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RISC-V品牌的中國化曆程(四)

作者:濤濤侃科技

生态布道 品牌根植中國

2015年成立非盈利組織RISC-V基金會,目前已吸引全球28個國家327家會員,包括英偉達、聯發科、蘋果、特斯拉、谷歌、高通、IBM、三星、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科技巨頭和頂級研究機構先後加入,并通過每年舉辦各種專題讨論會和活動而推動其成為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

科技品牌的生态建構,通常會和頭部企業及院校聯合,不但實作強強聯合和雙向賦能,也為彼此擴寬了品牌營銷傳播管道,國内外開源基金會和開源社群的發展已經證明這是行之有效的政策。生态管道分為開源或開發者生态、企業生态、政府生态、院校生态幾大類型,開源生态或開發者生态與品牌廠商,從科技品牌誕生之日起聯合共建品牌,群策群力完善産品功能和更新疊代。然後在企業生态具體場景落地應用,樹立典型場景和标杆案例。在政府生态中進行産品測評認證,通過獎項榮譽資質申請或者項目申報,為業務開展和項目營運提供官方背書,在院校生态中進行品牌傳播。從國外科技巨頭微軟、蘋果、安卓、ARM、ASML,國内阿裡雲、百度飛槳、百度阿波羅、華為鴻蒙等全方位立體化的生态壁壘分析,在全球技術和品牌競争的整體大格局中,生态競争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不但是技術創新突破、場景應用落地、市場規模擴大、競争壁壘建構的有利武器,更是彎道超車、占據全球技術領先優勢地位的必由之路。生态建設為産業各層次各環節協同共赢提供通用基礎設施,更是從根本上改變被卡脖子和受制于人,從根技術和整個系統底座掌握流量、入口、話語權、标準的主導權。

2010-2015年,中國在海外半導體市場和技術壟斷下正合力突圍。彼時,全球半導體裝置市場高度集中,海外龍頭企業處于壟斷地位。美國的半導體廠商主要有應用材料、 泛林半導體和科磊,應用材料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裝置制造廠商,産品覆寫除光刻以外的半導體前道工藝,占全球半導體裝置的21%。泛林半導體是全球第三的半導體裝置廠商,按照“先專後全”的路線,先專注于刻蝕裝置的研發制造,逐漸發展薄膜沉積、清洗以及檢測業務。科磊在半導體檢測裝置領域長期占有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2021年占全球半導體裝置8%。日本的半導體廠商主要包括東京電子和迪恩士,東京電子的産品覆寫非常全面,在全球半導體裝置市場占15%份額。迪恩士的清洗裝置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全球半導體裝置廠商中排名第六。荷蘭的半導體廠商主要為ASML,壟斷了全球75%的高端光刻機市場。

反觀國内,2014年《國家內建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的正式釋出,标志着大陸重新發展內建電路産業的決心重新确立起來。綱要釋出後,著名的“國家內建電路産業發展投資基金”成立,就是被人們常說的“大基金”,開始重點投資大量新創立的內建電路産業相關的企業。這意味着從國家層面開始引導并推動大陸晶片産業的發展。也意味着大陸晶片産業,重新進入了一個高發展期。

2014年,華為海思推出第一款手機SoC晶片麒麟910,使用了當時主流的28nmHPM工藝制程,初次在手機SoC晶片市場嶄露頭角。同年6月,釋出麒麟920,全球首次商用LTE Cat.6,采用業界最先進4xA15+4xA7的八核心SoC異構架構,性能非常強悍,滿足了3G向4G轉換時期使用者對高速上網體驗的需求。當年,搭載麒麟920的榮耀6、榮耀6plus、Mate7成為一代神機。

RISC-V架構因其倡導開放、合作、精簡、安全的宗旨,與大陸開放共享、互利共赢的發展理念高度吻合,早已引起國内CPU愛好者的積極追捧和布道。

中科院計算所是國内公認最早接觸RISC-V的機構,早在2015年之前,機緣巧合之下開始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釋出相關中文報告,開RISC-V品牌在中國傳播的先河。并在2016年第四屆RISC-V國際研讨會上做相關報告,随後亦成為國内最早加入RISC-V國際基金會的創始成員,開啟生态共創的品牌傳播序幕。

2017年第6屆RISC-V國際技術研讨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召開,第一次以官方管道在中國進行品牌傳播,這次會議也成為RISC-V品牌進入中國的關鍵節點,不少與會成員日後成為中國RISC-V品牌落地的推動者,或創業,或入局。

科技品牌從問世到更新疊代的每一個過程,都離不開外部技術力量和生态管道的研發共建,而傳統品牌整個研發更新過程極少有外部力量的自願免費參與。秉持共創共建精神、建設開放生态、打造共享平台,是生态發展的必經之路。面臨技術的快速疊代和需求的日新月異,共同努力、共享資訊的緊迫性顯而易見,搭建和使用開放生态是一種加速專業知識價值化創造,避免基礎錯誤發生的高效方式。開放生态平台将行業專家、各行業專業人員、開發者和科學家等聚集在一起的力量和潛力無限,通過各方能力和資源進行共享與優化配置,在機制的保障之下形成生态命運共同體,進行有機高效協作、發揮優勢,實作新産品、新服務和新商業模式的價值創造,實作生态系統整體價值提升,并有效防範風險,實作共創共建共赢的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