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00公裡超長跋涉 飓風多拉橫跨兩大洋終成進口台風

作者:第二落點

在間接給夏威夷帶去曆史罕見的山火之後,飓風多拉一路狂飙,進入西北太平洋,成為了台風多拉。國際日期變更線位于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分隔兩個曆日,标志着中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分界線。周五晚間,多拉從中太平洋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成為2018 年飓風赫克托以來第一個從東太平洋移入西太平洋的飓風,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二個在東、中、西太平洋均保持飓風強度的熱帶系統,另外一個完成這個壯舉的是1994年的約翰飓風,其也是太平洋上跋涉距離最長的熱帶氣旋。

飓風多拉堪稱進行了一場熱帶氣旋馬拉松,其最早的胚胎是7月17日在西非海岸附近的一個熱帶擾動,這片雷暴雲團在經過大西洋時由于幹空氣和風切的影響沒有獲得發展機會,其一路向南移動于7月28日至29日穿過中美洲後,該系統在進入東太平洋時變得更強、更有組織,并于7月31日增強為熱帶低壓,此時其已經跋涉了7000多公裡。之後多拉爆發性增強,多拉的核心區非常細小,與同時期在活動的台風卡努相比,大小上雲泥之别,雲系範圍隻有卡努的1/5。

9000公裡超長跋涉 飓風多拉橫跨兩大洋終成進口台風

不過恰恰因為範圍不大有利于能量集中,且多拉行進的海面溫度基本都在适合熱帶氣旋生存的26℃之上,在8月4日後3次減弱後三次增強為四級飓風,一般而言東太平洋的飓風難以在西行過程中生存,這是因為洋流通常會将較冷的海水帶到加利福尼亞海岸向南,然後向西南帶到夏威夷東部洋面上,該地區通常有更幹燥的空氣,而削弱和撕裂熱帶氣旋的垂直風切變變通常也會在靠近夏威夷的地方增強。然而,當多拉達到 4 級飓風強度時,其自有妙計,将自己逐漸發展成了形态上類似于環形飓風的熱帶氣旋,這種沒有外圍雨帶的甜甜圈形狀的熱帶氣旋一般被認為更有利于在惡劣環境保持強度,其保持四級飓風強度達到122 個小時,超過2018年的飓風赫克托96個小時的太平洋曆史記錄,行徑路線超過3500 公裡。

而直接導緻夏威夷山火的超強高壓則讓是多拉持續西行的另外一個因素,從更廣泛的氣候而言,目前正在發展的東部型厄爾尼諾和太平洋負經向模态可能助推了這種異常的西移路徑。

9000公裡超長跋涉 飓風多拉橫跨兩大洋終成進口台風

多拉呈現環狀飓風形态

目前位于威克島以東的多拉一路沿着高壓脊線快速西移,不過進入西北太平洋後,多拉将遭遇洋中槽,這将導緻多拉結束西行向北移動,數值預測其将在169E附近轉向北方,而由于垂直風切的影響,預計多拉将迅速減弱,很難打破2014年吉納維芙飓風進入西北太平洋後164.7E的西極點的曆史記錄,不過此時多拉即便從東太平洋編号算起,此時其已經狂奔了超過9000公裡,堪稱台風馬拉松中的佼佼者。

9000公裡超長跋涉 飓風多拉橫跨兩大洋終成進口台風

當然這不是目前西北太平洋目前活躍的唯一熱帶氣旋,超長待機的台風卡努雖然已經登陸南韓,另外一場台風蘭恩則在對日本虎視眈眈,這場原本看作是卡努路徑攪局者的台風超預期發展,一度增強為超強台風,目前經過眼牆置換後強度減弱為一個有着巨眼的14級強台風,預計将在8月15日(下周二)前後正面襲擊紀伊半島-大阪等地。

9000公裡超長跋涉 飓風多拉橫跨兩大洋終成進口台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