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4年SACC系統架構師大會-劄記

        9月份的時候去北京參加了主題為“發現架構之美”的架構師大會。參加這個大會也是一種機緣巧合,有一次在網上搜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看到在CU上有人也提問了相似的問題。然後在旁邊彈出了參加SACC會議的通知。在公司的支援下和兩名同僚一起報名去參加了架構師大會。

        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去的技術交流,看看國内的同行在做些什麼。看到阿裡、騰訊和百度的雲計算或者大資料的應用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也有新興的創業公司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和技術架構的變更。其實IT行業中也是有很多的細分領域,這次去交流給我更多的沖擊是對于一些未接觸過的技術内容。在回到公司之後,我将這些所聽到看到的内容進行整理,然後和同僚分享。在某個公司開發的和我們相似産品已經做到了國内最強大,和我們在年初準備采用的技術架構和方案不謀而合,可是我們由于人力資源的限制最終還是沒有在采用,利用了其他的方案曲線救國,但是下一步我還是決定要做下去的。

       在和同僚進行完技術交流之後,自己也想了不少的問題,看别人的架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僅僅是知道了在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我可能會采用類似的方法。但是要作為一個真正強大的架構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知道國内最優秀的這些架構師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什麼,有一套什麼樣的理論來指導的思考方式。今天讀了一部分《架構風格和基于網絡的軟體架構設計》才算是豁然開朗,其實這份文檔已經在我的桌面放了很長時間了,今天才打開看,但是好酒不怕晚,這是一篇值得我反複研讀的好文章。今年的很多時候都想把自己讀到的或者悟到的東西和軟體或者計算機結合起來,例如宇宙存在時間和空間,那麼軟體的時間和空間又是什麼呢?當然就是層次結構和生命周期了。以前在上學的時候聽到一個講座,一位教授将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内容和密碼學結合起來問我們闡述密碼學的本質。其實本次參加架構師大會最大的啟發就是重新打開了自己思考之門。雖然平時在工作中,自己雖然扮演了一個技術架構的角色,但是更多的是憑感覺和經驗來做,以後一定要找到屬于自己理論支撐和思維方法。

       最終,也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努力的方向,做一個優秀的架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