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齊社讀書筆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三

作者:北京傳齊
傳齊社讀書筆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三

【頓悟時刻】

1.優秀的管理者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的建立跳出傳統的概念,有效的人際關系有四個基本要求: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在一個組織中,管理者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絕不是因為他們有“與人交往的天賦”,而是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和人際關系上都注重“貢獻”,他們的工作也是以而富有成效,這也許就是所謂“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真義所在。

2.擺脫昨天。無論當時看起來如何勇敢、睿智,都有可能形成今天的困難和危機,甚至被證明是愚蠢的選擇。擺脫昨天,也就是等同放下,也是在提醒我們要專注當下。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糾結,也不為還沒有到來的未來而恐慌。這也是磨刀張在課堂上經常分享的“正念”的力量,“正念”不是正确,而是專注正在做的事情,一次隻做一件事。每一個當下都盡力做好,未來是可期的。

3.在戰時,美國政府有所作為的人,都是重視貢獻的人。他們之是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适應新職位而變,能适應不同的價值觀承諾而變。而凡是失敗的人,雖然一個個都工作得很辛苦,卻終因為他們不肯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戰,不能改變努力方向的需要而失敗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處在運動的過程當中,适時的轉變和改善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挑戰。

4.識人之所長以及用人之所長,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能。“全才”或許還沒有出現,我們所能要求自己的就是做好自己領域内,自己擅長的事情,取得成就,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作為管理者,也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問題,發揮團隊中每個人的長處,為組織的整體利益做貢獻。

5.實際上,運用上司的長處,也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将自己無法處理的問題交給上司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法,上司一般都有你沒有經曆過的經驗和處事方法,将無法處理之事由上司來完成,然後将精力集中在最想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就的希望也就越大,但是也不能任何事都交由上司處理,不然你還有存在于公司的必要麼?

6.要提升管理者的有效性,管理者不要做太多的決策.在做決定時,要通過觀察,分析,找到問題本質,建立界限,以及建立界限的條件,讓決策“瘦要有肌肉”,少即是多。有的時候能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找出規律,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重點,就能逐個擊破。

7.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時代是學霸無敵,工作後可以輕松考上進階職稱資格,智力不差了吧;跟朋友侃大山,可以天馬行空,處理問題,經常可以另辟溪徑,想象力也可謂很豐富了吧;長年浸泡網絡和書刊,常作為他人的資訊中心,知識廣度也算很突出了。但細想起來,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有效性很差的人,有想法但缺乏實踐,事業和财富都不盡人意。潛意識中,總覺得自己有才能的人卻不被上司重用,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曾經認為才能的人隻要努力就會有成果、會被重視。但事實上,正是這種錯誤的理念,沒有着重培養和改進自己做事的有效性,甚至不願去改進,讓自己陷入了“空轉”。如今,

注重學習個人管理和加強閱讀,正是為了個人做事的有效性。

8.每一位管理者的時間,都有很大部分是被浪費掉的。表面上看起來,每件事似乎都非辦不可,實際上卻毫無貢獻或貢獻太少。确實深有感觸,有時候,雜事瑣事一大堆,不停地打斷你正在幹的重要事情,一天下來,你會發現這件事毫無進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資訊化時代,微信、QQ、郵件也會引誘你,讓你中斷手中的事情。是以,你得“甩猴子”和拒絕誘惑,才能避免時間黑洞。隻要找對整塊的高效時間,哪怕隻是2個小時,堅持時間管理,一定會讓你驚喜。

9.作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對組織的貢獻,根據崗位職責充分發揮個人在崗位中的職能,在組織中使員工的工作效率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對接,以幫助員工如何實作個人和企業制定的目标。管理者如不能對企業有顯著的貢獻那麼将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權利和責任是息息相關的,權利是基于責任産生的,管理者對企業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權利自然就産生了。沒有人天生的擁有權利,隻因為他身上承載了責任。

10.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自己的長處,上級的長處,下屬的長處,而不是盯着他人的短處,一味的去看别人的短處就會使其長處得不到充分發揮。在以往實際工作當中一些同僚總是不斷的犯錯,上司者針對他的錯誤進行碎片化的指責,往往起不到改正的效果,而且屢教屢犯,似乎這種碎片化的糾正對個人已經産生了抗體,管理者為此非常頭疼。發現指責達不到改正的效果,經過反思認為有必要調整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發揮他人的長處上,并加以鼓勵。之後會發現個人的自信心明顯高于過去。做為管理者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員工所長,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員工為企業做貢獻,進而實作他個人的價值。

11.獲得效果的唯一方法隻有集中精力和長處在一個時間段去做一件事情。

規劃好時間在一個時間段内專注的處理一件事情能夠使事件的本身更有效果且個人思路清晰度明顯提升。對于一些小企業老闆經常性的同時處理幾個棘手的問題,在工作規劃上沒有厘清重要,重要而緊急,不緊急,不重要,什麼事情來了就處理什麼事情,對崗位職責分派不清晰,一些工作本來是下屬處理的,由于擔心下屬的響應速度和處理效果,怕同僚做不好,自己大包大攬,這樣既讓員工成長的慢,也會使這種問題周而複始。比如我個人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同僚的不足和問題記錄下來,找獨立的時間對同僚進行教育訓練和講解,效果要比以前碎片化的指責教導效果顯著。

1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善用有效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每個人的長處,善于做有效的決策。在中科院下屬研究空間應用所,負責整理基建檔案,之前從沒有做過甲方基建檔案的工作,特别是中科院系統對基建檔案的要求比社會上要求的更為嚴謹、細緻。開始時由于情況不熟悉、經驗不足不知如何下手,主動加班加點熟悉資料、參照前人做的檔案,模仿着整理,工作效率依然不是很高。于是,請求上司協調專家,請教專家給予指導,尤其是學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後,按專家指導的“中科院建檔規範”梳理脈絡、厘清主次,終于順利完成了任務。

13.原則上,一位管理者的時間,絕不能讓開會占用太多。會議太多,表示職位結構不當,也表示機關設定不當。會議太多,表示本應由一個職位或一個機關做的工作,分散到幾個職位或幾個機關去了,同時表示職責混亂以及未能将資訊傳送給需要的人員。會議多的确是組織制度和流程不健全導緻的,我們過去經常把各個合作方都叫過來開會,發現效率低也未必能解決問題,後來要求開會必須有議題,必須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注明參加人員,這樣就高效解決問題了。會議多還會影響流程,基建管理最講究的是流程。如果流程不到位,出了問題一定是管理者的問題,如果按流程做了,出了問題大家可以一起分析找原因,而不是讓某一個管理者去承擔。

14.“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要事優先”原則。作為機關的基建管理者,我接觸的人很多,對内有機關内部的同僚,對外有政府各相關部門、設計、監理、造價咨詢、裝置和材料廠家及施工機關等等。為了不耽誤工作,手機24小時開機,誰都可以來找我。為此,我整天忙忙碌碌的好像還不出活。看了《卓有成效管理者》分析的時間管理很受啟發,我将自己的時間做了記錄,發現有些接待和會議可以讓負責相關專業的下屬或者合作方去做,我隻聽彙報再幫他們出主意解決;将重要的事安排整塊的時間去分析解決。這樣下來我忽然發現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再那麼忙忙碌碌了,而且原來經常互相抱怨的現象消失了!一本好書真是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們的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