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中科大差生的 8 年程式員工作總結

一個中科大差生的 8 年程式員工作總結

大家好,我是瓶子君。

之前分享過一些大佬的程式人生,不少讀者留言說喜歡看這類文章,因為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有一定的啟發,而且也快過春節了,相信大家也沒有心思看技術文章了,哈哈。

這個星期我又發現一篇不錯的好文,《一個中科大差生的 8 年程式員工作總結》,我剛剛才把它看完。

說實話,我對别人的經曆還是非常感興趣的,是以高中、大學那會,看過了很多人的傳記。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中科大的朋友 8 年的經曆:從 2013 年畢業之後加入上海航天 x 院某衛星研究所,再到入職華為,從華為離職。

除了豐富的經曆之外,作者在文章還給出了很多自己對于工作/生活的思考。我覺得非常受用!我在這裡,向這位作者表達一下衷心的感謝。

我對這篇文章進行了重新排版,在這裡分享一下!

一個中科大差生的 8 年程式員工作總結

前言

今年終于從大菊花廠離職了,離職前收入大概 60w 不到吧!在某乎屬于比較差的,今天終于有空寫一下自己的職場故事,也算是給自己近 8 年的程式員工作做個總結複盤。

近 8 年有些事情做對了,也有更多事情做錯了,在這裡記錄一下,希望能夠給後人一些幫助吧,也歡迎私信交流。文筆不好,見諒,有些細節記不清了,如果有出入,就當是我編的這個故事吧。

PS:有幾個問題先在這裡解釋一下,評論就不一一回複了

  • 關于差生,我本人在科大時确實成績偏下,差生主要講這一點,沒其他意思。
  • 因為買房是我人生中的大事,我認為需要記錄和總結一下,本文中會有買房,房價之類的資訊出現,您如果對房價,炒房等反感的話,請您停止閱讀,并且我再這裡為浪費您的時間先道個歉。

2013 年

加入上海航天 x 院某衛星研究所

本人 86 年生人,13 年從中科大軟體相關專業畢業,由于父母均是老師,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努力學習,找個穩定的“好工作”,報效國家。

于是乎,畢業時候頭腦一熱加入了上海航天 x 院某衛星研究所,沒有經過自己認真思考,僅僅聽從父母意見,就草率的決定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這也為我 5 年後離職埋下了隐患。這裡總結第一條經驗:

如果你的親人是普通階層,那對于人生中一些大事來說,他們給的建議往往就是普通階層的思維,他們的階層就是他們一生思維決策的結果,如果你的目标是跳出本階層,那最好隻把他們的建議當成參考。

13 年 4 月份,我坐上火車來到上海,在一路換乘地鐵來到了大闵行,出了地鐵走路到機關,一路上建築都比較老舊,我心裡想這跟老家也沒什麼差別嘛,還大上海呢。

到達機關報道,負責報道的老師很親切,填寫完資料,配置設定了一間宿舍,還給了大概 3k 左右安家費,當時我心裡那個激動啊(鄉下孩子沒有見過錢啊,見諒),拿了安家費,在附近小超市買好生活用品,這樣我就開始了自己航天生涯。

經過 1 個月集中教育訓練後,我配置設定到部門,主要負責衛星上嵌入式軟體開發。不過說是高大上的衛星軟體開發,其實剛開始就是打雜,給實驗室、廠房推箱子搬裝置,呵呵,說航天是個體力活相信很多航天人都有同感吧。不過當時年輕,心思很單純,每天搬完裝置,晚上主動加班,看文檔材料,畫軟體流程圖,程式設計練習,日子過得很充實。

記得第一個月到手大概 5k 左右(好少呀),當時很多一起入職的同僚抱怨,我沒有,我甚至不太願意和他們比較工資,這裡總結第二條經驗:

要和你的同僚比工資,沒有意義,比工資總會有人受傷,更多的是負面影響,并且很多時候受傷的會是你。

工作中暫露頭角

工作大概一個月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件事情,讓我從新員工裡面開始暫露頭角。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國家要對軍工機關進行 GJB5000A 軟體開發等級認證(搞過這個認證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過這個認證那是要多酸爽有多酸爽),但是當時一個負責配置管理的同僚卻提出離職,原因是他考上了公務員,當時我們用的那個軟體平台背景的版本控制是 SVN 實作的,恰好我在學校寫程式時用過,呵呵,話說回來現在學生自己寫軟體很少有人會在本地搭版本控制器吧!我記得當時還被同學嘲笑過,這讓我想起了喬布斯學習美術字的故事,這裡總結一下:

不要說一項技能沒有用,任何你掌握的技能都有價值,但是你要學會找到發揮它的場景。如果有一天你落水了,你可能會很慶幸,自己以前學會了遊泳。

工作中如果要上升,你要勇于承擔麻煩的、有挑戰的任務,當你推掉麻煩的時候,你也推掉了機遇。

好了,扯遠了,回到前面,當時我主動跟機關認證負責人提出,我可以幫忙負責這方面的工作,我有一定經驗。這裡要提一下這個負責人,是位女士,她是我非常敬佩的一個前輩,認真,負責,無私,整個人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奉獻了幾十年,其實航天領域有非常多這樣的老前輩,他們默默奮鬥,拿着不高的薪水,為祖國的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時這位負責人,看我平時工作認真積極,思維反應也比較靈活(因為過認證需要和認證專家現場答辯的)就同意了我的請求,接受到這個任務之後,我迅速投入,學習認證流程、體系檔案、迅速掌握認證工作要點,一點一點把相關的工作做好,同時周期性對業務進行複盤,總結複盤可能是我自己的一個優點:

很多人喜歡不停的做事,但不會停下來思考,缺乏總結複盤的能力,其實階段性總結複盤,不僅能夠固化前面的經驗,也能梳理後面的方向;把事情做對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做對的事;另外不要貪快,方向正确慢就是快(後半句是我後來才想明白的,如果早想明白,就不會混成目前這樣了)

1 個月後,當時有驚無險通過了當年的認證,當時負責人主動向機關申請了 2k 特别獎,當時我真的非常高興,主要是自己的工作産生了價值,得到了認可。後來幾個月的日子平淡無奇,有印象的好像隻有兩件事情。

一件事情是當年端午,當時我們在機關的宿舍休息,突然樓道上一陣騷動,我打開宿舍門一看,原來是書記來慰問,還給每個人送了一箱消暑飲料,這件事印象比較深刻,是我覺得國企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論人文關懷,還是國企要好得多。

錯失一次暴富的機會

另一件事是當年室友剛買房,然後天天研究所學生财&之道,一會勸我買房,一會勸我買比&特&币,我當時沒有鳥他,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室友生活習慣不太好,會躺在床上抽煙,還在宿舍内做飯(我們宿舍是那種很老的機關房,通風不好),我有鼻炎,是以不是很喜歡他(嗯,這裡要向室友道歉,當年真是太幼稚了)。現在 B&T&C4 萬美元了,我當時要是聽了室友也能小發一筆了(其實我後來 18 年買了,但是沒有拿住這是後話),這裡要總結一下:

不要因為某人的外在,如外貌、習慣、學曆等對人貼上标簽,去盲目否定别人,對于别人的建議,應該從客觀出發,綜合分析,從善如流是一項非常難得的品質。

人很難掙到他認知之外的财富,就算偶然拿到了,也可能很快失去。是以不要羨慕别人投機獲得的财富,努力提升你的思維,财商才是正道。

航天生涯的第一個正式項目

轉眼到了 9 月份(我 4 月份入職的),我迎來了我航天生涯第一個正式的型号項目(型号,是軍工的術語,就相當于某個産品系列比如華為的 mate),當時配置設定給我的型号正式啟動,我終于可以開始寫衛星上的代碼了。

當時真的是心無旁骛,一心投身軍工碼農事業,每天實驗室,測試廠房,評審會,日子雖然忙碌,但是也算充實。并且由于我的努力工作,加上還算可以的技術水準,我很快就能獨立勝任一些型号基礎性的工作了,并且我的努力也受到了型号(産品)線的上司的認可,他們開始計劃讓我擔任型号主管設計師,這是一般工作 1-2 年的員工的崗位,當時還是有的激動的。

2014 年

升任主管設計師後的一次波折

轉眼間到 2014 年了,大概上半年吧,我正式升任主管設計師,研發工作上也開時獨擋一面了,但是沒多久産品研發就給了我當頭一棒。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有一個版本軟體編寫完畢,加載到整星上進行測試,有一天大上司來檢查,當時非常巧,上司來時測試主崗按某個崗位的人員要求,發送了一串平時整星沒有使用的指令(我在實驗室是驗證過的),結果我的軟體立刻崩潰,無法運作。由于正好上司視察,這個問題立馬被上報到品質處,于是我開始了苦逼的技術歸零攻關(搞航天的都懂,我就不解釋了)。

期間每天都有 3 個以上上司,詢問進度,當時作為新人的我壓力可想而知,可是我無論如何都查不出來問題,在實驗室我的軟體完全正常!後來,某天中午我突然想到,整星上可能有不同的環境,具體過程就不說了。後人查出來是一個負責加載我軟體的第三方軟體沒有受控,非法篡改了我程式的 4 個位元組,而這 4 位元組正好是那天發送指令才會執行的代碼,結果導緻我的軟體崩潰。最後我花了進一個月完成了所有品質歸零報告,技術分析報告,當然負責技術的上司沒有責怪,相反的還更加看重我了,後來我每遇到一個品質問題,無論多忙最後定要寫一份總結分析報告,這成了我一個技術習慣,也為後來我升任軟體開發組長奠定了技術影響基礎。

強烈建議技術團隊定期開展品質回溯,需要文檔化,還要當面講解,深入的技術回溯有助于增加團隊技術交流活躍度,同時提升團隊技術積澱,是提升産品品質,打造優秀團隊的有效方法。

個人的話建議養成寫技術總結文章的習慣,這不僅能提升個人技術,同時分享也可以增加你的影響力。

職場軟技能的重新認識

上半年就在忙碌中度過了,到了年底,發生了一件對我們組影響很大的事情,年底機關開展優秀小組評比, 其實這個很多公司都有,那為什麼說對我們組影響很大内,這裡我先賣關子。這裡先不得不提一個人,是個女孩子,南京大學的,比我晚來一年,她做事積極,反應靈敏,還做得一手不錯的 PPT,非常優秀,就是黑了點(希望她看到了不要來找我,呵呵)。

當時機關開展優秀小組評比,我們當時是新員工,什麼都很新鮮,就想參加一下,當時上司說我們每年都參加的,我們問,我們每年做不少東西,怎麼沒有看到過評比的獎狀,上司有點不好意思,說我們沒有進過決賽。我們又問,多少名可以進入決賽圈,答曰前 27 名即可(總共好像 50+個組)我們當時心裡真是一萬個羊駝跑過。。。。

其實當時我們組每年是做不少事情的,我們覺得我們不應該排名如此之低,于是我們幾個年輕人開始策劃,先是對我們的辦公室徹底改造(因為要現場先打分,然後進決賽),然後好好梳理了我們當年取得的成績,現場評比時我自告奮勇進行答辯(我溝通表達能力還不錯,這也算我一個優勢吧),後面在加上前文提到的女孩子做的漂亮 PPT,最後我們組拿到了銅牌班組的好成績,我也因為這次答辯的優秀表現在上司那裡又得到了認可,寫了大半段了,再總結一下:

職場軟技能如自我展示很重要,特别是程式員,往往在這方面是個弱項,如果可以的話,可以通過練習,教育訓練強化一下這些軟技能,對職場的中後期非常有幫助。

2015 年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下就到 2015 年了,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我影響很大的事情。

升任小組副組長

當時我們小組有 18 個人了,有一天部門開會,主任要求大家匿名投票選副組長(當時部門上司還是很民主的),因為日常事務逐漸增多,老組長精力有限,想把一些事物分擔出來,當天選舉結果就出來了,我由于前面的技術積累和溝通表達能力的展現,居然升任副組長,當時即有些意外,因為總是有傳言說國企沒背景一輩子就是最最底層,後來我仔細思考過,下面是我不成熟的想法:

不要總覺得國企事業機關的人都是拼背景,拼關系,我承認存在關系戶,但是不要把關系戶和低能力挂鈎,背景隻是一個放大器,當關系戶做出了成績時它會正面放大影響,當關系戶做了不光彩的事情是,它也會讓影響更壞。沒有背景,你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來達到自己的目标,你奮鬥的過程是更大的财富。另外,我遇到的關系戶能力都很強,也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他們的父輩給給他們在經驗層次上比我們更優秀的教育。

學習團隊管理技巧

升任副組長後,我的工作更加忙碌了,不僅要做自己項目的事情,還要橫向管理和協調組内其他項目的事情,有人說要多體諒軍工機關的基層班組長,這話真是沒錯啊。這個時候我開始學習一些管理技巧,如何凝聚團隊,如何統一協調資源等等,這段時間我還是在不斷成長。不過記得當年還是犯了一個很大的方向性錯誤,雖然更多的原因可能歸結為體制吧,但是當時其實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做一些事情的。

具體是這樣的,當時管理上有項目線,有行政線,就是很常見的矩陣式管理體系,不過在這個特殊的體制下面出現了一些問題。當時部門一把手被上級強制要求不得挂名某個型号,因為他要負責部門資源調配,而下面的我們每個人都歸屬 1-2 個型号(項目),在更高層的管理上又有橫向的行政線(不歸屬型号),又有縱向的型号管理線。

而型号的任務往往是第一線的,因為産品還是第一位的,但是個人的績效、升遷又歸屬行政線管理,這種形式在能夠高效溝通的民企或者外企一般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在溝通效率緩慢,還有其他掣肘因素的國企最終導緻組内每個人忙于自身的型号任務,各自單打獨鬥,無法聚焦,一年忙到頭最終卻得不到部門認可,我也因為要兩面管理疲于應付,後來曾經反思過,其實可以聚焦精力打造通用平台(雖然這在我們行業很難)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個人還是團隊,做事情要聚焦,因為個人和團隊資源永遠都是有限的,如果集中一個事情都做不好,那分散就更難以成功,但是在聚焦之前要深入思考,往什麼方向聚焦才是正确的,隻有持續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2016 年

這一年是我人生的關鍵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

升任小組副組長

第一件事情是我正式升任組長,由于副組長的工作經驗,在組長的崗位上也做得比較順利,在保證研發工作的同時,繼續帶領團隊連續獲得銅牌以上班組獎勵,另外各種認證檢查都穩穩當通過,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因為年輕,我犯下了一個至今非常後悔的錯誤。

大概是這樣的,我們部門當時有兩個大組,一個是我們的軟體研發組,一個是負責系統設計的系統分析組。

當時兩個組的工作界面是系統組下發軟體任務書給軟體組,軟體組依照任務書開發,當時由于曆史原因,軟體組有不少 10 年以上的老員工,而系統組由于新成立由很多員工工作時間不到 2 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也不知道是從哪位人員開始,軟體組的不少同僚認為自己是給系統組打工的。并且,由于系統組同僚工作年限較短,實際設計經驗不足,任務書中難免出現遺漏,進而導緻實際産品出錯,兩組同僚沖突不斷加深。

最後,出現了一個爆發:當時系統組主推一項新的平台,雖然這個平台得到了行政線的支援,但是由于軍工産品疊代嚴謹,這個新平台當時沒有型号願意使用,同時平台的部分負責人,居然沒有完整的型号經驗!由于這個新平台的軟體需要軟體組實作,但是因為已經形成的偏見,軟體同僚認為這項工作中自己是為利益既得者打工。

我當時也因為即負責實際軟體開發,又負責部分行政事務,并且年輕思想不成熟,也持有類似的思想。過程中的摩擦、沖突就不說了,最後的結果是系統組、軟體組多人辭職,系統組組長離職,部門主任離職創業(當然他們辭職不全是這個原因,包括我離職也不全是這個原因,但是我相信這件事情有一定的影響),這件事情我非常後悔,後來反思過其實當時自己應該站出來,協調兩組沖突,全力支援部門技術更新,可能最終就不會有那麼多優秀的同僚離開了。

公司戰略的轉型,技術的更新疊代,一定會伴随着陣痛,作為基層組織者,應該摒棄個人偏見,帶領團隊配合部門、公司主戰略,主戰略的成功才是團隊成功的前提。

買房

16 年我第二件大事情就是買房,關注過近幾年房價的人都可能還記得,16 年一線城市猛漲的情景。其實當時 15 年底,上海市中心和學區房已經開始上漲,我 15 年底聽同僚開始讨論上漲的房價,我心裡開始有了買房的打算,大約 16 春節(2 月份吧,具體記不得了),我回老家探望父母,同時跟他們提出了買房的打算。

我的父親是一個“央視新聞愛好者”,愛好看狼鹹平,XX 刀,XX 檀的節目,大家懂了吧,父親說上海房價太高了,都是泡沫,不要買。這個時候我已經不是菜鳥了,我想起我總結的第一條經驗(見上文),我開始收集往年的房價資料,中央曆年的房價政策,在複盤 15 年的經濟政策時我發現,當年有 5 次降息降準,提升公積金貸款額度,放松貸款要求于是我判定房價一定會繼續漲,漲到一個幅度各地才會出台各種限購政策,并且房價在城市中是按内環往外漲的于是我開始第一次在人生大事上反對父母,我堅決表态要買房。父親還是不太同意,他說年底吧,先看看情況(實際是年底母親的退休公積金可以拿出來大概十幾萬吧,另外未來丈母娘的公積金也能拿出來了大概比這多些)。我還是不同意,父親最終拗不過我,終于松口,于是我們拿着雙方家庭湊的 50w 現金開始買房,後來上海的房價大家都看到了。這件事也是我做的不多的正确的事情之一。

但是最可笑的是,我研究房價的同時居然犯下了一個匪夷所思的錯誤,我居然沒有研究買房子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我們當時一心想買一手房(現在想想真是腦子進水),最後買了一套松江區交通不便的房子,這第一套房子的地理位置也為我後來第二次離職埋下了隐患,這個後面會說。

一線或者準一線城市能買盡量買,不要聽信房産崩潰論,如果買不起,那可以在有潛力的城市群裡用父母的名義先買一套,畢竟大多數人的财富其實是漲不過通貨膨脹的。另外買房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是,地段,地段,地段。

買房的那天上午和女朋友領的證,話說當時居然把身份證寫錯了三次 。。。

這下我終于算是有個家了,交完首付那個時候身上真的是身無分文了。航天的基層員工的收入真的是不高,我記得我當時作為組長,每月到手大概也就 7k-8k 的樣子,另外有少量的獎金,但是總數仍然不高,好在公積金比較多,我日常也沒什麼消費欲望,房貸到是壓力不大。

買完房子之後,我心裡想,這下真的是把雙方家庭都掏空了(我們雙方家庭都比較普通,我的收入也在知乎墊底,沒辦法)萬一有個意外怎麼辦,我思來想去,于是在我下一個月發工資之後,做了一個我至今也不知道是對是錯的舉動,我利用當月的工資,給全家人家人買了保險保險,各種重疾,意外都配好了。但是為什麼我至今也不知道對錯呢,因為後來老丈人,我母親都遭遇病魔,但是兩次保險公司都拒賠,找出的理由我真是啞口無言,誰叫我近視呢。另外真的是要感謝國家,親人重病之後,最終還是走了醫保,賠償了部分,不然真的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2017 年

對我人生重大影響的 2016 年,在曆史的長河中終究連浪花都激不起來。曆史長河靜靜流淌到了 2017 年,這一年我參加了中國深空探測項目,當然後面我沒有等到天問一号發射就離開了航天,但是有時候仰望星空的時候,想想我的代碼正在遙遠的星空發揮作用,心裡也挺感慨的,我也算是重大曆史的參與者了,呵呵。好了不說工作了,平淡無奇的 2017 年,對我來說也發生了兩件大事。

買了第二套房子

第一件事是我買了第二套房子,說來可笑,當年第一套房子都是掏空家裡,這第二年就買了第二套房子,生活真的是難以捉摸。到 2017 年時,前文說道,我母親和丈母娘先後退休,公積金提取出來了,然後在雙方家裡各自辦了酒席,酒席之後,雙方父母都把所有禮金給了我們,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真的是無私之至。當時我們除了月光之外,其實沒有什麼外債,就是生活簡單點。拿到這筆錢後,我們就在想如何使用,一天我在菜市場買菜,有人給我一張 xuanchuan 頁,本來對于這樣的 xuanchuan 頁我一般是直接扔掉的,但是當天鬼死神差我看了一眼,隻見上面寫着“嘉善高鐵房,緊鄰上海 1.5w”我當時就石化了,我記得去年我研究上海房價的時候,曾經在網站上看到過嘉善的房價,我清楚的記得是 5-6k,我突然意識到我是不是錯過了什麼機會,反思一下:

工作生活中盡量保持好奇心,不要對什麼的持懷疑态度,很多機會就隐藏在不起眼的細節中,比如二十年前有人告訴你未來可以在網上購物,有人告訴你未來可以用手機支付,你先别把他直接歸為騙子,靜下來想一想,凡事要有好奇心,但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于是我立馬飛奔回家,開始分析,大城市周邊的房價。我分析了昆山,燕郊,東莞,我發現燕郊極其特殊,幾乎沒有産業,純粹是承接大城市人口溢出,是以房價成高度波動。而昆山和東莞,由于自身有産業支撐,又緊鄰大城市,是以房價穩定上漲。我和妻子一商量,開始了外地看房之旅,後來我們去了嘉善,覺得沒有産業支撐,昆山限購,我們又到嘉興看房,我發現嘉興房價也漲了很多,但是這裡購房的大多數新房,都是上海購房者,入住率比較低,很多都是打算買給父母住的,但是實際情況是父母幾乎不在裡面住,我覺得這裡買房不妥,存在一個變現的問題。于是我開始繼續尋找,一天我看着杭州灣的地圖,突然想到,杭州灣北側不行,那南側呢?南側紹興,甯波經濟不是更達嗎。于是我們目光投向紹興,看了一個月後,最後在紹興緊貼杭州的一個區,購買了一套小房子,後來 17 年房價果然如我預料的那樣完成中心城市的上漲之後開始帶動三四線城市上漲。後來國家出台了大灣區政策,我對我的小房子更有信心了。這裡稍微總結一下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在穩定通脹的時代,負債其實是一種财富。長三角城市群會未來強于珠港澳,因為香港和澳門和深圳存在競争關系,而長三角城市間更多的是互補,未來我們看澳門可能就跟看一個中等省會城市一樣了。

準備要孩子

2017 年的第二件事是,我們終于準備要孩子了,但是妻子怎麼也備孕不成功,我們開始頻繁的去醫院,從 10 元挂号費的普通門診,看到 200 元,300 元挂号費的專家門診,看到 600 元的特需門診,從綜合醫院看到婦幼醫院,從西醫看到中醫,每個周末不是在醫院排隊,就是在去醫院的路上。最後的診療結果是有一定的希望,但是有困難,得到消息時我真的感覺眼前一片黑暗,這種從來在新聞上才能看到了事情居然落到了我們頭上,我們甚至開始接觸地下 XX 市場。同時越來越高的醫療開銷(專家門診以上就不能報帳了)也開始成為了我的負擔,前文說了,我收入一直不高,又還貸款,又支付醫療開支漸漸的開始捉襟見肘,我甚至動了賣小房子的打算。

2018 年

前面說到,2017 年開始頻繁出入醫院,同時項目也越來越忙,我漸漸的開始喘不過氣起來,最後醫生也給了結論,需要做手術,手術有不小的失敗的幾率。我和妻子商量後一咬牙做吧,如果失敗就走地下的路子,但是可能需要準備一筆錢(手術如果成功倒是花銷不會太大),哎,古人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真是誠不欺我啊,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萌生離職的想法了。怎麼辦呢,生活還是要繼續,我想起了經常來機關辦理貸款的銀行人員,貸款吧,這種事情保險公司肯定不賠的嘛,于是我辦理了一筆貸款,準備應急。

項目結束,離職

時間慢慢的時間走到了 8 月份,我的項目已經告一定段落,一顆衛星圓滿發射成功,深空項目也通過了初樣階段我的第一份工作也算有始有終了。我開始在網上投遞履歷,我技術還算可以,溝通交流也不錯,面試很順利,一個月就拿到了 6 個 offer,其中就有大菊花廠的 offer,定級 16A,25k 月薪後來政策改革加了績效工資 6k(其實我定級和總薪水還是有些偏低了和我是國企,本來總薪水就低有很大關系,話說菊花廠級别後面真的是注水嚴重,博士入職輕松 17 級)菊花廠的 offer 審批流程是我見過最長,我當時的接口人天天催于流程都走了近 2 個月。我向上司提出了離職,離職的過程很痛苦,有過經曆的人估計都知道,這裡就不說了。話說我為什麼會選擇華為呢,一是當時急需錢,二是總覺得搞嵌入式的不到華為看看真的是人生遺憾。現在想想沒有認真去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就進入一家公司還是太草率了:

如果你不認同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你大機率幹不長,幹不到中高層,IT 人你不及時突破到中高層很快你就會面臨非常多問題;公司招人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合格的人,一種是合适的人,合格的人是指技能合格,合适的人是指認同文化。企業招人就是先把合格的人找進來,然後通過日日宣講,潛移默化把不合适的人淘汰掉。

入職華為

經過一陣折騰終于離職成功,開始入職華為。

離職我做了一件比較瘋狂的事情,當時因為手上有一筆現金了,一直在支付利息,心裡就像拿它幹點啥。那時由于看病,接觸了地下 XX 市場,聽說了 B&TC,走之前我心一橫買 B&T&C,後來不斷波動,最終我還是賣了,掙了一些錢,但是最終沒有拿到現在,果然是考驗人性啊。

2019 年

成功轉正

華為的試用期真長,整整 6 個月,每個月還有流程跟蹤,交流訪談,終于我轉正了,轉正答辯我不出意料拿到了 Excellent 評價,漲了點薪水,呵呵還不錯。華為的事情我不太想說太多,總之我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評判這個公司,從公司看公司的角度華為真正是個偉大的公司,任老爺子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企業家。

在華為幹了半年後,我發現我終究還是入職的時候太草率了,我當時沒有具體的了解這個崗位,這個部門。入職之後我發現,我所在的是硬體部門,我在一個硬體部門的軟體組,我真是腦子秀逗了。

在一個部門,你需要盡力進入到部門主航道裡,盡力不要在邊緣的航道工作,特别是那些節奏快,考核嚴格的部門。

更嚴峻的是我所在的大組,居然是一個分布在全國 4 地的組,大組長(華為叫 LM)在上海,4 地各有一個本地業務負責人。我立刻意識到,到年終考評時,所有的成果一定會是 4 地配置設定,并且 4 地的負責人會占去一大部分,這是組織結構形成的優勢。我所在的小組到時候會難以突破,資源配置設定會非常激烈。

備孕成功

先不說這些,在 18 年時妻子做完了手術,手術居然很成功。休息完之後我們 19 年初開始備孕了,這次真的是上天保佑,運氣不錯,很快就懷上了。這段時間,我雖然每天做地鐵 1.5 小時到公司上班,經受高強度的工作,我心裡每天還是樂滋滋的。但是,突然有一天,PL(華為小組長)根我說,LM 需要派人去杭研所支援工作,我是最合适人選,讓我有個心裡準備。當時我是不想去的,這個時候妻子是最需要關懷的時候,我想 LM 表達了我的意願,并且我也知道如果去了杭州年底績效考評肯定不高。過程不多說了,反正結果是我去了杭州。

于是我開始了兩頭奔波的日子,每個月回上海一趟。這過程中還有個插曲,家裡老家城中村改造,分了一點錢,父母執意賣掉了老家學校周邊的房子,丈母娘也處理老家的一些房子,然後把錢都給了我們,然後我用這筆家裡最後的資産,同時利用華為的現金流在紹、甬不限購地區購買一些房子,我沒有炒房的想法,隻是防止被通貨膨脹侵蝕而已,不過後來結果證明我貌似又蒙對了啊,我自己的看法是:

杭紹甬在經濟層面會連成緊密的一片,在行政區上杭州兼并紹 部分區域的機率其實不大,行政區的擴充應該是先兼并自身的下級代管城市。

寶寶出生

不說房子了,繼續工作吧。10 月份幹了快一年時候,我華為的師傅(華為有師徒培養體系)偷偷告訴我被定為備選 PL 了,雖然不知道真假,但是我心裡還是有點小高興。不過我心裡也慢慢意識到這個公司可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公司,這麼多年了,愚鈍如我慢慢也開始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了。因為我的寶寶出生了,看着這隻四腳吞金獸,我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父親了。

2019 年随着美國不斷更新的制裁消息,我在華為的日子也走到年底,馬上将迎來神奇的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就少寫一些了,有些東西真的可能忘卻更好。

在家辦公

年初就給大家來了一個重擊,新冠疫情改變了太多的東西。這個時候真的是看出華為的執行力,居家辦公也效率不減多少,并且迅速實作了複工。到了 3-4 月份,華為開始正式評議去年績效等級,我心裡開始有預感,以前的分析大機率會兌現,并且績效和收入挂鈎,華為是個風險意識極強的公司,去年的制裁會導緻公司開始風險預備,雖然我日常工作還是受到多數人好評,但是我知道這其實在評議人員那裡,沒有任何意義。果然績效評議結果出來了,呵呵,我很不滿意。績效溝通時 LM 破例跟我溝通了很長時間,我直接表達了我的想法。LM 承諾錢不會少,呵呵,我不評價吧。後來一天開始組織調整,成立一個新的小組,LM 給我電話讓我當組長,我拒絕了,這件事情我不知道對錯,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

  • 升任新的職位,未必是好事,更高的職位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是以對備選人員要麼在原崗位已經能力有餘,要麼時間精力有餘;我認為當時我這兩個都不滿足,呵呵離家有點遠,LM 很可以隻是因為績效事情做些補償。
  • 華為不會垮,這點大家有信心,但未來一定會出現戰略收縮,最後這艘大船上還剩下哪些人不清楚,底層士兵有可能是犧牲品。
  • 我 34 歲了

提出離職

另外我一直思考未來想做什麼,已經有了一絲眉目,就這樣,我拿了年終獎約 7 月就提出了離職,後來部門還讓我做了最後一次貢獻,把我硬留到 10 月份,這樣就可以參加上半年考核了,讓幫忙背了一個 C 呵呵,這是工作多年,最差績效吧。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最後這三個月我負責什麼工作呢,因為 20 年 3 月開始我就接手了部分部門招聘工作(在華為幹過的都知道為什麼非 HR 也要幫忙招聘,呵呵大坑啊,就不多解釋了),結果最後三個月我這個待離職員工居然繼續負責招聘,真的是很搞笑,不過由于我在上一份工作中其實一直也有招聘的工作,是以也算做的輕車熟路,每天看 50 份左右履歷(我看得都非常仔細,我害怕自己的疏忽會導緻一個優秀的人才錯失機會,是以比較慢)其實也蠻有收貨,最後好歹對程式員如何寫履歷有了一些心得。

總結

好了 7 年多,近 8 年的職場講完了,不管過去如何,未來還是要繼續努力,希望看到這篇文章覺得有幫助的朋友,可以幫忙點個推薦,這樣可能更多的人看到,也許可以避免更多的人犯我犯的錯誤。

參考資料:

《一個中科大差生的 8 年程式員工作總結》

https://www.cnblogs.com/scada/p/14259332.html

最後

歡迎關注【前端瓶子君】✿✿ヽ(°▽°)ノ✿

歡迎關注「前端瓶子君」,回複「算法」,加入前端算法源碼程式設計群,每日一刷(工作日),每題瓶子君都會很認真的解答喲!

回複「交流」,吹吹水、聊聊技術、吐吐槽!

回複「閱讀」,每日刷刷高品質好文!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在看」是最大的支援

一個中科大差生的 8 年程式員工作總結

》》面試官也在看的算法資料《《

“在看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