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時,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給廢了?

作者:是陸陸丫ll

唐太宗廢掉李承乾主要還是因為他太不争氣,雖然唐太宗的帝位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得來,但他卻并不想自己的兒子們也發生骨肉相殘的慘劇。

唐太宗也是個子嗣頗豐的皇帝。他一生共養育了十四個兒子,其中李承乾、李泰和李治為長孫皇後所生。太子李承乾因生于長安承乾殿而得名,身為嫡長子,他無疑是十分幸運的,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就被立為皇太子,那一年,小承乾隻有八歲。李承乾自幼活潑聰明,深得唐太宗和唐高祖的喜愛。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淵辭世,唐太宗守孝一個半月,大小政務均交給太子李承乾處理。這時的太子雖然隻有十七八歲,但是在處理政事方面卻頗受好評。

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随着時間的推移,李承乾逐漸長大,而其治國思想也開始與唐太宗背道而馳,此外還做出了許多常人不能了解的荒唐之事。由于從小身居高位,又生長于深宮,缺乏心志的磨砺,李承乾的生活安逸散漫,便逐漸染上喜好聲色犬馬的纨绔子弟之氣。時間一長,李承乾的所作所為便日漸顯露出來,最終為唐太宗所察覺。自立國以來,唐太宗尊賢禮士,思賢若渴,而太子李承乾卻不愛賢才。他不僅疏遠正直之士,而且還對小人極盡寵愛。除此之外,李承乾平還宴遊無度,甚至寵愛一些道士。有一個太常寺的伶人,年輕貌美能歌善舞,太子給他取名叫稱心,十分寵愛,與他同吃同住。太宗得知此事後大怒。

李承乾的所作所為與唐太宗所推崇的治國之道相悖離,太宗自然不會喜歡這樣的接班人。時間一天天過去,唐太宗對太子的不滿與日俱增,這使李承乾的儲君之位日漸不穩。而此時唐太宗的衆多兒子也漸次成人,于是李承乾也遇到了争奪鍺位的強勁對手。在這些皇子中,魏王李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着太宗對李泰的偏愛,李泰聲譽鵲起。這時不僅朝臣們紛紛猜測,太子李承乾的心理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鞏固自己逐漸消失的勢力,李承乾想盡一切辦法拉攏人心。在李承乾看來,根本就是魏王李泰導緻了他目前所面臨的危機,于是他便把主要精力放在與魏王的鬥争之上。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在試圖暗殺失李泰敗後,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驸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

不過,唐太宗為何要把李泰廢了呢?

李泰是長孫皇後的次子,是承乾的胞弟,貞觀十年,徙封魏王。李泰幼時聰敏絕倫,稍長善作詩文,成人後愛好經籍、輿地之學,深得太宗歡心,由此得寵。

總體上說,李泰的得寵是與李承乾的失寵大體上同時發生、互動消長的。正因為太子承乾有很多過失,唐太宗有了廢立之意,是以李泰才更加受寵。太宗企圖廢立太子始于貞觀十年,到十六年六月左右,李泰謀立太子始終十分順利,這與唐太宗的有意心許、偏袒一方大有關系。唐太宗也曾暗示李泰,希望讓他成為太子。不過,唐太宗想立李泰的想法遭到了群臣的反對,群臣魏征、褚遂良等大臣是從封建正統立場出發、堅決反對李泰奪嗣。

在重臣們堅主立嫡長子的輿論壓力下,唐太宗不得不放棄了立魏王泰的打算,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為了匡正承乾的君德,他誠心邀請“良佐”魏征出任太子太師,并向侍臣宣示:“方今群臣,忠直無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絕天下之疑。”

不過呢,正因為唐太宗這樣無盡的溺愛讓李泰産生了一種錯覺,以為隻要把親哥哥承乾拉下了馬自己就能登上儲君之位了。是以李泰最終還是選擇踏上了一條注定無法回頭的路。

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時,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給廢了?
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時,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給廢了?
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時,為何要把魏王李泰也給廢了?

李承乾作為太子很争氣,尊師重道,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對于李世民的考核,也做的有模有樣,李承乾的幾次監國也得到了唐太宗的認可,可以說李承乾的監國不居功,不炫耀,進退得當,深的李世民的喜歡。

本來李承乾是一個明主的苗子,可惜這一切都被足疾給毀了,李承乾因為足疾走路有點跛,這個跛足伴随着他的終身,自從瘸了以後,李承乾的性情大變,李承乾的心路曆程,史書沒有記載,不過據魯速猜測,李承乾之是以性情大變,與他内心的夢想打碎有關。

李承乾一直希望能夠成為父親那樣的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君主,而且要一表人才,也就是内在和外在都要一流,而腳一瘸,這個夢想就永遠無法實作,作為從小被教育要成為一代明主的李承乾心裡接受不了。

而此時,李承乾同母弟李泰心思活絡起來,起了争儲的念頭,李世民也很喜歡這個李泰這個兒子,知道李泰喜歡文學,給李泰造了文學館,讓他自己招攬文人,蘇勖以古人都以著書為立言的标志,勸李泰編著《括地志》,隻用了一年時間就編纂好了,唐太宗龍心大悅,賞賜李泰的東西都超過了太子李承乾。

此時的李承乾有點自暴自棄,寵信宦官,一蹶不振,還寵幸一名“美姿容,善歌舞”的太常樂人,并稱他為稱心。請注意這個稱心是個男的,這讓李世民勃然大怒,把這個稱心殺死,李承乾不但不知道悔改,還在宮裡給他樹冢立碑,這讓二人的關系更加惡劣。

李世民為了讓李承乾迷途知返,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但是這些并沒有能夠從根源上治療李承乾的心病,而這十幾位老陳拿着雞毛當令牌,經常嚴厲的批評李承乾,這讓李承乾更加反感。

李世民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讓魏征擔任太子太師,為的就是給李承乾一個定心丸,也是向天下宣布,我是不會廢太子的,可惜混了頭的李承乾并沒能領會到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李承乾看到李泰受寵,認為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驸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果事情敗露。李世民把李承乾幽禁起來。

對于處理自己的、兒子,李世民可以說煞費苦心,謀反的人就算是太子也要處死,可是李世民愛子心切,并沒有處死李承乾,将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保住了李承乾的姓名。

而李泰則恃寵而驕,看到李承乾被廢竟然跑到李世民那裡撒嬌,并且承諾如果自己是太子将在百年後殺了兒子傳位給自己的弟弟李治,當時的李世民竟然信了,不過被褚遂良戳穿了李泰的謊言,冷靜下來的李世民也覺得這不靠譜。

而對于立太子,李世民認為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是以李世民立了晉王李治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不得不說李世民這個決定非常的英明,至少保住了李承乾還有李泰的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