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ThePrimediaDAO
作者|Jerry@TPDAO,BeeGee
美國衆議院在本周就穩定币法案進行投票表決,這是加密貨币監管法案首次在國會付諸表決,這是國會山為數字資産行業編纂聯邦監管法規的一個裡程碑。一周前的法案讨論,拖到了現在。這不僅僅是謹慎的态度,更是謀略的野心。這事關一個新的加密時代的大國布局,它将決定主權國家與加密世界融合程序中的身位問題。
是以,本文讨論穩定币法案對「DeFi+RWA」的建設性和破壞性,是要放在主權國家與加密世界融合程序的語境裡。這是一個剛剛好的時間點——加密世界的極客精神不斷觸摸現實世界的邊界,Web3技術與應用開始進入産業化發展,現實世界金融市場與秩序陷入困頓,加密市場尤其是DeFi也暴露出動力缺失的問題,兩個世界的融合是最好的正解,這是客觀條件自然具備的促成了雙方融合以各得其所、共謀發展。
我們首先從從破壞性談起——在穩定币法案草案公布之初,加密世界就充滿警惕。比如,針對穩定币發行方必須遵守的要求以及由誰來監管,加密市場的讨論具體而又有深意:
如果法案通過,獲得準許的要求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它可能直接破壞DeFi的可組合性。例如:
草案以來,針對穩定币法案将如何影響頂級的非中心化穩定币的讨論貫穿了每一個穩定币項目參與者的議題。但這還隻是狹隘的視角。現在,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分歧意見背後确是高度的戰略統一——在加密市場不斷發展、加密世界與數字化程序不斷激進的情形下,美國試圖以穩定币為基礎,強化美元在傳統金融秩序與加密經濟體系中的勢力。
是以,我們不得不正視主權政府勢力對于加密經濟體系的布局,包括美國此次穩定币法案為美元确立的發币地位的努力。這或許與中本聰的本意有所背離,但實際上這種背離一直以來就在發生,尤其是如今主導穩定币體系——令中本聰始料未及的是,加密貨币不僅沒有能夠革美元的命,還讓美元成了最大受益者。在加密經濟系統,主流的穩定币都是以傳統美元為本币體系。美聯儲一币不發,卻已将加密市場囊括手中,并借此完成從“黃金·權力·美元”到“權力·美元”再到加密世界的疊代——“權力·數字美元”。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對抗力量,“數字美元”大一統時代的正在來臨。
當我們正視這一融合程序,我們除了看到主權政府試圖監管、統領加密市場的野心,還有傳統金融市場與加密經濟市場融合賦能的程序。顯然,穩定币法案影響的絕不僅僅是千億美元的穩定币市場,其背後是萬億DeFi市場、十數萬億RWA市場以及整個加密經濟體系。
在去年底《為什麼「融合」成為「下一輪牛市」的價值投研主題》的分析中,我們判斷:經過區塊鍊世界早期建設者的砥砺前行,加密世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密生态正在從局限于 ICO、DeFi、NFT等投資/投機屬性領域的活躍進入到産業、金融融合層面。我們判斷,下一輪牛市的關鍵詞是融合——web3技術與諸多行業的産業生态融合;加密經濟與主權世界的金融體系融合;DeFi 與web3非金融用例的融合。
如今,RWA逐漸成為這個融合程序中最具價值捕獲能力的叙事。在本月初《解碼RWA:合規語境下最有價值的加密叙事》中,我們判斷以太坊以及其他公鍊的應用生态會這一輪是這一輪周期中最有力的基本面支撐,但它更多的是帶給我們信心,在市場層面最大的支撐我們認為是RWA。
回到美國穩定币法案背後的美元和美國布局,我們有必要把視野放在主權金融與加密經濟融合程序中實體世界主權政府的金融格局,人民币以及香港的布局就顯得具有緊迫性——在總體量百萬億美元總市值的RWA體系中,主權政府發币的數字化,包括港府的數字港元的可能性,比如數字港元(e-HKD)試點計劃探讨了六個使用案例類别,包括Web3結算、代币化資産和代币化存款……
更為具象的資本市場的實踐層面,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市場RWA國債市場和香港港股的兩大方向,代表着市場自生的RWA資本化的程序。比如Ondo Finance從今年1月宣布推出代币化基金,将無風險利率帶到鍊上,讓穩定币的持有人能夠投資債券和美國國債;資産管理公司Matrixport推出的鍊上債券平台,Matrixdock,今年1月下旬上線國債相關業務;OpenEden由Gemini的前員工建立,在今年4月推出了代币化的美國國債,穩定币的持有者可以通過OpenEden TBILL Vault鑄造TBILL,以獲得美國國債的無風險收益。最近,在不斷上升的利率背景下,美國國債收益率穩步攀升,現在已經明顯超過DeFi收益率。
ThePrimedia在過去一個月持續關注迪拜RWA市場與香港市場的關聯。尤其是6月中旬中銀國際經由瑞銀(UBS)發行面向香港市場的2億數字票據RWA被提出一些質疑——UBS原文中提到的采用“main Ethereum blockchain”其實并非以太坊主網,而是由以太坊為開源代碼部署的中心化聯盟鍊;政策合規、監管和交易效率等不可控風險之下,傳統機構真正意義在公鍊上部署業務或仍任重道遠,即使傳統金融機構也對代币化RWAs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接受态度。
可以預見,傳統交易所會在代币化RWAs的二級交易方面發揮作用。比如澳洲證券交易所可能會考慮未來在其平台上上市代币化RWAs。随着這一領域的不斷成熟,監管發展将成為推動主流采用的推動力。但新興的RWA賽道不但湧現新的原生項目。
在《解碼RWA:「迪拜WEB3新動向」可否為「香港加密叙事」借鑒?》中我們以BG Trade更為原生的加密基因、真正意義在公鍊部署業務為案例進行了介紹——BG Trade旨在旨在整合同一平台上的多元資産投資,為傳統股市和加密貨币世界提供高效的連接配接機會,計劃建構一個将代币和傳統股票進行1:1托底(backed)的生态系統,打通币圈和股市之間的壁壘。
簡要總結一下:美國穩定币法案主要目的是兩方面: 1. 監管穩定币行業; 2. 服務于數字美元。第一方面具體來說,該法案要求穩定币發行方向美聯儲申請執照,需要滿足資本要求、風險管理要求等。監管方面,要求尋求發行穩定币的受儲存款機構将接受适當的聯邦銀行機構監管,而非銀行機構将接受美聯儲的監管。不注冊可能會導緻最高五年的監禁和 100 萬美元的罰款。美國境外的發行人必須尋求注冊才能在該國開展業務。
第二方面,該法案是為美元尋求新出口,堵住其他方面的穩定币創造, 有利美元的擴張,不利于新價值的發現。比如在儲備金方面,其要求申請者有“一對一的儲備金”,包括:貨币(即美元),國債, 回購協定,央行儲備存款。這些都是基于法定貨币或其衍生品,并無其他。另外,新的法案草案有一個“兩年禁令”,要求在2 年内禁止發行、建立或産生“非有形資産支援”的穩定币。本質上還是為其美元國際化掃平現有的障礙。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明确了監管邊界,有利于穩定币的進一步發展,預計将為DeFi增加行業發展的“血液”。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DeFi的發展極為有利。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相應增加了合規成本,壓縮了DeFi的利潤空間。總體來說,對DeFi是積極的。
對于RWA來說,整體也是一個積極推動。法案要求儲備金由法定貨币組成,也就是說RWA中的法币将在立法層面成為加密貨币的一部分,由此圍繞着法币、國債等資産的鍊上化項目将可以合法且大規模地進行。這也是RWA走向大規模發展的重要一步,而RWA的規模化将為加密行業的大規模采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2023年,代币化被摩根大通稱為“傳統金融的殺手級應用”,并被貝萊德集團的首席執行官拉裡·芬克稱為“未來市場”。是以在市場層面,代币化RWAs的擴散對加密貨币投資者是一個積極的發展,除了能夠利用更高的國債收益率外,引入RWAs還為DeFi引入了更穩定的資産,并增加了該領域的抵押品多樣性。
但我們不得不把穩定币法案上升到主權國家的加密經濟布局層面來看, 在這個視角下RWA賽道會是主權國家金融與加密經濟融合的主戰場。我們看到了美國的野心,也期待着香港的布局。
備注:本文由TheprimediaDAO共研共創協作完成,主要協作者有TheprimediaDAO發起人Jerry(@ThePrimedia)和TheprimediaDAO Builder 、TigerVCDAO Investment Head BeeGee(@BeeGee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