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阿裡雲的發展看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現狀

阿裡雲是阿裡巴巴生态裡的重要一環,其提供了一整套雲服務,業務包括彈性計算、資料庫、存儲、網絡、大資料、人工智能、雲安全、網際網路中間件、大資料分析、管理與監控、應用服務、視訊服務、移動服務、雲通信、域名與網站、行業解決方案在内的全産品矩陣。

同時,阿裡雲研發出的ET大腦和飛天作業系統兩大拳頭産品進一步奠定了其在大資料和AI上的領先優勢。

2019年阿裡雲已在全球20個地域開放61個可用區和230多個飛天資料中心,累計服務超過200個國家、280萬以上企業客戶,全面經受起阿裡雙十一、12306春運等極限并發場景。現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雲計算企業(前兩名分别是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

阿裡雲的戰略意義

阿裡雲為電商平台的全鍊環節提供了IT支援,減少了人工維護的部分,極大地提升了平台的營運效率。

電商平台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在促銷節日期間的流量遠高于平日,伺服器很容易崩潰,比如天貓在雙十一前96秒,交易額破100億,這麼巨大的峰值對硬體的要求極高。

但是為了峰值流量而配置的伺服器在平日裡使用率較低。

而阿裡雲的出現,可以讓公司将平日裡多餘的伺服器出租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或個人,這減少了伺服器的閑置率。此外,物流、票務等有類似性質的行業都将受益。

降低技術管理成本。統一上雲的 IT 政策涵蓋了業務場景的多個環節,能夠實作資料資訊更快速的線上互動,減少摩擦成本,進而提升營運效率和服務品質。

打通企業的業務線。在阿裡大生态的戰略下,分散的網際網路服務産品将逐漸打通融合,将集團塑造成為全場景布局的網際網路企業。這需要中背景的技術支援,打通資料壁壘,實作對業務生态的支援。

順應上雲市場,創造收入。阿裡雲作為國内首家大型的雲服務服務提供商,在市場上擁有非常強的先發優勢,尤其是在基礎設施IaaS市場。這為公司帶來新的收入,以及未來巨大的潛在利潤。

雲計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

雲計算的商業模式本質是IT服務化,就是将傳統的IT産品運算能力通過網際網路以服務的形式傳遞給使用者,是以雲計算的核心是提供運算能力的網際網路資料中心(IDC),而IDC硬體裝置主要是成千上萬的工業标準伺服器。

是以,從商業模式來看,對于營運商來說,通過出租自己強大的硬體資源優勢、或出售運算能力來實作盈利;而對于使用者(企業使用者或個人使用者)來說,通過網際網路購買計算能力,可以避免大量的硬體投資,進而達到節約成本以及資源優化的目的。

簡單來說,雲計算營運商通過提供運算能力的服務而盈利,從發展較為成熟的海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目前雲計算已經大緻形成了三種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IaaS、PaaS、SaaS,這三種模式對應不同的場景。

雲計算産業鍊梳理及競争格局

雲計算的産業鍊較短,簡單來說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上遊的基礎設施、中遊的軟體和下遊的服務。

上遊:雲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雲計算的基礎設施提供商主要可以分為三類:軟體基礎設施提供商、硬體基礎設施提供商以及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其中軟體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作業系統(OS)、資料庫、虛拟化、資訊安全等廠商;硬體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晶片、伺服器、儲存等廠商;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網絡裝置和電信營運等。

中遊:主要為雲服務供應商。從國外的成熟雲計算企業來看,雲服務的供應商一般以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企業向使用者提供服務,其中全球規模較大的公有雲公司主要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CP和中國的阿裡雲、騰訊雲等。

下遊:雲計算延伸産業及增值服務。處于雲計算産業鍊下遊的延伸産業及增值服務商主要包括雲計算規劃咨詢服務商、雲計算實施/傳遞/外包服務商、雲計算系統內建服務商、雲計算運維服務商、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雲計算終端裝置提供商等。

上遊趨于寡頭競争,下遊呈現多樣化趨勢。

一方面,由于産業鍊上遊某一層可以為下遊的任何一層或者終端客戶提供服務,是以,越往産業鍊上遊,标準化程度越高,終端産品差異化越小,競争也相對更加激烈(如伺服器、網絡裝置等硬體)。

另一方面,越往産業鍊下遊,越接近使用者,标準化程度越低,無法簡單進行參數(穩定性、功能豐富性、互動體驗等)的橫向比較。

是以,産業鍊上遊規模較大、技術水準較完備的企業相對來說競争優勢更強,容易将其他企業從行業内直接擠出,行業的馬太效應較強,而産業鍊的下遊則愈發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中國雲服務市場

根據 Gartner 資料,全球公有雲市場總體規模在 2018 年為 1363 億美元,同比增長23.01%。其中,IaaS 增速最高,為 28.46%。應用層 SaaS 規模最大,達到 871 億美元。整體公有雲市場預計在未來三年内 CAGR 為 20%。

細分到中國市場,根據信通院公布的資料,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整體增速高于全球市場,為 65.2%。

相較于全球市場結構不同的是,中國公有雲市場 IaaS 占比最高,2018 年增速為 81.8%,達到 270 億元人民币。其次為 SaaS 市場,同比增長 38.9%,規模達到 145 億元人民币。

2019 上半年,國内IaaS市場增速穩健,同比增長72.2%,PaaS 市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長 92.6%。

阿裡雲作為中國公有雲及 IaaS 的上司者,将持續受益于中國高速增長的雲服務市場。

對比海外雲服務市場,國内雲服務市場的發展階段相對滞後,IaaS 的市場比例更大。這意味着在 3-5 年内,國内 IaaS 市場将延續海外 IaaS 市場的成長軌迹,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2018年阿裡雲全球市場佔有率(IaaS)增長近一倍,達到全球市場的7.7%,僅落後微軟Azure的15.5%和亞馬遜AWS的47.8%,位列全球第三。

同時在亞太雲計算市場佔有率達19.6%,超過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這是阿裡雲連續第二年位居亞太市場第一。

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繼續向頭部集中,前三甲占據超過70%的市場佔有率,亞馬遜市場佔有率下滑了4個百分點。

近幾年來,得益于阿裡大量的戰略級研發投入,阿裡雲建立了豐富的産品和服務矩陣,同時阿裡雲在包括超大規模通用雲計算作業系統飛天等在内的多個技術方向上取得突破。

2018自然年阿裡雲營收達到213.4億元,四年間增長了20倍。

從東南亞逐漸進軍海外市場

2014 年 5 月阿裡雲香港區開服,成為中國第一家提供海外雲服務服務的公司,随後阿裡雲開啟了海外市場擴張道路。

2015 年 3 月,阿裡雲美西資料中心投入試營運;2016 年 4 月和 5 月,阿裡巴巴集團分别和日本軟銀、南韓 SK 集團宣布合作,共同拓展日本和南韓雲服務市場。目前,阿裡雲已進入全球 20 個區域,共有 61 個可用區。

在國際市場上,阿裡雲面對 AWS 及 Azure 等強大的競争對手還有一定的實力差距。

目前,公司選擇避其鋒芒,發力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的東南亞市場,在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澳洲設立了伺服器。

阿裡雲依靠本地化、語言及價格的優勢,幫助中國公司出海建立服務及當地中小型企業上雲。

根據 Gartner 資料,在東南亞地區,由于中小型企業對雲服務的需求增加,預計到2025年,雲服務市場收入将達到 403.2 億美元。

阿裡雲潛力:延續優勢,當下果實僅冰山一角

先發優勢。阿裡雲在2009年成立的時候,主要用于替換掉當時淘寶平台所使用的舊架構,這使阿裡雲的研發先于國内其他科技企業若幹年,率先嘗試雲架構的IT部署。

規模優勢。在公有雲IaaS領域,具備規模效應的特點。規模越大,伺服器使用率越高,成本優勢越明顯。

是以,阿裡雲的份額優勢助力成本在競争方面更加具備優勢。從收入上看,2020Q2财季,阿裡雲實作收入92.91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63.9%,較國内第二名騰訊雲的47億元人民币仍有一倍的優勢。

産業鍊優勢。阿裡生态旗下的産品能夠作為應用層的幫手,協助阿裡雲提高行業解決方案上的競争優勢。

阿裡作為國内頂級的網際網路廠商,在應用層的軟體産品擁有非常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滲透能力。

阿裡雲在2019年北京峰會上公布了“被內建”生态戰略。到7月的阿裡雲上海峰會,已經釋出了100多款聯合解決方案,覆寫新零售、數字政府、新金融等20多個行業大類、1000多種應用場景,支援8000多家合作夥伴。

Salesforce、西門子、SAP、金蝶、用友等國内外知名軟體開發商與阿裡雲的合作不斷加深。目前在國内有40%的500強企業和50%的上市公司以及80%的科技公司都在使用阿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