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作者:風鬥觀史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曹操以微弱的勢力,起事于群雄混戰之秋。在争奪霸權的鬥争中,他獨能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屢挫強敵,進而掃平北方,雄踞中原,建立強大的魏國,其文治武功,卻是人們稱道的。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曹操處在東漢分崩、群雄割據、豪強紛争的戰亂年代,他戎馬一生,西征西讨,從事争霸和統一的事業。為了剪除豪強,削平藩籬,安撫四方,他認為,當務之急,便是廣羅人才,勵精圖治。

思賢若渴

曹操從建安十五年到二十二年的八年時間裡,先後下達了《求賢令》、《救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一掃東漢以來的任人唯親的裙帶之風,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他主張對治國安邦的人才,要及時尋用。

他認為當時并非無賢可,反而是野有遺賢。他還舉了姜尚垂釣渭水,文王求之,周朝因而興盛的事例,表示要“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在曹操的詩歌中,也充分反映了他急切求賢的心情。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他在《短行歌》中寫道:“青青子補,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當時天下大亂,一些有用的人才北走南馳,猶如“烏鶴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他決心要把這些無枝可依的人都聚集在自己的周圍,實作“天下歸心”,曹操求賢令的頒布,使得當時群賢畢至,出現了“俊才雲蒸”“彬彬之盛”的局面。

唯才是舉

東漢末年,統治者用人唯親、世宗家族高貴的門第,顯赫的家世,壟斷仕途;此外,還有“納桌賜爵”“納官入仕”的制度。以緻形成“為你任者名實不相符,求貢不相稱,以錢多為賢,以剛強為上”的世擅流弊。

在當時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雞。曹操對當時任人唯親,任人論門第的流弊感觸頗深。

他一反東漢末年的“察舉”之弊,面講求“循名責實”,實行論功行賞的政策,進而打破了東漢以來豪門世族把持政權的局面,使“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得以實作。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曹操知人善任,不論家世,這在史籍中多有記載。他拔于禁,樂進于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于亡虜之内,任用不是名門大族的劉放、孫資為秘書監。曹操身邊的其他文武官員,如郭嘉、張遼、徐晃等,都是出身寒族的郡更或一般地主。

因為有功,被曹操提拔起來。同時,曹操也并不一概排斥豪強出身的人,這些人如果能放棄自己的私人勢力,真心歸順自己,曹亦能重用他們。他手下的大将許褚、李典等。

原來都是豪強。但許諸投靠曹操後,把自己門下的一批人都給曹操做衛士,成了有名的“虎士”;李典投靠曹操後放棄了家鄉的地盤,把家族都遷到許都來。他們都受到重用,為曹操立了很多戰功。

曹操亦很重視對知識分子的使用。他提出:“外定武功,内興文學。”東漢時期,文人被統治者視作“俳優蓄之”,沒有政治地位。曹操則完全改變這種情況,給他們以很高的政治地位。在“建安七子”中,除孔融外,在政治上都是曹操的僚屬。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王案稱頌曹操“引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可見非士族的文人對曹操是心悅誠服的。當時一些出名的文人暴客,幾乎都聚集在曾操的周圍,曹操對他們量才而用。王案在“建安七子”中文學地位最高。

曹操南下攻荊州時,王案勸劉琮歸降曹操,曹操封他為丞相捧,還給關内侯的爵位。又如贖回蔡文姬,讓她修編漢字,整理典籍。其他像書法家崔緩、崔宴、張芝等都是曹操的好友。

華佗是當時有名的外科醫生,曹操把他請到許都來。曹操團結了這批文士,并重視發揮他們的作用。更為可貴的是曹操用人“不念舊惡”、“與之更始”。如張繡殺了他的兒子曹昂,而在歸順之後,仍然十分寬待他,封期從厚。

又如徐宣因陳矯從前犯過錯誤而議謗陳矯時,曹操下令“一切勿論”,為之解圍。建安五年正月,陳琳為袁紹起草了讨曹檄文,攻擊曹澡“敗法亂紀”,“好亂樂禍”,極盡惡毒語。後來陳琳落到曹操手裡,以為必死無疑。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可是曹操不但不殺他,還任他為司空軍謀祭酒,掌管文書工作。再如,在袁曹官渡相持不下時,曹操的部下多有書信與袁紹通消息者,操破紹後,把那些書信全部燒掉,并出告示“其與袁氏同惡者,與之更始。

嘉、鐘踩、陳琳等。憑借這些“衆毛之助”,曹操縱橫掉阖,建立起自己政治上、軍事上的強大集團,“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互争霸權的鬥争中,終于削平北方群雄,成為三國中的強者,為統一中國莫定了基礎。

于是“天下賢俊皆歸之”。是以在曹氏門下,猛将如雲,謀臣如雨。猛将有張遼、許褚,徐晃、張命、于禁等,謀臣有苟或、苟攸、郭才用曾操的政策指施和軍事部署,很多是出自謀臣猛将的建議。

如采用棗抵的建議實行屯田;采用衛凱的建議以監賣食鹽的收入買犁牛,招誘流民回鄉生産。再如遠征三郡烏櫃的軍事部署,是采納田疇的建議。

賢才效用

諸葛亮曾說曹操取得勝利是因曹操能“重人謀”。楊阜說曹操“有雄才遠略,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苟或說曹操“以至仁待人”。由于曹誤采取“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使他擁有一大批文幫武略的人才,形成一個龐大的“智囊團”,為他出謀劃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魚秦日:鳥能遠飛,遠飛者,六翻之力也,然無衆毛之助,則飛不遠矣。”說明魏國的成就與曹操手下的謀臣武将的“衆毛之助”是分不開的。不可否認,曹操是大陸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明主,然而他的文榜武略大都出于他的智囊團。

其中苟感原是袁紹部下,他度袁紹終不能成大業而投奔曹操,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并以之為司馬。曹操曾間荷或:“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苟或曰:“苟攸,鐘踩。”又推薦穎州戲志才為謀士。

在戲志才死後,苟或将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談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在曹操平定呂布得了徐州後,武将收了張遼,文士征召了避難于徐州的陳群。陳群又為曹操引進了廣陵的陳矯,丹陽的戴乾。這些人都能為曹操所用,并以死力相報效。

建安二年,曹操一征張繡失利,退甯宛城袁紹欲投石下井,竭盡辱罵之能事。曹操非常惱火,欲讨袁紹,又覺力量不足,問計荷或,荷或從度、謀、武、德四方面分析了能戰勝袁紹的條件,使曹操敲起了與袁紹作戰的勇氣。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在行動計劃上,郭嘉提出:袁紹剛打公孫,可以趁他遠征時,先東取呂布;不把呂布除掉,以後袁紹來進攻時,呂布與之呼應,為等不淺。曹操同意了東取呂布的方針。在平呂布時,連續攻城兩月不克,士兵疲勞。

為迅速結束戰鬥,曹操教然采取了苟攸、郭嘉的建議,決開泗、沂水淹下砰,進而很快取得了下戰役的勝利。曹操在鏟除呂布以後,青、冀、并、幽四州為袁紹據有,為了實作統一大業,曹操決計攻打袁紹。

建安五年,袁曹交戰于官渡,袁紹兵衆糧足,曹軍糧草漸盡,後方起亂。曹操寫信給苟或,欲回許昌。苟或以為如果還軍,必為所乘,退軍不得。曹操省悟,決心堅持到底。這時,許僅來投奔曹操,曹操赤足出迎,撫掌大笑,說:“吾事濟矣。

許攸進計火燒烏巢囊紹箱重。曹操乃選精銳步騎五千,奇襲烏巢,圍屯放火,盡燒袁紹箱重。袁兵糧草既斷,年心大亂,大将高覽、張鄰率衆投降曹操。曹操乘勢指揮軍隊直攻袁軍,袁軍大演而退。

曹操打赢了官渡之後,袁紹勢力并未被完全消滅。建安六年,曹操認為消滅袁紹一時沒有把握,想先征劉表,讨點便宜,被或或谏止。兩年以後,袁譚、袁尚争奪冀州,袁譚向曹操求救,曹操又想丢下北方,乘機計伐劉表,又被荷攸速阻。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随後曹操根據苟攸的建議,先幫助袁譚打敗了袁尚,接着又打敗了袁譚,順利平定冀州。曹操認為要徹底統一北方,還必須消滅袁尚的殘餘勢力,平定鳥桓蹋頓的割據勢力。但是當時南方的劉表使劉備襲擊許都,曹操部下非常害怕,認為應當引兵向南,征讨劉表。

唯郭嘉主張繼續北上,進擊烏想。他對曹操說:“公雖威震天下,胡博其遠必不戒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

郭嘉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和緩征荊州、先擊烏桓的政策是正确的。當時若引兵南征荊州,袁尚、袁熙依“烏桓之資”和其部下一批“死主之臣”便會胡漢聯合起來“複圖冀州”。曹裸采納了這一建議,決計先擊三郡烏桓。

曹操的武将在文治武功方面也做過卓越的貢獻。取之亡房之内的張遼,下邵之戰降曹後,為曹魏的統一事業佐命立功。赤壁之戰後,曹操派張遼、李典等率兵屯合肥,孫權十萬大軍圍攻合肥。

張遼夜幕勇士八百人迎戰,雖衆寡懸殊,但将士奮勇拼殺,張過一馬當先,沖鋒陷陣,使“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幾次差點俘獲孫權。又如官渡之戰中離紹從操的張部,“識變數,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管憚之。

群雄争霸的鬥争中,曹操獨能以弱勝強,這與其用人方式有關!

他守衛漢中,功勳卓著。當時劉備以精兵萬餘人,夜襲張部,張部率兵搏戰,使劉備不俺克。曹操是個出色的軍事家,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東漢末年,由于長期的割據戰亂,給生産帶來嚴重的破壞。

曹操《茜裡行》描寫當時的社會情景;“铠甲生凱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采納了毛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黃軍資”的正确建議。公元 196 年,迎漢獻帝到許昌,掌握了統一戰争的政治工具。

同年募民到許下屯田,“得谷百萬斛”。進而曹擺又采納了棗氏的“分田之術”,實行“豐收多納欠收少納”的政策。

于是許多流離失所的農民重歸上地,使北方的農業生産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出現了“百姓勤農,家家豐富”的景象。同時由子“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谷”,使“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進而保證了曹軍作戰的勝利。

《參考文獻》

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壽,三國志.延邊人民出版社.

曹操.曹操集.中華書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