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世紀晚期英國的居住狀況既是日常生活的要件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征。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民居住條件的變遷,表現在居住形式

作者:暮雲史記

中世紀晚期英國的居住狀況既是日常生活的要件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征。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民居住條件的變遷,表現在居住形式上,是長方形房屋演變為農莊式居住院落。考古發掘的村社遺址表明,中世紀早期,英格蘭地區人們居住的建築形式為長方形房屋,人和牲畜共同生活在其中,極為簡陋,環境髒亂,這種房屋僅僅能滿足人們遮風避雨的簡單需求。

至中世紀晚期,由于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傳統的長方形房屋顯然已不能滿足鄉村居民的居住要求,于是,由多個單一功能建築體構成的建築群落,即早期農莊式住宅(farmstead)開始出現。蘇塞克斯郡漢格萊屯有一處典型遺址,處于由長方形房屋向農莊式居住院落過渡時期,遺址上有13世紀建造的兩處長方形房屋的遺痕。該地14、15世紀的建築遺存已經是多個具有單獨功能的建築體,包括一處住房、一個谷倉、一個面包房和一處牛欄。15世紀末,多數農民的住宅已經不是集生産生活各種功能于一體的單獨的長方形房屋,而是由人們的住宅和農用房屋等多個單體式建築組成的農莊。

農莊式建築院落通常由三部分構成:人們的生活空間、牲畜的庇護所、農産品儲存間。諾福克郡修克斯屯發現一處14一15世紀的功能齊備的、典型的農莊式遺址,有兩處住房,一個谷倉,兩個羊棚、一個豬圈,中間的空地是庭院,這些生活生産用房組成一個農莊式住宅;院落外圍挖以深溝和隔以護欄,正面有一條道路與村莊大街相連接配接。早期農莊式住宅的明顯優點是:生産、生活、飼養、儲存等功能的建築體相對獨立,人們的生活起居、牲畜飼養、農具存放、糧倉、食品加工等都有了專門的建築空間。由長方形房屋向農莊式建築的變化,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農民住房的建築結構一般有兩種,即單層建築和雙層建築。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民不同社會階層的居住條件存在差别。多數普通農民的住房是單層多個房間,一般有3—5個房間,分為公共活動區(開放式大廳)、房間和其他輔助性房間;有的戶型是大廳在中間,兩端有側房,有的戶型是大廳在一端,另一端是側房。此類建築遺存十分豐富,肯特郡考古發掘了1370—1540年的房屋建築379處;在蘇利郡建築遺存的考證中,考古學家确定當地的小戶型民間建築,67處為1400年之前建造,417處為1400-1500年建造,表明這一時期内部劃分區域的住房在英國各地鄉村已經相當普遍。在英格蘭東部溫甯屯的建築遺址發掘中,有一處單層多房間的居住遺存,其建築布局為房屋前面有一條走廊,中間是過道,過道兩邊各有兩個房間,分别是起房間、卧室和廳堂、配房,配房一側與面包烤房相通。其内部各功能區的設計已比較完備。

富裕農民的住房建築在鄉村中比較突出,屬于雙層結構,不僅外形氣派,其内部功能也更加豐富、細化,俗稱“韋爾德式房屋”(Wealden-type houses)。此種房屋中間有一個開放式大廳,兩端分層;上層房間向前突出,下面為一封閉的走廊,既增強了底層的封閉性,同時又擴大了上層的利用空間。雙層結構的建築功能布局清楚,家庭成員的卧室位于上層房間,儲藏間、食品間和配房安排在一層,中間開闊的大廳為公共活動場所。顯然,富裕農民住房的公共活動空間與私人活動空間的劃分更加明确合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既友善、舒适、條理,又兼具私密性。

在居住環境和内部結構變化的基礎上,農民住宅的建築品質和技術普遍提高。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由草木結構變為石木結構。農民早期住房的建造簡單粗糙,在林肯郡霍恩卡斯爾附近的斯克裡斯比可以見到,俗稱“茶壺廳”(Teapot Hall)式建築。這種棚式建築通常利用直立的木柱,木柱與橫梁連在一起,覆滿草的屋頂從橫梁一直拖到地面,看上去就是一個茅草棚。到中世紀晚期,草棚式建築逐漸消失。此時堅固結實的石材和木料成為英國鄉村農民住房的主要建築材料。對建築遺存的考察證明,西部與北部鄉村的居民住房即是一些高品質的建築,地基和牆體普遍使用了堅固的石材,頂部橫梁為結實的優質木料,石闆或瓦片覆在房頂。蘇塞克斯郡漢哥萊屯的一處建築遺址,牆壁是用石英石建造,地面平整,房頂覆以石闆瓦。英格蘭有千萬幢房屋,雖曆經五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其基本結構和建築材料屹立至今。與早期的草木結構的房屋相比較,石木結構的建築堅實牢固、經久耐用,外形美觀。

中世紀晚期英國的居住狀況既是日常生活的要件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征。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民居住條件的變遷,表現在居住形式
中世紀晚期英國的居住狀況既是日常生活的要件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征。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民居住條件的變遷,表現在居住形式
中世紀晚期英國的居住狀況既是日常生活的要件之一,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表征。中世紀晚期英國農民居住條件的變遷,表現在居住形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