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中台遇到2020雙11,又翻車了?雙11推動中台的“長期主義”從性能提升到資料中台如何保證不“翻車”?

數字中台遇到2020雙11,又翻車了?雙11推動中台的“長期主義”從性能提升到資料中台如何保證不“翻車”?

經過最近幾年的發展,數字中台技術逐漸獲得市場的認可。在前不久Gartner的2020年中國資訊與通信技術(ICT)成熟度曲線中,中台架構和資料中台雙雙入選。在中台架構方面,Gartner指出,自阿裡巴巴集團2015年推出“中台”概念後,騰訊、百度、位元組跳動、滴滴出行等網際網路大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中台項目,考慮到過去幾年其使用者的指數級增長,中台已成為中國市場的一個關鍵話題,很多企業認為中台是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建中台等死,不建中台找死”,卻是很多企業正面臨的困惑。數字中台領域估值最高的雲徙科技副總裁羅家鷹在2020雙11之際表示,中台技術和中台架構之是以出現在中國,這與中國市場中複雜的消費場景有極大的關系,雙11是中國獨有的消費場景,催生出對高性能、高并發、更智能的平台訴求。特别是雙11的場景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商家也需要更加精準的數字營銷,今天網際網路企業的中台就是未來傳統企業數字化的基座。

自2015年到2020年,數字中台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1.0階段,當時更多是學習阿裡微服務和前後端分離等網際網路架構;2.0階段為2018年左右,開始出現中台的百家争鳴,不同技術廠商各有各的觀點和建設方式,這個階段的中台仍屬于早期的嘗試和探索;3.0階段為2019年下半年至今,通過早期企業的實踐回報和反思,出現了軟體定義中台以及更為成熟的數字中台産品與服務矩陣,中台建設回歸業務價值。

過去短短五年間,不乏中台建設的“翻車”現象,也有不少企業成功地建設了自己的中台,可以說正是這些快速疊代的實踐,讓中台架構這樣極具中國特色的技術,進入了Gartner 2020年中國資訊與通信技術(ICT)成熟度曲線。

雙11推動中台的“長期主義”

雙11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大促場景。從2009年開始到2020年,雙11從最開始驅動網絡零售消費到逐漸走到紅利末期。根據有關資料,我國網上零售交易額增速不斷放緩,從2014年的49.7%跌至2019年的16.5%。而2020疫情帶給品牌商的沖擊,更展現在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新戰場,這就是拼消費者連接配接、到家服務、線上業務等為主的所謂“新零售”。相對比雙11大促來說,新零售新常态更是一個長期的戰場。

采用了雲徙科技數盈SaaS會員中台産品的久久丫CMO趙炯在雙11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數字中台對零售企業的價值更在于長期捕捉各個場景下的消費者和消費需求,相當于把雙11場景長期化、将短期大促與長期複購結合起來形成複利效應。久久丫的母集團頂譽集團(以下簡稱“頂譽”),旗下有久久丫、留夫鴨、玩兒串三個子品牌,總門店數3000家左右,在上中台之前已完成初階的數字化轉型。

由于舊系統在應對雙11大促等過程中,無法在性能、底層資料打通、支撐複雜業務場景、連接配接外部環境等方面滿足業務需求,頂譽開始向中台架構遷移。頂譽最終希望通過全管道營銷實作業務增長,而這就需要一個穩定、能比對快速業務發展需求的系統,更需要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資料驅動營運、支援全鍊路營銷、擁有多樣化營運手段的完整系統。與雲徙科技合作,頂譽在今年5月以來的60天内完成了全國2000+門店的新舊系統平衡切換、全程無Bug;門店小二程式上線,讓1500+店長使用上了趁手的營銷管理工具;完成了100+事件營銷,實作會員精細化營運;提供了800+互動玩法,豐富的獲客留存手段;解決了資料孤島問題,一體化資料分析大幅提高經營效率。例如,門店會員管理小程式,主要解決了門店管理者在資料方面、會員營運方面的問題,讓門店管理者成為集團搭建私域流量池的抓手。

趙炯強調,對于久久丫來說,數字中台最大的底層邏輯就是實作與外部平台的融合,包括美團、阿裡本地生活平台等,拉通了資料與會員,幫助更好的沉澱雙11場景和業務成果,更好的布局業務複購,提高使用者的精準性和營銷效率。特别通過支付的方式,在消費者完成消費後自然而然地推薦小程式,快速進入到會員确認和權益領取環節,讓使用者在最少被打擾的情況下,成為久久丫會員。趙炯認為,數字中台對于零售企業将在長期和短期都帶來極大的收益,進而形成複利結構。

從性能提升到資料中台

随着進入中台3.0階段以及Gartner将中台架構納入到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中,可以說數字中台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以及逐漸獲得市場認可。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數字中台還是一條上雲的新路徑。中國信通院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指出,雲原生技術是數字中台的底座,特别是實作了中台的彈性擴容,依靠平台能力為各個系統産品輸出統一管理能力,幫助企業實作業務資料化、資料業務化,賦能企業智能化營銷。

羅家鷹介紹,在2019年雙11中,曾經有一家醫藥零售企業參與到大促中,其線下的4000多家門店在大促期間出現了POS系統的當機現象,也就是在消費者爆發式購買的過程中,POS機系統在實時計算促銷價格的時候響應不過來,産生了某個時間段的當機現象。該醫藥零售企業在雙11後馬上開始了中台建設,而很多零售企業都經曆了類似的挑戰,也紛紛在大促後火速上馬中台建設。由于中台架構來自網際網路企業,是以中台架構天然帶有分布式計算和雲計算的基因,也就能滿足系統性能彈性擴充等要求。

而2020年雙11與2019年雙11相比,企業上中台或對中台的期待,已經從系統性能的彈性擴充向資料化和精準化營銷發展。換句話說,有些企業還在基于中台架構開展電商系統建設和解決系統性能的問題,而有些企業已經完成了業務中台的建設,進而開始向中台要效益,要通過中台的應用為企業創造真正的業務價值,這就涉及到了資料中台的建設和應用。

《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指出,數字中台是将企業的共性需求進行抽象,并打造成平台化、元件化的系統能力,以接口、元件等形式共享給各業務單元使用。而數字中台涵蓋廣泛,其中業務中台将企業經營管理涉及到的業務場景流程标準化、資料化,為資料中台提供完整的資料源,保證資料的可複用性,完成業務資料化,通過成熟業務來沉澱企業的數字化能力;資料中台則将業務資料化沉澱的資料,通過大資料、機器學習等技術處理進行價值提煉,形成企業資料資産,提供決策支援,賦能前端業務。

2019年6月,良品鋪子與雲徙科技合作,打造食品行業的業務中台實踐。良品鋪子與雲徙科技合作的會員業務中台從全企業層面打通了會員資料,進而賦能營銷管道和營銷系統。2020年疫情期間,良品鋪子的2300餘家門店全部停擺,但良品鋪子的收入不降反增,一季度營收增長了4.16%。2020年,在業務中台的基礎上,良品鋪子繼續與雲徙科技合作資料中台,包括通過資料中台支撐資料智能分析、經營決策分析報表與報告等上層應用,以及圍繞使用者群體進行資料驅動的營運。

如何保證不“翻車”?

盡管2020雙11結束了,關于數字中台和中台架構的市場熱度和讨論仍将持續。“建中台等死,不建中台找死”,仍将是很多企業在面臨中台建設時的困惑與挑戰。特别是數字中台不是基于傳統的IT技術,而是基于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打造的持續演進的企業級業務能力與資料共享服務平台,這就意味着數字中台建設是與企業上雲和向雲遷移的同步過程。那麼,企業上雲和向雲遷移就已經十分挑戰了,更何況還要同步建設中台?

雲徙科技最新的《中台實踐》一書指出了如何破解數字中台建設的迷局:找到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選擇最合适的數字中台産品和技術,并成功轉型。而這樣的合作夥伴需要具備4個要求:業務能力、産品能力、技術能力和營運能力。

第一,業務能力。也就是合作夥伴需要對傳統企業所在的行業業務有深刻的了解,能夠幫助企業梳理業務流程,共創新業務場景,建議組織變革,進而完成從戰略到組織的設立,從組織到業務的拆解及流程的設計,直至從業務流程到系統的支撐。

第二,産品能力。合作夥伴必須具備成體系的數字中台産品矩陣,中台産品内容要豐富,必須形成平台級的産品規模,具有完成業務閉環必備的所有能力,必須能夠解決業務問題。同時,中台産品要具備業務和資料兩種數字能力,以業務能力來快速疊代場景,以資料能力來驅動營運反哺業務。此外,中台産品要開放,在完成從0到1的中台建設期後,還要能伴随企業數智化轉型業務的開展不斷演進,從1走向100。

第三,技術能力。數字中台建設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工程體系,需要科學的技術理論指導,需要嚴謹而靈活的技術架構支撐,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

第四,營運能力。數字中台是為了支撐數智化轉型戰略的落地而建的,在完成系統建設之後勢必要通過營運來實作業績,要在社會化營銷背景下推廣、裂變,形成全域會員資産。要通過開展私域會員營運來提高會員終身價值,這就需要合作夥伴有營運的全案策劃及關鍵企業客戶的代營運能力。

羅家鷹強調,上中台确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業上中台需要做好相關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有經驗的合作夥伴,用好相應的工具和産品,一步一步發展和建設自己的中台,做好中台的落地和應用。目前,由雲徙科技提出的“軟體定義中台”已經成為中台3.0的階段性成果,也為企業數字中台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技術理論基礎,近百家企業已經在雲徙科技的幫助下成功實踐了數字中台,驗證數字中台的可行性。

總結而言:2020天貓雙11再創銷售紀錄,實作了4982億總銷售額,同時有210萬線下小店參與、覆寫1406個縣域的41萬款農産品,而4982億銷售額還不包括2020年新增的房産等新類目。這些大規模的複雜場景,進一步催生了企業對于數字中台的需求,以及通過中台将雙11場景長期化。當數字中台遇到2020雙11,已經有更多的企業正在上車。未來,數字中台将成為企業新基建的底座,特别是參與雙11的必備基礎設施。(文/甯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