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作者:史為今用

前言

一直以來,中國拍攝的曆史劇主要集中在漢朝、隋唐、宋明時期,鮮少有元朝的影視作品問世。究其原因,與元朝這段曆史的特殊性有莫大關系。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難過審關

對于任何影視劇來說,必須通過廣電總局的層層審查,才能夠播出。曆史劇尤為如此。

第一關,檢查技術層面問題。這裡主要看影視劇在拍攝、後期制作等技術方面是否達标,例如畫面是否清晰流暢、色彩是否豐富合适等。許多劇組由于追求快速周轉,導緻拍攝效果不佳,這一關就會直接被刷下來。“我們組曾經因為照明問題,整部劇都黯淡無光,被退回重新調整燈光。” 一位攝影師回憶道,“廣電方面強調作品的視聽效果必須達到一定标準,不能因為時間趕就敷衍了事。”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第二關,核查曆史真實性。這一關尤其嚴格,必須提供充足參考文獻,哪怕對曆史進行修改,也要有依據。“編劇必須提供的曆史參考資料,哪怕一點瞎編亂造都是不行的。”一位制片人說道,“即使需要改編曆史,也必須征求專業曆史顧問的意見,不能完全憑空虛構。他們對史實的核查極為嚴苛。”

第三關,檢查價值取向。曆史劇必須傳遞正面思想,不能出現血腥、暴力等負面内容。“我們組曾經因為第一集就出現了慘烈屠殺鏡頭被退回重拍。” 一位資深編導感歎道,“他們強調影視作品必須積極向上,絕不允許出現不良暴力場面,哪怕有實際曆史依據也不行。要求正能量非常強烈。”

可想而知,想拍攝一部元朝題材的影視劇,想要過關于難上加難。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元朝:文字稀缺

元朝以蒙古族為主體,起源于蒙古高原的遊牧部落。

蒙古語在成吉思汗時期隻有語言沒有文字。直到元世祖時期才建立了八思巴文。但一種新的文字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推廣開來。加上八思巴文采用音節文字,看到字面并不能直接了解詞義,與漢字完全不同。就像看到拼音“shi”,你無從判斷它是“石”的“shi”,還是“獅”的“shi”,亦或“士”的“shi”。

“我研究元朝曆史十幾年,但真正能讀懂的文獻極少。大多數八思巴古籍必須經過語言學家逐字翻譯,過程異常艱難。”一位曆史學家說,“有些關鍵曆史事件,僅從一兩句朦胧的文字中試圖把握其内容脈絡,幾乎是不可能的。我曾經花費一年時間才翻譯解讀一段幾百字的文獻。”

由于嚴重缺乏有效文字記載,對元朝曆史的了解十分有限。想找到足夠文獻材料拍攝曆史劇,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即便架空也難

既然曆史文獻匮乏,是否可以試着虛構一些劇情呢?《三國演義》等明清小說對曆史進行了大量架空,卻也成功上映成劇。

“這恐怕也非常困難。”一位資深編劇說,“元朝那些血腥的曆史,是斷然無法以正面形象呈現的。就像試圖拍一部演繹二戰集中營慘狀的正劇,本身就是沖突的。”

諸如大規模的殺城屠戶、嚴苛的人種等級制度,都是與當今社會主旋律嚴重違背的。即便全程虛構劇情,也難以避開這類扭曲曆史的事實。

“我們曾經嘗試編寫一部以成吉思汗為英明君主的正劇,但在創作過程中發現根本無法解決如何正确表現那段曆史的問題,隻能放棄。”一位編劇感歎道。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血腥殘暴的曆史

元朝開國之初,蒙古軍隊大規模進行屠城。據史書記載,蒙古軍曾屠殺江南地區數十萬百姓,還有上百萬漢人被掠奪充軍。

此外,蒙古軍隊對待俘虜極為殘忍。有記載他們将俘虜活埋和烹煮食用,甚至将俘虜捆綁在軍馬前當肉盾。“其殘忍程度令人發指,簡直超出常人想像。我在文獻中見過他們用人皮當帳篷的記載,場面非常駭人。” 一位研究者表示。

“我們翻閱過一些古籍原文,裡面對當時殺戮的細節描述十分血腥慘烈。絕對無法在熒幕上直接展現。” 一位編劇說。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等級森嚴的社會

在元朝等級制度中,蒙古貴族地位最高。其次是色目人,意思是當時從西域遷入的阿拉伯、波斯等民族。再次是漢人。等級最低的是南人,意思是原屬南宋的漢人,生活極為艱難。

“我們曾試圖編一個關于漢人科舉的正面故事。但在那樣的環境下,極難讓觀衆相信一個漢人能夠靠自己努力逆襲成功。邏輯上很難自圓其說。” 一位編劇表示。

在如此扭曲殘忍的曆史背景下,想編寫一個正面感人的故事似乎天方夜譚。“我嘗試構思一個漢人青年通過考取功名轉變命運的故事,但越寫越覺得沖突百出,最後隻能作罷。”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現實意義

盡管難以正面呈現,元朝的殘酷曆史不容抹煞。作為成年人,理應正視這段曆史,反思其中蘊含的深刻苦難。

“之是以無法面對那段曆史,正是它太過黑暗血腥。但正因如此,才更應該正視和反思。” 一位教授說道,“曆史的殘酷不應該被遺忘或粉飾,而應該用更加寬廣的視角去了解。”

也許有朝一日,當社會文明程度足以理性看待這類血腥曆史而不作負面聯想時,我們終能有機會通過影視作品更全面地剖析元朝的曆史意義。但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啟蒙過程。

如今,我們已然生活在一個更加文明理性的社會環境裡。這來之不易的進步,恰恰源自對過去的深刻反思。當我們能夠平和的面對那段慘痛曆史時,也許會獲得怎樣的啟迪,則有待時間給予回答。

中國為什麼很少拍元朝曆史劇?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實不能拍

結語

“我相信曆史終會證明,正視曾經的苦難,才是擁抱未來的必由之路。” 一位資深文藝工作者如是說道,“回避曆史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有正視過往,才能獲得曆史的智慧。這需要一個過程,但終會到達那一天。”或許正是這種豁達的态度,才能逐漸拉近我們與那段過往的距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