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近期在圖書館看到的一本關于講如何思考的文章,講的都很好,裡面涉及很多的東西,重要的是還是怎麼去做到知行合一,恰巧看到有人整理了一下筆記,感覺整理的挺好的,但是有點亂,于是自己在重新整理一下,放到這裡,以供自己經常拿出來看看
一、工作篇
“所謂工作,并不是完成許多事,加快速度,或是迎頭趕上什麼,而是打造出自己的模式,讓自己每一天都能以高品質、樂在其中、不勉強地持續下去。而且,重要的是,不去追求世界一般所謂如此這般的理想,而是自己一一下功夫、一一發現保有自我的方法,一邊謀求大環境的的調和,一邊将他琢磨得更好。
1.1在品質上有自己的一份堅持
現在這個時代,在工作上,除了花了多少“時間”、或完成多少的“量”,更訴求“質”,也就是在該怎麼做事的這一點上,必須要有強烈堅持。我想,每一個人在想把工作做好、想要貢獻社會等心态上,應該要有更多的堅持和不受拘束。
1.2做一個凡事思考的人,而不是無所不知的人**。
工作不是毫無章法地拼命,也不是一件接着一件,想到什麼做什麼。更不是遵從公司或上司的訓示,傀儡般的行動。
1.3 多問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不問公司,而是問你自己,在工作上的願景是什麼?藉由工作,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1.4 提前準備
準備,正是工作的基本,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是以,我們還是可以說,觀察與想象,是應該安插于日常生活中的基礎習慣。
1.5 多問為什麼
去問自己“為什麼、什麼、到底是什麼呢”等問題,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存在着更好的點子,并持續思考。無論花上多少天,都要持續思考,不可放棄。這比任何事都重要。
二、 如何看待思考和知識
2.1 妨礙思考的,往往是知識。
思考與知識的具備,如水與油似的不相溶。
- 思考,是自行創造出什麼
- 知識,則是一股腦兒的搜集他人的産出。
2.2 讓自己維持在一張白紙狀态
我總認為,一旦變得倚賴搜尋引擎,不假思索便獲得答案,将逐漸喪失身而為人的重要功能。在如此資訊爆炸的時代,更應該、盡可能提醒自己,有意識地隔絕資訊。雖然“知道”并不容易,但是“思考”更加麻煩,更加困難。就算在這樣的心理準備之下,我期許自己是一個會思考的人。
無論年紀再長,都不應該忘記一無所知的自己,随時讓自己維持在一張白紙的狀态中。因為我這樣期盼着,是以當我感覺知識增加過多的時候,我便會進行割舍,忘記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我也曾聆聽最新資訊,但盡可能聽過就忘掉。
2.3思考的創意法
- 将浮現腦海的東西化為文字,讓思考化作現實的視覺。這樣會比在腦中思考更加順暢,而且更有可能将思考發展成實用。
- 試着思考今天的思考主題。思考之後,想出兩個答案,事情并不是這樣就結束了。以A案和B案為基礎,思考C案,這就是我的思考創意法。
-
當你的思考超越界限,就能與人進行有意義的意見交換,要在簡報中取得衆人的了解,也很簡單。因為在想出C案之前,你在心中徹底模拟過各種狀況,在穿越思考之牆的過程中,一個人已經反複進行了所有可能的讨論。
…
- 當你的思考超越界限,就能與人進行有意義的意見交換,要在簡報中取得衆人的了解,也很簡單。因為在想出C案之前,你在心中徹底模拟過各種狀況,在穿越思考之牆的過程中,一個人已經反複進行了所有可能的讨論。
2.4思考的原則: 提出純粹的點子
- 提出純粹的點子,而非優秀的點子,這是優質工作的思考原則。
- 在産生創意的思考流程中,首先是化為文字,寫在紙上。下一個階段,就似乎将它化為言語,以聲音傳遞給其他人。
- 将“我想到一件事”化為言語,向人訴說,腦袋裡的運作就會愈來愈靈活。在無意識中,同時産生許多各式各樣的東西。透過與他人之間的談話,純粹的點子就會更加成長、更加進化。這也可以稱之為提升創意的方法。
“5W2H”“誰、什麼、何時、哪裡、如何、用多少經費來做”填滿以上這些要素,就能好好設計自己的創意。不過不需要正經八百地說。訴說創意的對象,則可以是同僚、朋友、家人。
三、關于想象術
- 無論是最棒的成功,還是最糟糕的失敗,兩者都要經常未雨綢缪,則是工作的鐵則。所有的例外都可能瞬間發生,如何對應,則是工作的技巧。
- 人如果生活太忙碌,過得不夠從容,好奇心便會萎縮。而且成人之後,沉重的知識盔甲偶爾也會壓抑住我們柔軟的好奇心
- “觀察”、“經驗”、“實際感受” 都可以破解思緒的停頓。
所有的事物都在變化,沒有什麼東西永遠停滞在相同的狀态。是以不隻是觀察狀況,也要觀察變化,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如此就能經常先發制人,做好不落人後的準備。
- 比起事物的核心,更要去想象存在于其周圍的東西。
- 隻要想象幾個正面和相反的說明,自然就會出現無限個變化形
四、關于創意
創意點子如果是非常離奇古怪,或是隻有一部分的人能夠了解的事情,作為創意來說,我認為并不成立。雖然純粹,雖然是原創,同時卻又是一般的,可以與任何人分享的,這才是傑出創意的定義。
*
任何人都能了解、任何人都感覺熟悉,對任何人而言,都切身而理所當然*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創意的條件”,是以我總是一邊讀給别人聽,一邊确認這樣的感覺,并同步将創意琢磨成普遍可以了解的點子。
對照自己的經驗來加以判斷,進入人群中去感受
所有的工作,都是與社會的連結。工作中的創意是否對世間有所創意,能否使人幸福`,你必須對照自己的經驗來加以判斷。是以我才會去觀察人群,取得感覺上的資訊。或許對我來說,進入人群中去感受,近似于打開電腦進行檢索的作業也不一定吧。
五、情緒管理
5.1關于焦慮
- 可是,單憑自己的天賦靈感來工作,最多隻能維持到三十五歲,這是我的實際感受。因為過度自信而暴沖,卻撞上怎麼都跨越不了的屏障時,任誰都會象我一樣焦急吧。或許有人會去進修,上種種課程,或是閱讀許多的商管書籍。
- 這些或許也是辦法。但是我卻察覺到,應該要觀察身邊讓你覺得“好厲害啊”的人,反複進行種種思考之後,比起他人來說更加倍健康,加倍正确的生活開始着手才是。
- 如此放松、從不苛求的态度去面對夢想,也就不會因為與人互相比較而焦躁不堪了。因為工作和人生都一樣,不是在與人競争的情況下持續賽跑,而是要用自己的步調,走出隻屬于自己的通路。
- 好好地做好眼前的事情,随順命運。
5.2情緒控制
- 成人之後,日子中有悲傷也有辛苦。在知道這些之後,去學習控制自己情感的方法,作為溝通的規則。如果不能把這個方法學起來,那做什麼事都不會成功的。幸福的心情應該分享,但是失望、憂郁、悲傷、嫉妒等負面情感,則應該獨自消受。而且不要牽連他人,要确實地、悄悄地盡速做處理。
5.3做一個持續“GIVE”懂感激的人
- 抱着沉重的行李卻不忘感激,視之為“使我圓滿”的堅韌态度。但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力量時,一定就能成為總是幸福的人。我感覺自己因為這樣相信着,是以告訴自己“要常常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 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變身成為“帶來好運的人”,這是我的理想。變成一個總是為人付出的人,不是“GIVE AND TAKE(施與受)”,而是一個持續“GIVE”的人。
六、及時回報答複
- 鍛煉反射神經。将快速回應他人的習慣,變成身體的一部分。
- 當你受托某事時,如果耽誤了第一時間的回複,之後的溝通就會變得不夠緊湊。
七、關于溝通
偶爾,會碰到用字遣詞如刀刃般鋒利的人。言語雖然富有道理,或許他頭腦聰明,所說的話多少也是正确言論。即使如此,我認為那像刺入人心一般的言詞,還是一種不及格的溝通。
7.1不去在乎别人的缺點
- 關于溝通,我經常想的是“最好是一概不去在乎他人的缺點。”
如果在你身處的職場上,有人的缺點讓你在乎得不得了,那麼你就應該更努力隻注意他的優點。如果非得和他一起進行工作,你卻執着于對方無法改正的缺點,那麼所有重要的工作都将無法進行的。
7.2把光環留給别人
- 任何人都會有缺點,但也都一定會有優點。找到對方的優點,加以肯定,出聲贊美,栽培扶植,在反複的過程中,缺點自然會漸漸隐沒。
- 這不但可以全面、應用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可以應用在你自己身上。不議論缺點、找出優點、肯定、出聲贊美、拉拔,我認為這才是成長之道。
- 在彼此的溝通之中,我認為重要的的是要經常把持“将光環留給他人”的意識。特别是與自己對立的人,要給對方面子,讓他心花怒放。
說起來,他們本就不擅長于人際的往來,向人打招呼的次數應該也會漸漸減少。但是,如果你這一方持續禮貌地向他打招呼,關系也許就會慢慢改變吧。就算兩人不會變成好朋友,也不至于交惡。而且在你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會助你一臂之力的,往往都是這一些人。
7.3不提供無意義的意見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如果對方沒有準備好要“傾聽意見”,則發出什麼樣的意見都不會有幫助的。
隻要在别人征詢你的意見時,再說出自己的意見就可以了。我甚至認為不如就将我們發言的時機限定于此,效果還來的更好些。别人沒征詢你,就别說一些無益的意見。這樣決定之後,相信彼此的溝通就能清爽利落多了。
“不以自有的基準加以反駁或攻擊。”
7.4請别人辦事
- 要向對方簡單地傳達“你若答應這項要求,相對地可以得到什麼”。這就是“請托的禮物”。并不是指點心或物品,而是清楚明示事成之後,也有對方的好處。是以,我總是留心于“不空着手拜托别人”的狀況。
讓對方感覺到被需要的,并且告訴他的自身價值
- 人都是依心情行事的生物。如果感覺到對方“需要我”、“了解我的價值”不可能不是以而感到開心。我總是認為,人都會因為感動而行動。
是以,在拜托他人事情的時候,
1)必須确實傳達“我需要你”的感覺,
2)并徹底地讓對方知道。必須告訴他“你的價值在這裡和這裡”,
3)找出連他本人都不知道的優點,正确的評價、了解,讓這種需要可以徹底地發揮效應。
4)就必須要有細心的準備。研究對方、思考、反複思索之後,再進行請托。如果不這麼做,對方是不可能聽得進去的。
我的請托會造成對方的壓力,簡直是豈有此理。是以要盡可能為對方避免這樣的壓力,是非常重要的。
八、關于競争
- ……我的建議是大家不求大勝,而是長時間裡持續保持領先的狀态就好。
據說,如果目标八勝七敗,先負個小小的傷,以避免自己身受重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有時候要故意輸掉比賽,将勝利讓給對方,也是必要的。如此一來,就不會遭人嫉妒,就算偶爾發生,也能在最小限度内化解吧。
如果可以自己調整自身的工作平衡,就不會被不必要的嫉妒煩心,就能以八勝七敗的領先狀态,長久持續地在工作上交出好成績。
九、時間和金錢
- 時間和金錢一樣,有“消費”“投資”“浪費”等三種
9.1時間
四種“時間表”。
決定今天應該做的,是今天。
決定一星期内應該做的,是每周。
決定一個月内應該做的,是每月。
另外,決定每三個月應該做的,是每季。
這四種是主要的時間表,附帶還有決定一年内要做什麼的每年。我都會在一年的年初制作好個時間表,不過因為當下還會依情況做變動,是以實際上我并不怎麼被時間表所束縛的。
9.2金錢
- 不吝惜付出金錢,多花一些時間,就能夠請到能力足以負擔高水準要求的老師,進行個人指導。隻要半年的英語課程中,投資金錢與時間,就能說出流利的英文。
- 對于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要不吝惜付出金錢。我沒有要你去貸款,可是如果不盡可能去投資,就不會有回報。
9.3保持經營者意識
無論站在什麼樣的立場,都要保持經營者意識。
獨自工作,直接與社會面對面的意識。
确認每一天,有什麼樣的工作成果的習慣。 思考今天一天賺了多少,有多少利潤的習慣。 一到緊要關頭,能靠的隻有自己,這樣的意識。
從這些習慣、意識而來的,像經營者一樣的做事方法,似乎已經存在于我的根本之中。
- 不論什麼工作,“現役”的選手隻能從事到五十五歲。之後,無論再怎麼優秀的人,步調都會稍微變慢,轉而從事指導方面的工作。在未來的時代裡,悠悠哉哉地工作,公司就會保障我們到退休,這樣的事情應該是不可能了。所得也不可能随着年齡遞增,更無法期望獲得終身俸或年金的幫助。
正因為如此,是以我們才要趁年輕時認真工作,必須要有決心,“在三十歲到五十五歲為止的二十五年間,賺夠一輩子的錢。”
……
9.4關于投資
做了大筆投資,對于指導方的要求也會不同。應該會變成“再多教我一點,我想要多學,我想要更加提升我的程度”,而不是“今天的課程真麻煩哪。”
……語言隻要學會了,即是一輩子的東西,而且經驗也會從這裡向外擴充。所謂金錢,不是本來就應該投資在這樣有益的事情上嗎?
當然,這樣的事情不限于語言。對于自己認為“這是必要的”事情,我的原則是絕對不小氣。
錢花了,就會認真。反過來說,不花錢,就不會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