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系列電影的出現使得以3D為代表的一系列影像技術走進了大衆視野,同時将環保電影技術與藝術的融合表達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使得視覺藝術的呈現和電影本身的思想相得益彰,通過亦虛亦實、以虛繪實、虛實融合的影像搭建手法,觀衆在觀影過程中能更準确、更強烈地從視覺震撼中擷取到影片環保主旨的傳達,通過影像技術、叙事技巧、宣傳技藝的合理運用,電影的外化形式不斷與其核心思想緊密結合,開辟影像媒介影響人們思維方式新的角度,使得“保護生态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旨理念從銀幕走向現實,從電影走進生活。
以虛幻建構真實是《阿凡達》系列電影表達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手法,在技術的支撐下展現自然美的極度還原、呈現代入式的觀影體驗、實作心靈上的情感互動,始終服務于核心環保主旨的凸顯。通過科技模拟搭建出導演卡梅隆心中未曾被工業開發過的潘多拉星球原始生态,不斷加強視、聽及多元度感官的沉浸式效果,讓觀衆仿若能夠親密接觸自然生靈、親臨感受幸福生活,讓電影所想要傳達的自然之美、生靈之美、人文之美更為直覺。與此同時,技術的彙入也強化了電影中對于掠奪、戰火、災難的描繪,放大了傷害、毀滅、死亡帶給觀衆的震撼與沖擊,以反向勸導的方式對人們企圖破壞自然生态環境的行為發起警示。深度真實的災難體驗通過科技助力得以實作,進而不斷引導人們進行自我反思,促進影片情感主旨的有效傳達,實作“綠色環保”主題的科普目的。
《阿凡達1》的故事發生在茂密無邊的叢林,《阿凡達2:水之道》将視角轉向了海洋,兩部影片通過技術的打造展現出大自然不一樣的生态之美,以科技建構出仿真态的虛拟世界。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自然之物進行特征取材,再以計算機成像技術繪制出獨屬于潘多拉星球奇幻特色的異域風景,靈魂之樹枝幹葉茂的縱橫交錯、懸浮山淩空屹立的神奇色彩、千尺瀑布飛流宣洩的波瀾壯闊、浩瀚無垠深海下的五彩斑斓。影片畫面呈現以這樣的手法将自然萬物的精妙絕倫之處突出放大,再挪用至大銀幕之中展現出來,形成足夠震撼的視聽效果,不斷向人與外界資訊互動的表層發起沖擊,形成一場足以影響人們思辨與決策能力的直擊心靈的對話。
《阿凡達》系列電影通過對超景深鏡頭的運用打造出“觸感視覺”的觀影效果,大大削弱了銀幕内外空間主、客體的對立,使得置身于這一觀影空間内的閱聽人更容易将視覺重點放到畫面的質地呈現上來,去極緻感受所描繪生靈的細節刻畫,以近乎于真實的體驗去更好地沉浸其中。通過3D技術的縱深感塑造,影片讓草原的無垠邊際以及海底的深邃萬裡将觀衆緊緊覆裹起來,搭建出形美、境美、意美的觀影氛圍,讓觀衆能夠在水聲、風嘯、蟲鳴的環繞中去領悟自然界所贈予的無限美好。
在《阿凡達2:水之道》的制作中,由于存在大量以“水”為環境主要載體的畫面呈現,水光折射所形成的光影變幻成為CG技術模拟仿真操作過程中新的阻礙。為帶給觀衆最真實、最完美的觀影體驗,電影負責視效的維塔公司對此展開了一系列龐大的算法研究,從生物類視效、光影渲染算法、流體與燃燒特效、動作捕捉硬體與算法、顱骨表面算法等角度着手解決這一問題,緻力于對影片内光影、神情、質感進行進一步細化,力求将水與水下人物運動所産生的聯系進行還原。
基于《阿凡達1》3D、4K的銀幕呈現特點,《阿凡達2:水之道》更是将畫面幀率由原來的24幀率提升至48幀率,使影片每一秒鐘所能呈現的資訊内容倍數增長,無論是海水流動過後形成的漣漪,亦或是圖鲲洄遊時所帶來的震撼,高幀率技術的運用強化了影片對觀衆的資訊輸入,建構出流暢穩定的畫面效果,營造出更為真實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