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作者:雲景史記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右上角的“關注”,友善您讨論轉發,繼續關注每日優質内容~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1946年吳宇森出生于中國廣州,自幼家境貧寒,三歲患上疾病随父母四處求醫,1951年吳宇森從廣州移民香港,九歲的時候在教會的資助下開始讀書,其成長過程中受到教會的影響。

吳宇森從小便有着電影夢,經常偷偷跑去電影院看電影,1971年,吳宇森正式加入了邵氏影業。在此期間他一直跟随張徹學習拍攝電影。

在1973年執導首部電影《鐵漢柔情》,自此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随之導演了傳統功夫片《少林門》(1976年)、喜劇影片《發寒錢》(1977)、《錢作怪》(1980年)、《笑匠》、《滑稽時代》(1980)等影片,古裝武俠《豪俠》(1979年)。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1983年在徐克的邀請下前往新藝城電影公司,1986年,加入徐克領銜的電影工作室,在徐克的協助下,1986年導演《英雄本色》使其名聲大噪,并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也是以确立了他所獨有的“吳氏電影風格”。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英雄電影”一直是吳宇森電影很明顯的标簽,其獨創的吳氏“暴力美學”也一直是諸多學者和電影人所研究的對象和學習的範式。

吳宇森1986年前的影片鮮少受到重視,早期的電影雖然有喜劇、傳統武俠劇,戲曲改編電影等風格,但1986年後的黑幫電影是最經常在影院上映的電影,也是影迷和影評人最有可能看到的電影,真正成名于“英雄電影”,由于很少有刻畫女性為大主要角色的電影,也被稱為“拍男人戲的導演”。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以男性複仇為主題,塑造立體多面的英雄人物,用影像書寫英雄的流血犧牲,同時對傳統的國術進行現代性的書寫,塑造出屬于吳宇森的英雄符号(雙槍、風衣、鴿子等)。具體來看,1986年的《英雄本色》,片中毫不吝啬地将焦點指向男性情感,融合中國古典美學将槍戰和暴力呈現出别樣的色彩。

吳宇森以雙槍對棍棒的置換是對傳統功夫電影新的表達,更是對傳統武打片的新的思考,是對傳統電影文化新的注解和發展,而他電影中對于動作更加精細的把握和别樣的剪切始終被電影人所借鑒。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英雄本色2》,作為《英雄本色》的延續将其“英雄片”中典型的道德問題置于電影的中心,使得“英雄”的概念具有傳統的連續性,為吳宇森的美學思想和關注點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介紹。

1989年,拍攝影片《喋血雙雄》上映,吳宇森憑借其電影行雲流水的剪輯以及酣暢淋漓的動作,拿下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2年,吳宇森拍攝《辣手神探》,同樣延續其一貫的槍戰風格,電影中瘋狂而暴力的行為,令人心碎的背叛、忠誠和騎士精神的故事實為驚歎。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吳宇森的電影包含了一種男子氣概的願景,讓男性既成為強硬的動作英雄,也通常被稱為“情感呈現”。

這種情感和身體存在的結合為成為男性動作英雄的刻闆觀念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挑戰。盡管電影風格不斷變化,但吳宇森電影始終貫穿着男性氣概以及男性尊嚴,這也是中國功夫所倡導的榮譽、風骨以及俠義精神。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1993年,吳宇森受邀前往好萊塢,成為中國首位受邀進入好萊塢拍攝的華人導演。與此同時,吳宇森将中國功夫帶到了好萊塢,并借助好萊塢的創作模式将東方文化與好萊塢(西方文化)語境相結合,打造了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景觀。

好萊塢創作期間,吳宇森拍攝出《終極标靶》(1993年)、《記憶裂痕(Paycheck)》(2003年)、《斷箭》(1996年)、《變臉(Face/Off)》(1997年)、《碟中諜2》(2000年)、《風語者》(2002年)等多部作品。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具體來看,首先,吳宇森對将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到影像語言,比如中國國術在《斷箭》中的呈現,以及東方哲學(儒釋道)作為影像之外文化書寫,讓西方觀衆看到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景象。

其次,吳宇森努力尋求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共通點與西方觀衆的審美需求心理,比如将個人對家庭和家庭生活的情感關注與專業精神、法律和秩序的公共問題結合在一起,更是借鑒了各種類型(包括動作片、夥伴電影、匪幫、西部片、浪漫情節劇,甚至喜劇)的元素和慣例結合,或至少彌合“女性”類型,如浪漫片和情節劇,以及“男性”類型,特别表現在動作電影和黑幫電影中。

尤其是在1997年拍攝的《變臉》(尼古拉斯·凱奇、約翰·特拉沃塔、亞曆桑德羅·尼沃拉主演)在美國社會受到好評,取得了當月的票房冠軍,更使美國觀衆真正認識到這位導演。這部電影中加入了家的概念,對于女性的刻畫與其以往的影片也大不相同。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最後,在影像語言層面,吳宇森影片中對“武打”畫面的呈現和表現手法做出改進,利用升格鏡頭、視覺暫停等影像語言探索東方文化影像表現形式,使西方觀衆能夠更好地接受。

比如在《終極标靶》與《碟中諜2》中,為表現打鬥場面的“美”,吳宇森運用了許多慢鏡頭的設計,一方面,吳宇森通過對動作的慢鏡頭的呈現使西方觀衆完全看清楚打鬥的過程,滿足觀衆的獵奇心理,滿足他們對東方國術的好奇心。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通過展現中國功夫的一招一式,不僅使西方觀衆能夠學習國術的招式,同時體會中國的文化精神。1999年的《碟中諜2》不僅拿下了上億美元的票房,并在日本、東南亞等諸多亞洲國家上映。

是以,可以看出,吳宇森電影在之是以好萊塢處于不敗之地,在于其不僅對西方先進的技術手段的吸收,更是将中國文化的内涵帶到了西方,豐富西方的文化元素的同時推動中國電影的對外傳播,帶動中國文化的世界性影響力。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北上”代表着吳宇森對好萊塢的告别,正式回歸大陸創作。2008年吳宇森回歸華語影壇,并指導曆史片《赤壁》、2014年指導根據“太平輪”事件改編的電影《太平輪》(上下),于2017年拍攝動作片《追捕》。

在拍攝《太平輪》時,吳宇森表示他非常想拍攝出一部“完美”的電影,像《小城之春》這種留在電影史被人反複觀看的電影,但從《太平輪》電影票房的角度而言,卻并非盡如人意。

《赤壁》和《太平輪》都是以上下集的形式呈現,其電影中用“暴力美學”書寫浪漫的曆史,用影像重構曆史達到暴力與美學的和諧統一的影像風格同樣可以被稱贊和研究,進一步來看,《太平輪》和《赤壁》等作品的創作展現了導演的曆史觀,同時,也展現了其電影題材向文化尋根轉捩。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赤壁》的創作為紀念赤壁之戰1800年,并為北京奧運會獻禮,吳宇森極力想讓世界看到一個發展的中國,一個有着千年優秀文化傳承,追求發展,開放包容的中國。

電影《赤壁》作為一部曆史片,它展現了吳宇森的文化尋根的曆史情懷,首先,電影取景在浙江麗水,用以展現東吳水鄉的色彩,以氛圍渲染追憶曆史場景;其次,電影超脫曆史,以哲學的角度思考曆史,電影充滿了對人性和情懷的刻畫,以及對于成敗的思考,反映了吳宇森在面對文化失格的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的追憶和思考。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綜上所述,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電影觀衆喜歡快節奏、精心設計和高水準的動作,這類電影在香港被稱為“英雄片”,與好萊塢動作片的不同之處在于,電影以激發角色屬性為主,而不是動作序列,将對傳統槍戰的挑戰,将傳統與現代和甚至是不合時宜的價值觀的叙事融合在一起。

吳宇森的電影将傳統與現代情感的對比發揮到極緻,這使他不僅僅是從當時香港導演中脫穎而出,也吸引到西方人的目光。盡管吳宇森已經拍了50多年的電影,但對于他的衆多粉絲來說,隻有1986年以來上映的電影才是典型的“吳宇森”。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吳宇森1986年的《英雄本色》被大為稱贊,這部電影重塑了香港動作片的風格,打破了國術的模樣,将動作從功夫轉向了手槍,并且它還打破了票房紀錄,重新開啟了吳宇森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制作的現代浪漫喜劇和暴力動作影像的職業生涯。

在重塑了香港動作類型之後,吳宇森在1992歲的時候重新改造自己,離開香港去美國,受邀成為好萊塢的首位亞洲電影導演。然而,盡管《硬靶》(1993)和《斷箭》(1996)可能标志着吳宇森正式落地美國,但許多影迷和評論家仍認為他的《英雄本色》系列電影是他迄今為止所創作的最好作品。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就文化層面來說,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不平衡已達成共識,以美國為首的第一世界國家掌握着文化輸出的主導權。

全球化程序的加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在全球化程序的加劇以及東西文化之間交流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強勢文化必然憑借其自身特有的政治優勢依然掌握文化主導權,而相對來說,弱勢文化卻存在被強勢文化欺壓、被兼并、甚至被同化的危險。

吳宇森導演:用西方的技巧融入東方的精神,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故,有論者指出:“不能忽視,當代文化中出現越來越明顯的趨同特征:強有力的(第一世界)文化越來越向處于弱勢的(第三世界)文化滲透,這一點尤其展現在美國電影産業在中國市場的大舉入侵和強有力的滲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