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型 2015

開篇

一直想寫一些東西,卻因為拖延症晚期,遲遲沒有着手,直到2015年最後一天,這一年我做了個轉型,經曆感觸頗多,我覺得再不寫一些東西,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金色的象牙塔

這裡要傲嬌的自誇一下,我所在的企業絕對屬于外企第一梯隊的,用朋友的話描述“高大上”,行業地位第一,國際化團隊運作高效,辦公環境優越,管理寬松,非常尊重員工,同僚的素質也十分高,有很多留洋的海龜 ……

公司在對待開發這件事上,也是有情懷的。公司内部有一個組專門負責軟體開發的過程優化,在公司内部推行業内的新湧現的開發方法,幫助提升開發效率。像 Agile, TDD 這種很多團隊至今還在嘗試的方法,我在的團隊都已經有了幾年的實踐經驗。

我甚至曾經想過,如此完美的企業,應該是我打工生涯的最後一家企業了。

網際網路來了

BAT 的飛速崛起攪動了整個IT行業,甚至已經超脫了IT行業的範疇,打造了一個新興的網際網路行業。不斷地有同學跳槽去了網際網路企業,也不斷地有實習生畢業後選擇去了網際網路企業。我已經意識到這絕不是造幾部能上網的手機或者網上賣賣東西這樣簡單的事情了,因為人才的流動是行業格局改變的先兆和驅動力。但當時還沒有認真想過要轉換行業,因為在外企待得實在是太舒服了。

外企的冬天

到了2014年,外企的日子已經不想以前那樣好過了。一方面,産業格局的變化,讓moto,微軟這種老牌企業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二來人才的流動,微軟中國董事長張亞勤跳槽百度,就是一個最大的信号。優秀人才都去了網際網路,傳統IT企業缺少人才,還能幹出啥名堂?

我在的外企一年之内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裁員(成功閃避兩個大包),一些福利待遇也在逐漸削減,旨在降低成本。我已經意識到,外企這條船已經不能繼續風平浪靜的航行了。

對技術的渴望

一個想法,多年來一直在我心頭盤旋,就是技術潮流。因為外企的産品線巨大而悠久,它的技術方向都是有傳承的,不會輕易改變,或者說改變的成本極高。是以外企偏向于使用成熟的技術,進而失去把握新崛起的主流技術的機會,再加上我在的企業是偏向業務型的,這種現象就更加明顯。

但作為靠技術吃飯的猿類,這無疑是最大的職業風險。一些同僚出去面試回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世界變了,掌握的技術不夠用了。其實我覺得世界總在改變,這是好事,并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我是不是跟上了變化。

轉型

既然有了想法,就要有行動。之前我也和很多同僚、家人聊過,大家一緻的疑問是:“你都這麼大了還拼得動嗎?”,我說我心裡也沒底,但我想試試。對于一個搞了1年多 linux C 程式設計,3年windows MFC 程式設計,2年 .NET 程式設計,1年 Android 程式設計,4年 Windows C++ 服務端程式設計,掌握了 C, C++, JAVA, Python,Perl,SQL 的老兵,再換一個技術方向也不是什麼難事對吧?

也有同僚問我,網際網路企業diors氣息濃郁,你受得了嗎?眼前的這一切高大上你都要舍棄,你舍得嗎?我十分惆怅的想了很久,人在舒服區待久了會失去競争力,該舍的就舍吧。

正好同僚牽頭做項目,經他推薦,成功進入一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這裡我真心的感謝他。過程曲折無法細說 ……,一度以為這事兒黃了,但所幸還是成了。

藍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網際網路的技術棧,早已不是當年的 dreamweaver + asp 的年代了,多次的技術更疊,催生了大量的新技術新工具,網絡環境下複雜的架構模式,也早已超越了單機環境的設計模式,總之從工具到方法,全是新的。還遠不止這些,但這些就已經足夠讓人興奮的了。

感觸

這一年來,還是感觸頗多的。前面同僚提到的兩個問題,也最終有了确定的答案:

你還拼得動嗎?

我還沒老還是能拼一拼。

你能适應另一種企業文化嗎?

我隻想說,大家真的不一樣,我适應了好久好久,一度懷疑自己的覺得十分正确。但後來發現,大家也隻是不一樣,并沒有什麼優劣之分。當然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多,以後的文章,我會着重談這些。

我自己評價,這一年無疑是一個正确的決定,因為我喜歡藍海。當然也是有很大的付出,主要是時間上。

收尾

這篇文章勉強算是個自己的2015留下點兒印記。也是個開頭,以後的文章,主要會寫一些技術的研究心得來寫,角度當然會有所不同,因為畢竟混了十年,經曆了幾代技術,視角肯定會有所不同。

也會寫一些感觸,對比外企和網際網路企業,差異還是蠻多的。如果還有身在外企想轉型網際網路的童鞋,看了說不定有一些參考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