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文 / 王不留(微信公衆号:王不留)

過了聖誕,2021新年又要來了。

接下來應該有段情感抒發,感歎時光荏苒,光陰易逝。

可惜文筆不好,寫不出來。

直接來個簡單句:這一年幹了什麼?

是啊,每天都在做事,但又好像沒做什麼。

看不見專業技能增強,看不到薪水指數級遞增,望不到繁重事務的終點在何處?

每天就是在加班,加班,卻不知道思考,總結。更不願停下來做些改善,隻寄望于從事簡單重複的複制粘貼的體力勞動,不想動腦子。

這是我2019年時的情景。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年我做了改變。

強迫自己每天寫篇文章,進而倒逼自己大量閱讀,吸收各種知識。

牛隻有吃草,才能産奶。

文章,也要肚裡有貨才可以産出,是以要不斷地輸入精神食物。

刻意寫作後,突然發現了一個道理:自己不做下努力,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挫!

以前自認為懂了的東西。嗯,那就寫出來!

寫完了卻不忍再看第二遍,寫得啥玩意兒。知道了自己幾斤幾兩,也明白當初多麼膚淺。

我開始變得謙虛了!

知道自己的不足,反而是好事。

如果一年後沒有發現自己多愚蠢,那說明這一年沒學到東西,日子白過了。

2020年我不斷地閱讀營銷、管理、商業、引流等方面題材的文章,這也帶來了一個新問題:學得雜而不精,沒有聚焦。

這一年,我玩過各種記筆記的方法,還嘗試着在時間管理、知識管理上有所突破。另外,還技術情結未了地囤積大量程式設計開發視訊資料,可惜,沒看!

這一年,該走的彎路也踩了。比如​​我寫了一年多的公衆号,在已經199篇原創,累計5K粉的時候,被永久封禁。​​

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從失落到憤怒再到迷茫然後消極最終接受,那一天經曆了悲傷的五個階段。

雖然現在還有點隐隐心痛,但已淡然。

這件事讓我開始反思,我做了什麼?走偏了什麼?

有了思考,這樣的打擊并不一定是壞事。

我已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一心隻想着引流,但不能為了引流,偏離正常的價值觀。

這一年的公衆号文章并不聚焦,東寫一句西扯一段。社會評論、學習心得、團隊建設、職業規劃、考研經驗,啥内容都有。

既然浴火重生新注冊了一個公衆号,就不要再走以前的老路,而應聚焦某個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内容,深研下去。

那麼,今天就分享一個與人生有關的計劃模闆。

咱們先想像下能夠活到100歲,當然越久越好。一年的時間裡有52周,那麼我們能活52*100=5200周。

我們用一個空格代表一周,把人一生的時間投射在一張紙上,就是一個100行*52列的矩陣。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個是周為機關的。我們抽象一層,以月為機關。這樣能夠看到每月的一件重要的事。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那麼,我們再抽象一層,以年為機關,這樣就濃縮了一年中的重要事情。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個以年為機關的人生行事曆,可能有點難懂,解釋一下。

橫列的1、11、21 …… 91 表示的是10年為一次元的年齡。

縱列的1到10,表示第1年、第2年……第10年。

舉例,在這個表裡,H3清單示7歲上國小,G5清單示26歲結婚,E6清單示34歲寫公衆号。

我們再回到5200周矩陣圖。

以周為機關,可寫的東西就比較多了。每周可以記一件事,但因為格子不大,隻能寫一個關鍵字。

那麼,我們可以用批注的方式,對這個關鍵字的含義進行補充。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們可以用同樣的顔色塊表示這段時間一直在做的工作。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們還可以規劃未來工作的裡程碑,設定一個“地标”。

比如我設定了FLAG:一年後,公衆号的訂閱數達到1萬人。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做完這樣的計劃表之後,你将發現:

1、回眸已度過的一生,品味過去一個個的美好瞬間;

2、人生苦短,好好把握時間,不能浪費這其中的每一個空格;

3、通觀全局,更應珍惜當下,規劃未來。

看到這兒,大家是不是想做一個?

悄悄告訴你,這套模闆,在waitbutwhy官網站賣20美元。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但是,我明白大家的小心思。

是以,我把自制的EXCEL免費分享了。

大家可以關注微信公衆号“王不留”,回複“人生月曆”,獲得下載下傳連結。

其實這個表還有很多的玩法。比如牛頓和愛因斯坦可以在一起做個比較。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

發現了吧。他們的成就主要集中在26-32歲。

看到這個,我不禁感歎,他們在成就輝煌的黃金歲月,而我卻在風花雪月。

人生大事聚焦到這5200個空格裡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