痛。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苦全都屏蔽掉,刻意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無苦”的生活環境,又怎能奢望蜜裡泡大的孩子,懂得愁滋味呢?

很多時候,當父母的,是不願意把自己的苦告訴給孩子的。

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個孩子高中時沉迷網絡,有一次,半夜翻牆想逃出學校去上網,爬到一半,跑回了學校,沉默不語。

從那以後,這個孩子特别認真地學習,再也不上網了。

同學們都說他見了鬼。

後來,這個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同學聚會時問到這件事,他沉默了很久才說出真相。

原來,那天他的父親給他送生活費,舍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設想一下,如果當時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兒子發現,兒子現在應該是另一番模樣了吧。

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需要讓孩子适當地了解和體會。

可以讓孩子大概知悉家裡的經濟情況,讓他知道父母在做什麼樣的工作,知道工作的辛苦與勞累。

進而明白,錢不是大風刮來的,要學會珍惜,學會體諒父母持家的不易。

Part.2

讓孩子親自感受生活的不易

才能學會珍惜和分擔

同樣都是孩子,同樣都是生活艱苦,

有的孩子對父母的付出麻木無感,而有的孩子卻懂得為父母分擔。

鄭州街頭有一對父子,兩人白天賣瓜,晚上一人睡駕駛室,一人睡車頂。

這麼艱苦的環境,12歲的孩子卻絲毫不抱怨。

爸爸說孩子在家就什麼活都搶着幹,這次出來賣瓜,也是孩子自己硬要跟出來的。

孩子說:

“爸爸早上5點多起,晚上十二點多才躺下,十分辛苦,想多陪陪爸爸,幫他做做事。”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簡單的話,讓人心頭一暖。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隻有知道了這種不容易,才會懂得珍惜和愛身邊的人。

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4歲男孩強忍淚水,靜靜地坐在沙發上。

原來,媽媽換衣服的時候,他闖進去,

看見了媽媽肚子上剖腹産的刀口,忍不住地心疼起來。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媽媽不停安慰他,說已經不疼了。

可是孩子還是難掩心疼媽媽的表情!

很多網友們留言: 生孩子時多大的苦,看到孩子現在這麼心疼自己,都值了!

Part.3

孩子的“知苦”教育

需要講究技巧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家庭條件好的有必要讓孩子受苦嗎?

其實,孩子的“知苦”教育,是不分貧富的。

因為,人生的苦,可不會挑貧富。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當父母的,都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童年,

可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苦後,自卑、壓抑,反而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怎麼辦?

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苦,也是需要技巧的。

千萬不要天天跟孩子訴苦,抱怨:

“我們很窮,買不起東西”,

“我每天那麼累,還不是為了你?”

這麼做,不是在對孩子進行“知苦”教育,而是在把你的苦甩給孩子,他們會内疚自責。

“都是因為我,爸爸媽媽才這麼辛苦的”。 

告訴孩子生活的不易、父母的不易,是為了讓孩子體諒我們,而不是要讓他們産生内疚感。

真正的“知苦”教育,需要一定的技巧。

合理的時機:

不要刻意展現,孩子好奇時,如實表達就好。

比如孩子主動問起你時“媽媽,為什麼不能買這個”“媽媽,為什麼你肚子上有個疤”

當孩子對你的不易、生活的不易表現出好奇時,如實地和孩子聊聊這事。

合理的情緒:

這點很重要!

知苦教育是為了教會孩子應對,而不是逃避。

面對苦,要讓孩子看到一個坦然面對、自立自強的你,而不是一個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你。

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苦,不是給孩子施加壓力,

而是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就開始有夫妻的能力,擁有同理心,知道感恩。

男孩花光家裡15萬偷買玩具,網友:都怪家長!

世上所有的付出都期待着回報與回應,唯有父母,在給予的同時卻極力隐藏,隻怕這份付出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和羁絆。

我們不想讓孩子看見生活的苦,但孩子終究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一切都要自己承受。

讓他們看到生活的苦,他們才能體驗到人生的豐富多彩,

知冷知熱,知苦知甜,然後,發自心底地熱愛這個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