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院自研RISC-V晶片:28nm,性能媲美10nm的華為麒麟970?

作者:小甜說事吧

在目前主流晶片架構中,ARM與X86分别占據移動和PC領域的主導地位。而RISC-V作為一種開源架構,近年來卻在全球晶片企業中引發了巨大的關注。由于X86架構不對外授權,而ARM使用需要支付高額費用,RISC-V的出現成為了一個備受期待的選擇。中國的晶片企業也積極投入其中,期望借助RISC-V助力中國晶片産業的崛起。在RISC-V峰會上,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雲崗釋出了一顆高性能的RISC-V開源處理器“香山”。這篇文章将帶您深入了解這顆晶片的特點以及RISC-V在未來的發展前景。

中科院自研RISC-V晶片:28nm,性能媲美10nm的華為麒麟970?

話題轉到RISC-V的開源架構,它成為了許多晶片企業的焦點。中科院也不例外,他們于12月6日的RISC-V峰會上,正式釋出了自研的基于RISC-V架構的晶片“香山”。這款晶片是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雲崗領銜開發的高性能處理器,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相較于傳統的ARM架構,RISC-V的優勢在于開源免費,沒有授權限制,是以受到了衆多國産晶片企業的追捧。阿裡、華為等大企業紛紛投入其中,希望借助RISC-V推動中國晶片産業的崛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RISC-V處理器“香山”在7月15日已經順利流片,采用了台積電的28nm工藝,功耗僅為5W,同時擁有1MB的二級緩存,整個晶片面積不過6.6平方毫米。

中科院自研RISC-V晶片:28nm,性能媲美10nm的華為麒麟970?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香山”的單核性能在某些方面稍遜于上述晶片,但要知道麒麟970是一個8核CPU,而“香山”隻是單核處理器,面積僅有6.6平方毫米,是以在多核性能方面不可直接類比。

然而,包雲崗透露,第二代RISC-V晶片将采用14nm工藝,并由中芯國際代工生産。預計其頻率将達到2GHz,性能方面有望達到SPECCPU2006的20分左右。這一預測意味着第二代RISC-V晶片有望達到華為麒麟990單核水準,可見RISC-V在不斷演進和完善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中科院自研RISC-V晶片:28nm,性能媲美10nm的華為麒麟970?

總結:

在晶片領域,RISC-V的開源架構引起了全球晶片企業的濃厚興趣。中科院推出的自研RISC-V處理器“香山”表現出色,尤其在單核性能方面已經逼近一些傳統架構的水準。随着第二代RISC-V晶片的研發與完善,其性能有望進一步提升,成為中國晶片産業崛起的助推器。雖然目前RISC-V在某些領域受到限制,但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RISC-V将在未來發揮更大的潛力,成為晶片領域的一顆耀眼明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