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習筆記之——機率論的基本概念機率論的基本概念

機率論的基本概念

1、随機試驗

随機試驗具有以下特點:

  1. 可以在相同的條件下重複地進行;
  2. 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不止一個,并且能事先明确試驗的所有可能結果;
  3. 進行一次試驗之前不能确定哪一個結果會出現。

2、樣本空間、随機事件

2.1、樣本空間

我們将随機試驗 E 的所有可能結果組成的集合成為 E 的樣本空間,記為 S。樣本空間的元素,即 E 的每個結果,稱為樣本點。

2.2、随機事件

一般,我們稱試驗 E 的樣本空間 S 的子集為 E 的随機事件,簡稱事件。在每次試驗中,當且僅當這一子集中的一個樣本點出現時,稱這一事件發生。

特别,由一個樣本點組成的單點集,稱為基本事件。

樣本空間 S 包含所有的樣本點,它是 S 自身的子集,在每次試驗中它總是發生的,S 稱為必然事件。空集 ∅ 不包含任何樣本點,它也作為樣本空間的子集,它在每次試驗中都不發生,∅ 稱為不可能事件。

2.3、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的運算

設試驗 E 的樣本空間為 S,而 A,B,Ak(k = 1,2,…)是 S 的子集。

  1. 若 A ⊂ B,則稱事件 B 包含事件 A,這指的是事件 A 發生必導緻事件 B 發生。

    若 A ⊂ B 且 B ⊂ A,即 A = B,則稱事件 A 與事件 B 相等。

  2. 事件 A ∪ B = {x | x ∈ A 或 x ∈ B} 稱為事件 A 與事件 B 的和事件。當且僅當 A,B 中至少有一個發生時,事件 A ∪ B 發生。
  3. 事件 A ∩ B = {x | x ∈ A 且 x ∈ B} 稱為事件 A 與事件 B 的積事件。當且僅當 A,B 同時發生時,事件 A ∩ B 發生。 A ∩ B 記作 AB。
  4. 事件 A - B = {x | x ∈ A 且 x ∉ B} 稱為事件 A 與事件 B 的差事件。當且僅當 A 發生、B 不發生時事件 A - B 發生。
  5. 若 A ∩ B = ∅,則稱事件 A 與 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這指的是事件 A 與事件 B 不能同時發生。基本事件是兩兩互不相容的。
  6. 若 A ∪ B = S 且 A ∩ B = ∅,則稱事件 A 與事件 B 互為逆事件。又稱事件 A 與事件 B 互為對立事件。這指的是對每次試驗而言,事件 A 、B 中必有一個發生,且僅有一個發生。A 的對立事件記為 A ̅ 。 A ̅ = S - A。

在進行事件運算時,經常要用到下述定律。設 A,B,C 為事件,則有:

  • 交換律:A ∪ B = B ∪ A;A ∩ B = B ∩ A。
  • 結合律: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配置設定律:A ∪ (B ∩ C) = (A ∪ B) ∩ (A ∪ C);

    ​ A ∩ (B ∪ C) = (A ∩ B) ∪ (A ∩ C)。

  • 德摩定律:

    A ∪ B ‾ = A ˉ ∩ B ˉ \overline{A \cup B}=\bar{A} \cap \bar{B} A∪B=Aˉ∩Bˉ

    A ∩ B ‾ = A ˉ ∪ B ˉ \overline{A \cap B}=\bar{A} \cup \bar{B} A∩B=Aˉ∪Bˉ

3、頻率與機率

3.1、頻率

定義 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了 n 次試驗,在這 n 次試驗中,事件 A 發生的次數 nA 稱為事件 A 發生的頻數。比值 nA / n 稱為事件 A 發生的頻率,并記為 fn(A)。

3.2、機率

定義 設 E 是随機試驗,S 是它的樣本空間。對于 E 的每一事件 A 賦予一個實數,記為 P(A),稱為事件 A 的機率,如果集合函數 P(·) 滿足下列條件:
  1. 非負性:對于每一個事件 A,有 P(A) ≥ 0;
  2. 規範性:對于必然事件 S,有 P(S) = 1;
  3. 可列可加性:設 A1,A2,… 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事件,即對于 AiAj = ∅,i ≠ j,i,j = 1,2,… 有

    P(A1 ∪ A2 ∪ …) = P(A1) + P(A2) +…

性質:

  1. P(∅) = 0;
  2. (有限可加性)若 A1,A2,…,An 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事件,則有 P(A1 ∪ A2 ∪ … ∪ An) = P(A1) + P(A2) + … + P(An);
  3. 設 A,B 是兩個事件,若 A ⊂ B,則有:P(B - A) = P(B) - P(A);
  4. 對于任一事件 A,P(A) ≤ 1。
  5. (逆事件的機率)對于任一事件 A,有:P(A ̅ ) = 1 - P(A);
  6. (加法公式)對于任意兩事件 A,B 有:P(A ∪ B) = P(A) + P(B) - P(AB)。

4、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等可能概型)的特點:

  1. 試驗的樣本空間隻包含有限個元素;
  2. 試驗中每個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同。

下面我們來讨論等可能概型中事件機率的計算公式:

設試驗的樣本空間為 S = {e1,e2,…,en}。由于在試驗中每個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同,即有:

P ( { e 1 } ) = P ( { e 2 } ) = ⋯ = P ( { e n } ) P(\{e_{1}\})=P\left(\left\{e_{2}\right\}\right)=\cdots=P\left(\left\{e_{n}\right\}\right) P({e1​})=P({e2​})=⋯=P({en​})

又由于基本事件是兩兩互不相容的。于是:

1 = P ( S ) = P ( { e 1 } U { e 2 } U ⋯ U { e n } ) = P ( { e 1 } ) + P ( { e 2 } ) + ⋯ + P ( { e n } ) = n P ( { e i } ) \begin{aligned} 1 &=P(S)=P\left(\left\{e_{1}\right\} U\left\{e_{2}\right\} U \cdots U\left\{e_{n}\right\}\right) \\ &=P\left(\left\{e_{1}\right\}\right)+P\left(\left\{e_{2}\right\}\right) \\ &+\cdots+P\left(\left\{e_{n}\right\}\right)=n P(\{e_{i}\}) \end{aligned} 1​=P(S)=P({e1​}U{e2​}U⋯U{en​})=P({e1​})+P({e2​})+⋯+P({en​})=nP({ei​})​

P ( { e i } ) = 1 n , i = 1 , 2 , ⋯   , n P\left(\left\{e_{i}\right\}\right)=\frac{1}{n}, i=1,2, \cdots, n P({ei​})=n1​,i=1,2,⋯,n

若事件 A 包含 k 個基本事件,即:

A = { e i 1 } U { e i 2 } U ⋯ U ⋅ { e i k } A=\left\{e_{i_{1}}\right\} U\left\{e_{i_{2}}\right\} U \cdots U \cdot\left\{e_{i_{k}}\right\} A={ei1​​}U{ei2​​}U⋯U⋅{eik​​}

則有:

P ( A ) = ∑ j = 1 k P ( { e i j } ) = k n = A 包 含 的 基 本 事 件 數 S 中 基 本 事 件 的 總 數 P(A)=\sum_{j=1}^{k} P\left(\left\{e_{i_{j}}\right\}\right)=\frac{k}{n}=\frac{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數}{S 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P(A)=j=1∑k​P({eij​​})=nk​=S中基本事件的總數A包含的基本事件數​

5、條件機率

5.1、條件機率

定義 設 A,B 是兩個事件,且 P(·|A) > 0,稱

P ( B ∣ A ) = P ( A B ) P ( A ) P(B|A)=\frac{P(AB)}{P(A)} P(B∣A)=P(A)P(AB)​

為在事件 A 發生的條件下事件 B 發生的條件機率。

不難驗證,條件機率 P(·|A) 符合機率定義中的三個條件,即:

  1. 非負性
  2. 規範性
  3. 可列可加性

5.2、乘法定理

乘法定理 設 P(A) > 0,則有:

P ( A B ) = P ( B ∣ A ) P ( A ) P(AB)=P(B|A)P(A) P(AB)=P(B∣A)P(A)

5.3、全機率公式和貝葉斯公式

定義 設 S 為試驗 E 的樣本空間,B1,B2,…,Bn 為 E 的一組事件。若:
  1. BiBj = ∅,i ≠ j,i,j = 1,2,…,n
  2. B1 ∪ B2 ∪ … ∪ Bn = S,
則稱 B1,B2,…,Bn 是樣本空間的一個劃分。

若 B1,B2,…,Bn 是樣本空間的一個劃分,那麼,對每次試驗,事件 B1,B2,…,Bn 中必有一個且僅有一個發生。

定理 設試驗 E 的樣本空間為 S,A 為 E 的事件,B1,B2,…,Bn 為 S 的一個劃分,且 P(Bi) > 0 (i = 1,2,…,n),則:

P(A) = P(A|B1)P(B1) + P(A|B2)P(B2) + … + P(A|Bn)P(Bn)

稱為全機率公式。

定理 設試驗 E 的樣本空間為 S。A 為 E 的事件,B1,B2,…,Bn 為 S 的一個劃分,且 P(A) > 0,P(Bi) > 0 (i = 1,2,…,n),則:

P ( B i ∣ A ) = P ( A ∣ B i ) P ( B i ) ∑ j = 1 n P ( A ∣ B j ) P ( B j ) , i = 1 , 2 , . . . , n . P(B_{i}|A)=\frac{P(A|B_{i})P(B_{i})}{\sum_{j=1}^{n}P(A|B_{j})P(B_{j})},\quad i=1,2,...,n. P(Bi​∣A)=∑j=1n​P(A∣Bj​)P(Bj​)P(A∣Bi​)P(Bi​)​,i=1,2,...,n.

稱為貝葉斯公式。

6、獨立性

定義 設 A,B 是兩事件,如果滿足等式

P ( A B ) = P ( A ) P ( B ) P(AB)=P(A)P(B) P(AB)=P(A)P(B)

則稱事件 A 和事件 B 互相獨立,簡稱 A,B 獨立。

定理一 設 A,B 是兩事件,且 P(A) > 0。若 A,B 互相獨立,則 P(B|A) = P(B)。反之亦然。

定理二 若事件 A 與 B 互相獨立,則下列事件也互相獨立:

A 與 B—,A— 與 B,B— 和 A—。

定義 設 A,B,C 是三個事件,如果滿足等式

​ P(AB) = P(A)P(B)

​ P(BC) = P©P(B)

​ P(AC) = P(A)P©

​ P(ABC) = P(A)P(B)P©

則稱事件 A,B,C 互相獨立。

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兩個推論:

  1. 若事件 A1,A2,…,An (n ≥ 2) 互相獨立,則其中任意 k (2 ≤ k ≤ n)個事件也是互相獨立的;
  2. 若 n 個事件 A1,A2,…,An (n ≥ 2) 互相獨立,則将 A1,A2,…,An 中任意多個事件換成它們各自的對立事件,所得的 n 個事件仍然互相獨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