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載]軟體新族群

計算機世界 記者:徐萍

北京的南城基本上沒有什麼高檔寫字樓,位于南三環邊上的金城中心算是最像樣的了。

2004年4月的某天,幾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從這個大廈10樓的一家公司走了出來。他

們彼此用英文互相交流着,顯得很興奮。他們是國際著名風險投資機構的華登國際的人

,其中有三個是副總裁。這已經是他們今年第四次造訪這家名叫思維加速的公司了。

華登國際對中國在軟體企業的投資是非常謹慎的。對思維加速的興趣完全來自于他們在

香港投資的一家軟體上市公司。這家公司做的是一種與開發工具相關的産品,他們的

CTO對思維加速的産品和技術非常推崇,并多次向華登國際推薦。

事實上,華登國際對内地的軟體市場并不很熟悉,他們拜訪思維加速的初衷隻是想确認

一個事實:中國市場上真有做系統平台軟體的戰略級公司存在嗎?

從這些年的投資動向來看,國際風險投資對中國的軟體企業極少有興趣,在他們看來那

些在産業鍊末端做應用的企業隻可能在本土市場上小打小鬧一番,而且極易被上遊的國

外廠商控制,發展空間有限。是以華登國際對思維加速的考察一直都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否是自主知識産權的平台軟體,二是能否走向國際化并被大規模應用。

很多人都不知道思維加速這家公司,在2003年以前,這家公司的媒體曝光率幾乎為零,

直到2003年,網際網路實驗室和計世資訊分别釋出了《業務基礎平台研究》和《中國軟體

平台發展戰略研究》的報告。

計世資訊的分析師在他們報告中指出,上層應用軟體和底層技術架構平台中間,一定會

生成一個業務基礎架構平台,這個新層級的出現,對解決目前困擾管理軟體的效率問題

是一個巨大的突破。這份報告,得到了傳統管理軟體廠商的呼應,并先後聲稱自己正推

出相應的平台。但在記者随後的深入采訪中隻發現,當時國内專門從事業務基礎架構平

台開發、銷售,并且有成功應用的廠商隻有思維加速。

有意思的是,在報告出來後一年,又有一些号稱專門從事類似平台開發和銷售的公司相

繼冒了出來,雖然在成長背景、技術理念、商業模式等方面不盡相同,但這些公司已經

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新族群,他們給傳統産業鍊帶來的沖擊日益顯現。

“土狼”思維加速

思維加速的創始人馬科是中國最著名的中文作業系統UCDOS的開發者之一。早在1998年

國内管理軟體剛興起的時候,還是希望集團副總工的他就認定,以企業業務導向為基礎

的管理軟體開發環境很可能就是未來平台發展的方向。看好這個方向後,馬科和幾個朋

友一起成立了超藍軟體公司,開始投入平台研發。由于平台的研發周期至少需要5年,

超藍于是進入了檢察院行業軟體市場,以此來養平台。1999年底,一筆大額風險投資進

入了超藍公司,卻不看好馬科的平台計劃,認為它太超前。為了延續自己的平台夢想,

馬科用2000萬元的股權換成了對超藍已有平台技術的所有權,身無分文的退出了超藍。

2000年5月,馬科自己掏錢在北京成立了思維加速,繼續業務基礎架構平台的研究。同

年8月,思維加速釋出了業務架構平台的第一個原型産品Business業務架構平台,并與

第一個合作夥伴 -- 昆船資訊合作,基于Business平台來架構紅河卷煙廠資訊系統。

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思維加速這樣一家小公司去推廣“業務基礎架構平台”這樣裡程

碑意義的産品,難度可想而知,然而思維加速通過一輪又一輪艱難卻卓有成效的打拼,

将Business平台的旗幟插到了20個行業幾百家使用者,并與200多家行業ISV和SI建立合作

夥伴關系。

去年9月,思維加速推出了Business平台的3。0版本,此前,首信總裁汪旭在觀看了測

試版後,說“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會以為這是微軟的産品。”思維加速正在進一步擴

大自己研發團隊的力量,将領先後來者2年的産品優勢繼續保持着。

思維加速的理想是做“軟體業的華為”。華為正是被稱做“土狼”,他們一樣都是在從

本土市場打拼出來的公司,而更重要的相似點在于,思維加速也不甘于做産業鍊後端的

應用,而是往産業鍊上遊擠,與國際廠商直接競争。

符号人物的再創業

劉亞東和王志東都是中國IT市場上的符号性人物,作為亞信和新浪的創始人,這份榮譽

和随之帶來的财富已經夠他們享用一輩子了,然而他們都不約而同的選擇業務基礎架構

平台作為他們再次創業的契機。

離開亞信後,劉亞東投資在山東建了兩個玉米加工廠。盡管如此,他還是密切地關注着

IT圈的一舉一動,其間雖也投資做過一個供應鍊軟體公司,但不久就關閉了,“我在等

待真正的機會。”

2001年4月,劉亞東招募了一個非常豪華的團隊在上海成立了普元。這個團隊中有與劉

亞東一起在馬裡蘭大學讀博士的黃柳青,他曾經是亞信的副總裁、CTO,還有原BEA(中

國)副總經理和管道總經理楊勇。

熟悉中國軟體市場的人都知道,2001年,中國市場上勢頭最強勁的管理軟體是CRM。普

元成立之初就是做面向金融、電信行業的CRM。但這次普元要做的是一個“能快速變化

的CRM”,即整個應用系統是架構在一個核心平台上,這使得整個軟體不僅開發速度快

,而且易于修改。公司成立之初就設立了兩個研發團隊并行研發,一個做應用,另一個

做面向構件的支撐平台,這就是他們後來的平台産品EOS。兩年下來,普元發現,平台

才是他們最有競争力的東西,“凡是大規模的軟體都是在與市場碰創中出來的”。2003

年底,普元将整個應用部門全部砍掉,專心做一個面向構件的應用軟體平台提供商。

與普元的半路出家不同,王志東的協同軟體平台是在曆時3個多月,融合了投資界、軟

件界和使用者等各路人馬進行頭腦風暴後的選擇。2001年6月離開新浪以後,王志東第三

次創業做什麼,成為業界最大的懸疑,這不僅是王志東個人的選擇,也關乎着“中國軟

件業還有沒有新機會”這個命題的破解。作為軟體圈的明星式人物,王志東的每一次創

業都是一股潮流開始的預示。在中文之星、新浪網之後,這一次的選擇王志東給了自己

一個‘頂天立地’的原則,“‘頂天’就是要做潮流性的東西,要能夠盡可能走到産業

的前沿,‘立地’就是要符合國情,能夠讓整個市場能完全的去接受。”2004年,1300

萬美元的國内軟體企業最大單筆融資從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問題。

吃過豬肉的人

2000年,就在馬科成立思維加速繼續自己的平台理想的時候,遠在美國南加州,十多位

長期任職于美國各大軟體公司的資深華人管理人員和進階工程師建立了一家公司,這家

名為科諾的公司也是他們平台理想的開始。

作為科諾的CEO,汪須忠在上世紀90年代初拿着全額獎學金到美國喬治亞大學留學,并

以所有課程全優的成績獲美國喬治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他的畢業論文發表在國際數

據庫最權威雜志“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上。同時獲得喬治亞理工學院攻

讀博士全額獎學金。進入實業界後,他先是在美國ERP公司Datastream全面主持占有北

美最大市場佔有率的MP2整個産品線的研發,這個産品在140個國家的幾萬家企業中得到應

用,其中,财富500強企業中有60%的企業使用。在網際網路發展高峰時,他進入了美國最

著名的電子商務平台公司Commerce One,帶領近百名工程師的研發團隊,全面負責

Commerce One的電子采購和電子招标平台的研發和客服。這個産品後來被SAP電子市場

産品采用,曾一度震驚當年的B2B電子商務業。科諾團隊中的其他人也都是來自于 PeopleSoft、NOVELL、YAHOO等公司的核心技術管理團隊。可以說這撥人是“不僅見過

豬跑,還吃過豬肉”,他們這種親身參與過超大型電子商務平台核心技術研發和大規模

實時企業管理軟體的研發與實施的經驗是國内廠商最渴望的。

2003年4月,汪須忠回到北京,成立了科諾(北京)公司。 “我們在美國工作的

時候,正值上世紀90年代經濟剛從蕭條中恢複,整個美國的資訊化市場正大興土木,和

中國現在的情況很相似”,汪須忠說他們回來,就是要在中國市場上充分實踐他們的經

驗。科諾的産品是一個基于J2EE的B/S資訊化系統快速開發平台,他們在矽谷實驗室的

産品已經非常成熟,現在他們一邊利用這個平台在國内做外包業務,一邊在國内市場進

行推廣。

評論

産業鍊上遊的誘惑

徐 萍

任何一次市場大規模異動背後都有着一場産業變革的征兆。

進入21世紀以來,從全球範圍來看,軟體平台就出現了變革的動向,不同目标、不同技

術的中間件從分散逐漸走向融合,中間件與其他軟體也在進行融合,J2EE标準的引入最

終确立了軟體基礎架構平台在産業鍊中的地位,讓這一層級的競争塵埃落定。2004年,

新生業務基礎架構平台公司這個新族群的浮出水面,又将軟體平台的競争演繹到了業務

基礎架構平台這一幕,元件與架構、企業模組化等技術被應用領域所推崇,軟體基礎架構

平台向業務功能的延伸。

去年初,金蝶的“軟體平台革命”尚有小題大做之嫌,幾乎就在一夜間,許多軟體公司

卻都不約而同地宣稱,自己未來的戰略重點也要轉向軟體平台,不僅做通用軟體産品的

公司要改做軟體平台,系統內建商、行業軟體商等也要向軟體平台方向發展。雖然此平

台非彼平台,但市場這種過熱的關注和跟随,讓人們不禁聯想起前兩年ERP市場的混亂

局面。新舊勢力在表象之下的分裂、碰撞、融合,正是此番平台混戰的深層次根源。

新層級的分化

2002年底,網際網路實驗室的一份研究顯示:被市場認可的作業系統+中間件+應用軟體的

體系正在快速解構,而代以作業系統+基礎架構平台+業務基礎架構平台+應用軟體的新

體系。“業務基礎架構平台是層級分化中最新出現的、也是發展最有潛力的一層”,互

聯網實驗室的王俊秀向記者介紹“它目前已經有了實際應用,并且效果非常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層級分化呢?

計世資訊的分析師曹開彬介紹說:“長期以來,産品通用性和需求個性化之間的沖突使

得,大規模複雜應用系統的實施效率非常低,轉型期的中國市場顯得尤其突出”。記者

也注意到,在最近計世資訊的管理軟體使用者調查中,大規模複雜應用系統的實施滿意度

是最低的。

盡管,曾經有大量的報道證明高失敗率是因為“ERP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但事實是

,國際上的工業研究表明:ERP項目在全球的失敗率高達70%以上。“究其原因,隻能是

ERP開發與實施本身存在問題”,有關專家認為“軟體業一直沒有找到一個解決複雜軟

件系統項目的強有力的工具與方法才是根本所在。”

全球的軟體業也一直在探索提高管理軟體效率的方法,人們努力的方向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軟體工程,一是軟體技術革新,而軟體平台化就是最有意義的一種技術革新。

“業務基礎軟體平台是在現有的作業系統平台和軟體基礎架構平台之上新生出的一個層

級,它的主要特點就是以業務為導向,可快速建構應用軟體。采用這種平台可以大大提

高軟體開發效率,并能快速地滿足使用者變化的需求”。據曹開彬介紹“和前兩層平台相

比,業務基礎軟體平台和使用者的管理及業務相關度比較大,是管理軟體開發的通用基礎

平台”。

為什麼在業務基礎架構平台這個領域,中國企業可能率先做起來?

就此問題,記者對相關領域的專家和目前國内幾架業務基礎架構平台企業進行了采訪,

概括來看,他們普遍認為:首先,中國市場是一個新生的、高速變化的市場,傳統開發

模式應付起來很吃力,正如“亂世出英雄”,這類平台理應誕生在這種沖突激烈的市場

;其次,這個市場的資訊化處于建立階段,應用系統完全可以“革命性”的搭建在這類

平台上;而美國市場的資訊化建設已經非常成熟,不可能推倒重來,即便是要對應用進

行修改,也隻能基于原有的架構進行改良,而不可能進行“颠覆性的革命”。深谙美國

市場的科諾總裁認為:“從推廣層面看,美國市場已經形成了幾股開發能力很強的系統

內建商勢力,對于這類與他們有利益沖突的新生平台不可能給予支援;而中國的情況恰

恰相反,內建商、開發商分散在各行業、區域,為了與實力較強的管理軟體商抗衡,他

們會選擇與平台商結盟”。

BEA的啟示

“無論從哪個市場起步,業務基礎架構平台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就記者近一段時間采

訪的管理軟體廠商、中間件廠商的觀點來看,他們基本是認同這個方向的産業合理性,

“基礎架構平台是不是個機會已無須過多拷問了,關鍵是我們這些業務基礎架構平台企

業是否有生存的力量,将這個産業層級做起來。”作為新族群的代表,馬科一語道破天

機。

的确,從曆史來看,每誕生一個軟體平台,都會圍繞着它形成一個新的産業群體,如操

作系統平台造就了微軟,資料庫平台造就了像Oracle,中間件平台造就了BEA一樣,誕

生于中國市場的業務基礎架構平台,能不能也帶給我們一個世界級的軟體企業?

目前國内市場宣稱提供業務基礎架構平台的公司有三類,一類是自己開發業務基礎軟體

平台産品自己用,不會将這種産品作為自己的赢利模式向客戶銷售,如用友;一類是将

自己開發的業務基礎軟體平台産品,既向客戶銷售,也自己用,如金蝶;此外就是這類

是專門做業務基礎架構平台的新公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族群。

衆所周知,BEA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産業分層時的商機,它在看到中間件這一當時

新興的發展方向後,便全力打造自己在該領域的核心競争力,尤其是将融資所得的5000

萬美金,對中間件市場進行集中收購,在最短的時間裡建立了自己的完整的中間件解決

方案,使得專業優勢變成了規模效益,一緻于在産業鍊中确立了自己的生存空間,而早

于它進入中間件市場的許多企業,如國内的東方通,對産業的深刻認識和前瞻性就無法

與BEA同日而語了。

業務基礎架構平台最終能否成為一個新層級需要很多方面力量的融合,而這個新族群表

現,幾乎可以說是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新、舊勢力博弈

計世資訊的研究表明,未來的2~3年内,将會有越來越多的複雜應用軟體系統建立在業

務基礎軟體平台之上,這種新的市場變化,對于目前本土市場上有較強影響力的通用管

理軟體提供商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沖擊。去年,繼續東軟金算盤推出了自己VP平台後,用

友也對外宣傳了自己的UAP平台,而目前在應用伺服器市場很有建樹的金蝶也一再強調

自己還有個應用伺服器之上的BOS平台。管理軟體提供商這種動作很顯然是要扼殺業務

基礎軟體平台提供商在生态鍊中的生存機會。據曹開彬介紹,從目前發展的态勢來看,

通用性較強的管理軟體,如制造業的ERP等,管理軟體提供商自己研發的業務基礎軟體

平台會比較占優勢;而業務基礎軟體平台提供商卻在各行業廣泛結盟ISV和SI,對管理

軟體提供商進入區域或行業制造壁壘。

國外廠商SAP、Peoplesoft、Oracle等也已注意到這個領域,并且也已有了相關的産品

,如SAP去年推出的NetWeaver,隻是限于他們已有的商業模式,他們的平台産品基本也

是自己用,暫時不會讓第三方的SI或ISV去生産屬于他們自己的管理軟體。

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層次的國際軟體巨頭也開始表現出了明顯的動作。IBM、BEA、微軟,

這三個最為重要的軟體基礎架構平台提供商都開始将他們的産品向業務層推進。例如,

微軟準備推出MBF(微軟業務架構),BEA、IBM等也在他們的産品中加入了工作流管

理、業務流程管理等功能。這都是在一步步向業務基礎軟體平台逼進的重要信号。

如果說,與上層ERP廠商的較量仍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博弈,那未來與軟體基礎架構平台

提供商之間的正面沖擊卻是不可避免地,那将是一場殘酷到有你無我的競争。

現在這些業務基礎架構平台提供商都在積極融資,借助資本的力量盡快壯大是這個族群

當務之急的課題,正如馬科所說“我們這樣的企業不長大就是等死”。

不能忽視的是,與用友、金蝶這些老軟體公司相比,這個在市場低潮期發展起來的新族

群有着相當大的突破,他們身上已經沒有了機會主義的特征,而且在戰略選擇上也不再

滿足于做産業鍊末端的應用,而是選擇了可以标準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的平台;在

商業模式的選擇上,他們更開放,更傾向于合作聯盟,這與老軟體公司們的“對掐”形

成了鮮明的反差;可以說平台廠商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市場由産品主導型向使用者主導

型遷移;而這種以業務為導向的平台技術的引入,不僅解決了軟體的效率問題,它更是

對整個傳統軟體開發模式的颠覆,甚至于每個開發人員身上都可能落下變革的痕迹。無

論這個新族群最終能否成為BEA,它們對中國軟體市場的影響都應該是深遠的。

配文:

軟體新族群檔案

思維加速(Justep)

成立時間:2000年

領軍人物:馬科,中國最著名的中文作業系統UCDOS開發者之一

公司規模:92人

産品版本:Business 3.0

典型使用者:紅河卷煙廠、中國網通、宅急送、中石化

記者點評:本土最早的業務架構平台商,對中國市場及使用者需求把握準确,産品成熟,

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合作夥伴群體。但團隊力量不均衡,市場運做能力較薄弱

科諾

成立時間:2000年美國公司,2003年中國公司

領軍人物:汪須忠,主持MP2研發

公司規模:美10人,中國25人

産品版本:KA-2 3.7

典型使用者:中國石油、美國OPCO

記者點評:國際化起點,産品和技術團隊有優勢,但規模較小,對本土市場不熟悉,北

京公司的團隊較弱

普元

成立時間:2001年

領軍人物:劉亞東,亞信創始人,原亞信COO

員勞工數:150

産品版本:V3.33

典型使用者: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上海國土資源局

記者點評:團隊整體實力較強,但對其産品的使用者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

點選科技

成立時間:2002年

領軍人物:王志東,中文之星開發者,新浪創始人

員勞工數:230人

産品名稱:GK協同平台

典型使用者:泸州老窖

記者點評:團隊實力均衡,有國際資本支援,但産品開發時間短,成熟度有待驗證

技術路線比較

盡管被歸入同一個群落,但這幾家公司自己在産品理念上并沒有完全達成共識。

思維加速的産品有兩個核心部分,即業務運作平台和業務模組化工具。它的核心理念是用

業務模組化工具來開發管理軟體,用業務運作平台來運作管理軟體。和同類産品相比,思

維加速Business3.0最大特點就在于模組化。由于業務模組化是基于業務和管理層面,而非

技術層面來進行管理軟體開發,使業務和技術得到了分離,是以它的開發速度非常快。

同時,當使用者需求變化發生時,隻需将相關的業務模型進行修改即可,是以它能非常方

便、非常快地滿足使用者變化的需求。

科諾的産品稱為軟體開發自動化生産線KA-2,它包括三個部分,即應用平台、開發工具

和方法論。科諾的核心理念是要在軟體開發中引入“生産工藝”,即将需求輸入到“軟

件生産線”後,自動生産出适合使用者需求的“管理軟體”。和其他同類産品相比,科諾

軟體開發自動化生産線的最大特點在于Java源代碼的自動生成,以及業務元件、軟體生

産工藝方法論的引進。由于他能自動生成代碼,是以開發速度大大提高,并且采用業務

元件而非技術元件,其複用水準也可以大大提高。

普元EOS包括兩大主要部分,即EOS運作平台與EOS開發工具。普元的核心理念是應用軟

件的研發必須基于元件,而應用軟體的運作要基于面向元件的應用軟體平台。和其他同

類産品相比,普元EOS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基礎元件庫。由于已有1000多個基礎元件,

是以開發人員可直接選用并自動組裝這些元件。并且,普元EOS還支援由基礎元件生成

更大粒度的元件。正是這樣,使開發效率能大大提高。當使用者需求變化時,不必要對整

個管理軟體系統進行修改,而隻須修改相應的元件即可。

點選的産品GK協同平台也包括兩大主要部分,即協同應用基礎架構與開發環境。點選的

核心理念是未來的管理軟體将越來越多地融入協同的理念,而協同化的管理軟體的支撐

與開發環境是協同平台。是以,協同平台是業務基礎軟體平台的一種,是業務基礎軟體

平台在協同軟體的專有平台。但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有兩種可能,一是專有的協同平台成

長起來,一是協同的屬性融入到業務基礎軟體平台之中,成為它的一種基本屬性。

盡管在實作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這些産品的目标都是指向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兩個根本性

問題:提高開發效率、快速滿足使用者變化。對于使用者來說最大的價值在于容易修改,同

時降低了總擁有成本。

--------------------------------------------------------------------------------

更多學習日記請見:http://www.donews.net/dyh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