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過生物相判斷活性污泥性狀

作者: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水世界(微信中國城水)簡介: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負責污染物的分解和轉化,其中細菌種類繁多,總重量可達90%-95%;然而,在觀察活性污泥性狀時,細菌一般不能作為觀察對象,更成熟的方法是通過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原代和後期動物,利用後代動物的種類、數量和活性來判斷活性污泥的狀态和發展,進而保證過程的有序運作, 并及時調整。

在活性污泥體系中,祖體動物呈單體形式,是以,當抗沖擊負荷和活性污泥的運作條件發生變化時,活性、數量和類型通常會波動,在實踐中判斷活性污泥的狀态和通過這些波動過程的運作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1、活性污泥後代動物概述

在活性污泥系統中,根據是否對活性污泥有益,後代動物可分為:無活性污泥、中間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體。第一種通常是活性污泥系統在運作過程中出現故障,不合理的參數控制會成倍增加并利用它。第二種一般存在于從系統培養的細菌的早期階段到污泥成熟的過渡期,或者存在于活性污泥從改良到差、從差到好的階段。

活性污泥系統中的來世數量不會太大,其存在具有訓示作用。在實踐中,當來世占主導地位時,活性污泥通常處于老化狀态。

下面對相關問答的問答執行個體做一個簡單的安排,供大家參考學習、交流、分類不合适,需要補充完善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指出一點。

2、交流問答示例

Q1:為了觀察污水處理的狀态,鏡面檢查是必要的,那麼,在檢測中,在愛我生命中觀察到的液體(鞭毛蟲、線蟲、鈴蟲、輪蟲)中有多少微生物可以表明操作良好?還是它工作不好?

答:

(1)微生物的數量不是關鍵,因為它會随着MLSS值、溫度、取水量成分的波動;

(2)水處理品質不是由單一名額決定的,其他名額需要綜合考慮,以提高判斷的準确性。

問題2:生物相位觀察:輪蟲占主導地位,它能解釋什麼嗎?

(1)轉子為後動物,一般出現水質良好。

(2)如果轉子蝸杆過量表明活性污泥呈現輕度污泥老化,可結合沉降比液體來确定老化程度。

問題3:在A2 / O過程中,生物膜中産生大量箭袋,這是一種黑色聚乙烯生物膜。是什麼原因導緻這種生物發生?我如何擺脫它?

(1)在整個生物膜的生物階段也需要正常的來世動物。

(2)不必刻意處理。它的存在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否則,生物膜太厚,污染物的去除率不高。

問題4:我想問一下,生化池裡面的纖維蟲,樹枝多,鈴蟲少,是不是污泥膨脹的前兆?如果是這樣,它是否與曝氣不足有關?

(1)鈴蟲是多于樹枝的,與污水有關的成分。

(2)隻要上述兩類後代具有生長優勢,污泥就不大可能膨脹。

(3)散布菌屬于敏感生物,顯性生長與否與污泥膨脹關系不大。

(4)隻要曝氣不是太高或太低,并且持續時間太長,就不能直接決定污泥膨脹。

Q5:污泥相中存在連鑄蟲是什麼意思?水質會變差嗎?

(1)腳輪蟲沒有聽說過,常見的廢水處理工藝輪蟲有紡車、鞍甲蟲和豬吻輪蟲。

(2)在轉子的情況下,少量的出現表明污泥狀況良好,過多,表明污泥趨于老化。

Q6:你想問一下在鈴蟲下長出一個袋子是什麼感覺嗎?當你受到毒性的打擊時,它是長大的嗎?

我不太明白這個袋子是否是一個泡泡,頂在了鈴蟲的頭上。這通常是出于以下原因:

(1)顯微鏡觀察時,蓋玻片壓得太硬,造成對鈴蟲的壓力。

(2)樣品停留時間過長。在鈴蟲死後,内容被物流出來了。

(3)活性污泥中毒引起的。

Q7:1,我們能認為動物鞭毛蟲的出現是系統的高負荷嗎?2、我記得一般極端老化時間由于真菌,也會導緻鞭毛蟲數量的增加。3、老化情況應增加泥漿排出量以增加水負荷,這樣鞭毛蟲的數量隻會更多,此時的操作一般該如何調整?4、除了目前系統中的飛蛾和變形蟲也比較多,加之鞭毛蟲數量非常大,是否可以認為污泥溶液更嚴重,而不是高負荷水?

(1)是的,一般發生不活躍的污泥鞭毛蟲,通常是由于負荷大,在途中可以看到污泥崩解和系統劣化或恢複的少數情況。

(2)此時存在的無活性污泥鞭毛蟲很少,它們沒有優勢。

(3)一般不會出現你說的情況,即使外表不占優勢,零星的可以測試到一些公正。

(4)這最好結合負荷來判斷,從你說的情況來看,我傾向于負荷高而造成老化,不活躍的污泥鞭毛蟲不具備特殊補充的優勢,鞭毛蟲分為無活性污泥和活性污泥類,如果是活性污泥類,則無需擔心。

問題8:活性污泥要做SV30,如果上層液體靜止天非常陰天,如何判斷是"污泥中毒、污泥膨脹、污泥老化、負荷過大、曝氣過度"?特别是"污泥中毒"如何通過觀察SV30和鏡面檢查來确定?

括号是SV30判斷的内容

(1)污泥中毒:原生動物消失,特别是盾和鈴蟲(整體渾濁,伴有渣渣,開始大多在下沉後,其餘下沉緩慢)

(2)污泥膨脹:顯微鏡下可見絲狀細菌(透明上層液體)

(3)污泥老化:檢查污泥濃度,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來世動物。(顆粒之間渾濁但清澈的水)

(4)過載過高:檢查污泥負荷,并按顯微鏡觀察是否有非本地動物生動的外觀。(渾濁,但顆粒之間的水也是白色和朦胧的)

(5)曝氣過大:現場DO值判斷。(小顆粒)。

問題9:一個月前,生化池溝表面出現大量泡沫,根據進水量、DO值,結合鏡面檢查(輪蟲4-5條以上,線蟲2條,鈴蟲少,桶蟲多,絲狀菌和外伸出的真菌群),指數接近120,推斷污泥老化, 低負載。通過增加排放量,減少曝氣量和增加負荷,污泥性能逐一略有提高。5天後,凹槽泡沫開始消失。但随後連續10天受到高負荷沖擊,導緻溶氧上升,長期維持在1.5mg/L以下,鏡面發現外長絲細菌減少,微生物從稻草蠕蟲到線蟲全部存在,SVI值上升到160-190之間。在高負荷鏡像遊離細菌中是否可以看到全視野的活性點?可以認為前面是絲綢軍隊引起的污泥膨脹,這是高負荷引起的非絲狀污泥膨脹嗎?桶蟲數量的增加是污泥老化的迹象嗎?

(1)非遊離菌,為原生動物(側跳蟲或滴蟲病),說明負荷高。

(2)可以認為,前面是絲綢大軍引起的污泥膨脹,後者是由于負荷高,活性污泥造成的污泥活動不易沉降。

(3)不知道桶蟲是指哪種類型,一般污泥老化微生物通常有來世動物、箱蟲等。

Q10: 大量箱蟲所訓示的系統狀态如何?我們的項目現在污泥年齡是确定的,負荷大約是0.1,前段時間由于長時間的低負荷作業問題,現在已經恢複了,但甲殼類動物的數量增加了很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來說,系統訓示是溶解氧低,會出現低負荷,但對系統有機物處理效率不會有太大影響。

版權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水世界》訂閱号,微信ID:中城水。如果不添加來源和作者,将做抄襲報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