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查理卓别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與他同時代的巴斯特基頓,卻鮮有人知。其實在那個時代是與卓别林齊名的喜劇導演兼演員,都是大師級的人物。隻是他與卓别林的表演和導演的風格不同。
卓别林是以小流浪漢唯始終的表演,内容都帶有批判性,而基頓則是動作配合搞笑。很多情節都是在拍攝時即興發揮的。電影史上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看了他的片子,就能了解為什麼他是成龍的偶像。
前兩天看的基頓的《福爾摩斯二世》真的有驚到我。是基頓執導和主演的默片喜劇電影。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1895年10月4日—1966年2月1日),出生于美國堪薩斯州皮奎,美國默片時代演員及導演,以“冷面笑匠”著稱。
主要作品有《福爾摩斯二世》和《将軍号》《七次機會》《日落大道》《待客之道》等。1960年,獲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1966年2月1日,巴斯特·基頓去世于美國加州洛杉矶,終年70歲。
1924年的電影,100年的時光,也沒能掩蓋這部片子的光輝。特效技巧與剪輯技術成就了他非凡的想象力,與情節完美結合,到現在也毫不過時。想象不出來,在那個久遠的年代能拍出這樣高水準的電影,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情節設定上,都是非常超前的。
45分鐘的時間為觀衆帶來的快樂是無以複加的,還沒看完,你就一定會想着,把它加入到重看的影單裡。
一個鄉村電影放映員,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在他與姑娘之間産生誤會,自己不得志的時候,在放映電影時睡着了,在夢裡,實作了基頓天才般的想象力。每一個場景的切換是那麼的自然流暢,又賦予想象力。
精彩的追逐戲,對于現在的觀衆來說,也相當有吸引力。毫無疑問,成龍的電影就是在基頓的電影中尋找到靈感的,也成就了成龍電影的風格。
每一個喜歡電影的人,都應該去看看基頓的電影,他是那個時代的喜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