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學的分析步驟一般包括:發現和定義待研究的問題;構造數學模型;尋找經過模型優化的結果,并通過應用這些結果來改善系統的運作效率.
一、系統分析和問題描述
運籌學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問題和提出問題,它是從對現有系統的詳細分析開始的,通過分析找到影響系統的最主要的問題.另外,通過分析,還要明确系統或組織的主要目标,找出系統的主要變量和參數,弄清它們的變化範圍、互相關系以及對目标的影響.問題提出後,還要分析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一般需要進行以下分析:
1、技術可行性——有沒有現成的運籌學方法可以用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2、經濟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是多少,需要投入什麼樣的資源,預期效果如何;
3、操作可行性——研究的人員群組織是否落實,各方面的配合如何,研究能否順利進行.
通過以上分析,可對研究的困難程度,可能發生的成本,可能獲得的成功和收益做到心中有數,使研究的目的更加明确.
二、模型的建立和修改
模型建立是運籌學分析的關鍵步驟.運籌學模型一般是數學模型或模拟模型,并以數學模型為主.模型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抽象和映射.由于實際問題的複雜性,模型不可能完全準确地反映現實世界或實際問題,人們在構造模型時,往往要根據一些理論的假設或設立一些前提條件來對模型進行必要的抽象和簡化.人們對問題的了解不同,根據的理論不同,設立的前提條件不同,構造的模型也會不同.是以,模型構造是一門基于經驗的藝術,既要有理論作指導,又要靠不斷的實踐來積累模組化的經驗.模型建立不是一個一次性的過程,由于實際問題與人們對它的認識之間存在的差異,模型往往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在允許的限度内符合實際情況.
一個典型的模型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1、一組需要通過求解模型确定的決策變量;
2、一個反映決策目标的目标函數;
3、一組反映系統複雜邏輯和限制關系的限制方程;
4、模型要使用的各種參數.
簡單的模型可以用一般的數學公式表示,複雜的模型由于必須借助于計算機求解,還必須表達為相應的計算機程式.
三、模型的求解和檢驗
模型建成之後,它所依賴的理論和假設條件合理性,以及模型結構的正确性都要通過試驗進行檢驗.通過對模型的試驗求解,人們可以發現模型的結構和邏輯錯誤,并通過一個回報環節退回到模型建立和修改階段,有時甚至還需要退回到系統分析階段.模型結構和邏輯上的問題解決之後,通過收集資料、資料處理、模型生成、模型求解等過程得到了模型的最優解.值得強調的是,由于模型和實際之間存在的差異,模型的最優解并不一定是真實問題的最優解.隻有模型相當準确地反映實際問題時,該解才是趨近于實際最優解的近似.
四、結果分析與實施
運籌學分析的最後一步是擷取分析的結果并将之付諸實施.運籌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被研究系統的效率,是以,這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絕不能把運籌學分析的結果了解為僅僅是一個或一組最優解,它也包括了獲得這些解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支援這些結果的管理理論和方法.通過分析,要使管理人員與運籌學分析人員對問題取得共識,并使管理人員了解分析的全過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和理論,并能獨立完成日常的分析工作,這樣才能保證研究分析成果的真正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