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作者:優雅風鈴iip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民國初年,一個大洋購買力折合現在2500元

如今時興“大洋”收藏熱,民國題材電視劇裡也動不動就幾塊大洋。大洋是何物?為啥“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與我相逢?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銀錠的表面有點黑

再看古裝電視劇,大俠一揮手:“小二,結賬!”小二屁颠屁颠過來:“大爺,一共是一兩七錢銀子!”大俠放下一錠銀子:“這是二兩銀子,不用找了!”然後潇灑離去。嚴格從曆史考究角度來講,這樣的場景不應該出現在明朝以前的時代。

一、白銀帝國

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必然會壟斷貨币的發行權。在銀成為主流貨币之前,主要是銅錢和宋朝出現的紙币。但是銅錢品質時好時壞,事件久了容易變質朽爛,而且笨重不适合大宗交易;古代紙币雖輕,但王朝财政困難時候往往随意濫發,導緻紙币迅速貶值,惡性循環,加速王朝崩潰。

有沒有又便攜又币值穩定的貨币呢?高中學過的基本常識——金銀天然是貨币。但是為啥金銀一直沒有大面積鋪開呢?兩個基本原因:一個是古代中國的金銀礦很有限,包括現在中國仍然算不上富金富銀國家;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強大封建經濟對商品經濟的限制,商品經濟不夠發達。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17-19世紀世界白銀流向圖

兩個因素在明朝中後期發生了改變:明朝後期,東南商品經濟發展迅速,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對穩定的貨币有迫切需求;随着大航海時代開發美洲,西班牙等殖民國家從美洲墨西哥等地發現了許多巨大銀礦(至今世界十大銀礦,美洲獨占其八,拉美占其七,産量最大的是墨西哥的紹西托銀礦)。大量開采的銀礦通過商品貿易流入中國(明朝),為明朝确定“銀本位”奠定了經濟基礎。貨币改革呼之欲出。明萬曆皇帝年間,首輔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對于貨币最實質的意義在于:把各種賦稅征收都由實物或銅錢改為白銀。白銀一躍成為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貨币。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銀礦石

直至鴉片戰争前,中國都是銀錢并行,官方規定白銀和銅錢兌換比例,大額用白銀,小額用銅錢,同時紙币(銀票的名稱更能反映這個時期)也使用。這個時期,明清帝國是真正的“白銀帝國”。清朝的宮廷證件經常

二、西洋銀币進入中國

事件來到19世紀中期,國内銅礦枯竭,銅币品質下降,不能滿足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國内的銀兩(銀錠)呢?良莠不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官方不能統一标準,各地銀兩換算複雜,嚴重拖後了商品貿易發展。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佛頭銀元與雙柱銀元

這個時候,機器生産出來的标準化的外國銀元進來了。形制統一、價值穩定、足量足銀,也便于識别,另外還有,美觀。以西班牙及其殖民地銀元為代表。正面是西班牙國徽和皇冠、北面為東西兩半球機雙柱圖案的中國人俗稱“雙柱”,鑄有西班牙國王頭像的銀元中國俗稱“佛頭”,有鷹徽的墨西哥銀元叫“鷹洋”。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墨西哥“鷹洋”

但外國把銀币鑄造時候改成不足銀,再低價收購中國銀兩,“兌水”鑄造新的銀元,循環往複收割中國人的銀袋子。清朝政府和老百姓對此一無所知。據統計,僅外國銀元套利一項,清政府就虧損了1.7億兩白銀。利益這麼大,西方老大英國、新興大國美國和日本紛紛跟進。日本的銀币上印着飛龍圖案,被稱為“日本龍洋”。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日本龍洋

三、中國銀币誕生

慢慢的,清政府也清醒過來了!大臣:“皇上,洋人陰險狡詐,悶聲坑大清,這樣下去,大清的白銀可要被做空啊!”皇上:“那可咋辦呀?”大臣:“那不行咱們自己也鑄造銀元吧!”皇上:“準奏!”當然,事情肯定不是這麼簡單,來來回回折騰了幾十年才終于決定自己鑄銀币。

千呼萬喚始出來,1890年,大清第一種銀元誕生了,成色與外國銀元完全相同,正面刻“廣東省造”,背面是蟠龍紋,是以俗稱“龍洋”。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廣東省造龍洋

1895年,張之洞在湖北開爐鑄造銀元,标準參考廣東。随後,各省督撫都開始主持鑄造各省的銀元,因标準、重量、成色差異,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貨币市場混亂。中央政府統一币制迫在眉睫。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北洋造龍洋

1910年,宣統二年,清政府頒布《币制例則》,規定:中國國币機關,着即定名曰圓,暫就銀為本位。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宣統元寶”龍洋,約發行了2億元銀元後,清朝滅亡。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稀少的宣統三年銀币

而後,中華民國政府繼續鑄造發行銀元。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最有名的“袁大頭”

1933年,國民政府宣布“廢兩改元”,實作了銀元對傳統銀錠的貨币取代。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孫中山頭像銀元

世界先進強國的主流都是金本位,中國的銀本位政策是自身黃金儲備較少的無奈之選,但銀本位政策下,中國的銀元是真正的銀子,政府也沒辦法超發濫發貨币,是以1935年之前的中華民國沒有出現過太大的通貨膨脹,社會經濟結構相對穩定。

四、銀元的終結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民國法币

随着國民政府内部金本位政策的不同聲音,加之國際銀價飛漲,國民政府開始打起回收銀币賺取國際差價的主意。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長孔祥熙在上海召集銀行界開會,宣布實施《緊急安定貨币金融辦法》,國民政府停止使用銀元,不再作為法定貨币,實施法币政策,實行紙币政策,不準行使銀元,并用“法币”收兌銀元。以後銀元雖間或有在市場上出現,或被個人窖藏,但銀元作為主币的時代已宣告終結。

“大洋”的出現與消失

博物館裡的銀元

時光輾轉到現在,“大洋”徹底成了收藏品。

上一篇: 藍橋故事
下一篇: 分手怪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