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AN與NAS和諧統一網絡存儲:SAN與NAS和諧統一

SAN與NAS和諧統一[@more@]

網絡存儲:SAN與NAS和諧統一

SAN與NAS和諧統一

  兩年前那場關于使用者應該采用SAN還是NAS的争論,使大家對兩種技術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促使了後來共識的達成—使用者使用SAN或者NAS應該根據不同的需求而差別對待,有些應用适合使用NAS,有些應用适合使用SAN,而且NAS與SAN的融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如今,這一趨勢早已變成了現實。衆多廠商推出了融合NAS與SAN的內建解決方案,更好地滿足了使用者的存儲需求。

  對廣大使用者來說,如果要評判一個SAN與NAS結合方案的優劣,或者是真正部署一個融合的方案,首先要站在兩者技術特性的基礎上去了解他們之間的應用互補。

SAN的主要特點

  要正确了解SAN,我們最好還是從實體架構來定義它。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高性能的光纖通道交換機和光纖通道網絡協定是SAN的關鍵。我們把以光纖通道交換機為骨幹的網絡拓撲結構稱為“SAN Fabric”。而光纖通道協定是SAN的另一個本質特征。SAN正是利用光纖通道協定上加載SCSI協定來達到可靠的塊級資料傳輸。為了實作最大的靈活性,某些公司還對其産品進行了專門設計,以便支援現有和新研制的協定,比如基于IP的光纖通道協定、iSCSI和InfiniBand等,符合開放式行業标準以及全面的互用性測試,有助于實作可靠的多廠商SAN解決方案。

SAN與NAS和諧統一網絡存儲:SAN與NAS和諧統一

  SAN以光纖通道交換機和光纖通道協定為主要特征的本質決定了它的諸多優點,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性能、距離、管理等方面。首先,在一些關鍵應用中,傳輸塊級資料要求必須使用SAN——尤其是多個伺服器共同向大型儲存設備進行讀取。由于在資料傳輸時被分成小段,使SAN對伺服器處理的依賴較少,可以有效地傳送爆發性的塊資料,SAN的性能及可靠性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次,通過城域網(MAN),SAN可以實作遠端災難恢複。一般地,使用E3信道,SAN可以在不降低性能的同時将部件間的距離增加至150km。第三,很重要的一點,SAN的管理是集中而且高效的。使用者可以線上添加/删除裝置、動态調整存儲網絡以及将異構裝置統一成存儲池等。

  由于上述SAN的種種技術特色使得其可以廣泛勝任于使用者各類關鍵應用。博科通信(北京)公司技術總監司馬聰先生介紹說,對于使用者的某些關鍵應用,例如緊急任務資料庫應用,如果不采用SAN就很難滿足資料的存儲需求。

  當然,在長期的采訪中,我們也經常從內建商和使用者那裡聽到這樣的聲音:由于光纖通道技術的一些原因,SAN發展相對較為緩慢。這些原因包括:光纖通道裝置的互操作性差;采用光纖通道技術的系統造價非常昂貴;管理基于光纖通道技術的SAN非常昂貴等。

NAS 的主要特點

  我們對NAS的定義同樣可以通過實體架構來看(見圖2)。NAS使用了傳統以太網和IP協定,當進行檔案共享時,則利用了NFS和CIFS以溝通NT和Unix系統。由于NFS和CIFS都是基于作業系統的檔案共享協定,是以NAS的性能特點是進行小檔案級的共享存取。

SAN與NAS和諧統一網絡存儲:SAN與NAS和諧統一

  從NAS的簡單機制可引申出它的一些明顯的優缺點。優點方面,NAS的部署非常簡單,隻須與傳統交換機連接配接即可;其次,它的成本較低,因為NAS的投資僅限于一台NAS伺服器,而不像SAN是整個存儲網絡,同時,NAS伺服器的價格往往是針對中小企業定位的;第三,NAS伺服器的管理非常簡單,它一般都支援Web的用戶端管理,對熟悉作業系統的網絡管理人員來說,其設定既熟悉又簡單。在簡單易用的背後,NAS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從性能上看,由于與應用使用同一網絡,NAS會增加網絡擁塞,反過來,NAS性能也嚴重受制于網絡傳輸資料能力; 其次,從資料安全性看,NAS一般隻提供兩級使用者安全機制,雖然這能簡化使用,但還需要使用者額外增加适當級别的檔案安全手段。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6634/viewspace-857308/,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于:http://blog.itpub.net/66634/viewspace-857308/

上一篇: 不想做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