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劉永好:我問ChatGPT的第一個問題是……

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
對話劉永好:我問ChatGPT的第一個問題是……
新希望的“煥新”,就是“在老主業和新主業的切換和協作上做文章”。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編輯|周春林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如果要問這位72歲、生活簡樸、遠離煙酒和麻将的四川籍老人有什麼愛好,恐怕沒有比觀察、思考新事物更讓他感到興奮的了。當然,思考背後,還有“快半步”的行動。

過去這半年,劉永好迷上了“ChatGPT”。這項新技術的“聰明程度”,讓他眼前一亮:

“很多大學生講,他們寫作業或者寫論文,通過ChatGPT寫的比自己好得多。繪畫的話,隻要告訴機器要什麼樣的畫,它馬上就能給你畫出來,而且符合你的要求和審美觀。相比原來的機器人,這個‘大腦’變得越來越完美,而且已經超越了人類的記憶能力和反應速度。”

年初,OpenAI公司釋出的相關消息剛傳到國内,劉永好就注意到了。很快,他召集公司技術部門,強調重點研究,“趕緊用上”。深感新鮮的同時,他發現,經過大資料訓練後,現在的人工智能所能解決問題的高度和廣度,已遠超從前。更重要的是,“它正在迅速改變世界”。

如一位曆盡風浪的老船長,劉永好敏銳感覺到,新技術落地有可能給新希望以及它所在的農業和食品——這一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密集領域,帶來變革甚至颠覆的更多可能。在他看來,光有非常聰明的“大腦”遠遠不夠,還需要落地和實施。

“機器人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快,無論是工業、醫療還是服務類、遊戲類機器人,都已在各自領域有了一定基礎。對于農牧食品企業,不管是裝配線上的人,屠宰場裡的人,還是汽車制造廠裡面的機床加勞工員,這些人能否用機器人來協作,來解放人,讓生産效率更高?”

被繁複勞動“解放出來”的人類會做什麼?這是劉永好關注的另一重點。他相信,那時候整個社會都将會變,人類有可能去做更有情懷的事,更多享受的事,更多能夠駕馭理想的事,更多飛躍的事。“就像馬斯克考慮如何到火星上定居,也有人在考量用什麼方式能活到240歲。”

過去半年,人工智能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新一輪技術變革重構人類智慧想象,産業轉型蓄勢待發。劉永好敦促企業,必須适應、跟進,有所考量,“一旦技術成熟或者有所突破,我們要在我們熟悉和擅長的領域裡成為這項技術應用的先行者。如果真能實作,我們也算參與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對話劉永好:我問ChatGPT的第一個問題是……

來源:視覺中國

1982年,新希望從養殖起家。40年間,公司已發展成擁有“從田園到餐桌”全産業鍊的世界500強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700億元,2022年飼料産銷量世界第一。外界很關注,新希望及其創始人劉永好,到底做對了什麼?從掌舵者的學習和行動能力中,或可見一斑。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對劉永好的學習能力印象深刻。在新希望40周年傳記《煥新》的序言中他提到,劉永好每次與他讨論的,都是最新的技術和企業案例,“他對新事物和市場的敏銳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方洪波說,不同于外界印象,他所知道的永好董事長和新希望有着另一面——不可思議的活力和創新力。“很難想象,他們2000多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年齡30多歲;也很難想象,他們在波士頓等十幾個科研高地建了研究所,并且已經将數字化精益管理應用在多個場景。”

當衆多傳統企業死于轉型時,新希望的轉型是傳統企業依靠科技武器和制度創新成功謀變的經典案例。

對于新老賽道的把握,劉永好認為,老賽道規模很大,很傳統,又是社會的剛需,要用新技術和新制度來變革和煥新;而新賽道要用新機制、新科技、新思維、新辦法去快速搶市場。“這兩個賽道都叫我們的主業,一個是老主業,一個是新主業,煥新就是在老主業和新主業的切換和協作上做文章。”

在《煥新》序言中,作為劉永好的女兒和接班人,劉暢談到“四十不惑”,她說,“不惑的意思是不再感到迷惑。雖然今天我依舊有許多疑問和迷惑,但方向卻日漸清晰、堅定。……今天的新希望已經找到了一條适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2022年是新希望集團成立40周年,主題詞是“I hope(我希望)”。在劉永好看來,企業和企業家都是時代的産物。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企業家精神裡面的“堅韌、吃苦、拼搏”這些核心不會變。此外,他還強調了尋找和把握趨勢的重要。

劉永好關心的,不僅是剛過不惑之年的新希望要往何處去,還有下一個40年,下下個40年,新希望又是一番怎樣的圖景。他希望幫助公司做一些規劃和培養工作。“人家都說做百年老店難,我們要争取做120年,當然是更難的了,但這是我們的希望。”劉永好說。

以下為《中國企業家》與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對話精選:

談煥新:四十“不惑”

《中國企業家》:《煥新》這本書讓我們想到了微軟的納德拉,他有本書叫《重新整理》,這兩本書講的都是關于“新”的故事。“新”是一個常識,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家成熟的公司如何才能走向“新”?

劉永好:所謂成熟,可能是說一個人年紀比較老了,或者是一個組織比較臃腫了。對于有類似大企業病的公司來說,關鍵是一定要變,要調整,要有新的思維和戰略考量、新的組織體系、新的激勵辦法,來使得公司更有活力。這是必須的。

《中國企業家》:《煥新》這本書完成是在2022年,正值新希望成立40周年。去年,新希望側重的是總結,到了今年,新希望41歲了,您會不會花更多的精力往前看,思考下一個40年怎麼辦?

劉永好:新希望走過40年了,幾乎與國家的改革開放同步。這40年來有不少的企業曾經興旺過,也有好多企業都不見了,而我們今天還在,我覺得這本身就不容易。下一個40年怎麼走?我們現在也在思考。但顯然下個40年不可能在我的上司下,或者我也許還能看得見。

我今年70多歲了,再過40年,就是110多歲。或許科技進步了,那個時候人能夠活150歲了,但是我想我活到150歲有難度。是以現在我們希望做一些規劃和培養工作,使得集團能走過下一個40年。甚至我們還考慮,有沒有可能過了下一個40年以後,還有下下個40年。

假如說有三個40年的話,公司就120年了。人家都說做百年老店難,我們要争取做120年,當然是更難的了。

我們所從事的農業和食品這個領域,已經有數千年的曆史了。有人說這個領域是個萬歲的産業,不管怎麼樣,人總是要吃飯的,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和蛋白很多來源于農業。當然有可能再過10年100年以後,很多的吃的東西不一定是土地直接生長出來的,有可能通過工業化,新的科技進步來創造新的品種。但是我相信不管怎麼樣,農業和食品業是必須的,總是需要有一些人去做的。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很多年,有一些優勢了,我想堅守下去總是對的。

《中國企業家》:按人的年齡來說,“四十不惑”,作為公司來說,站在第一個40年的節點上,不惑的地方是什麼?還有沒有一些疑惑?

劉永好:這40年裡我們的企業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的國家也發生了更大的變化。40年前,國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溫飽問題是第一要務,很多産品供不應求,隻要你有産品總是能賣得出去。而今天,幾乎主要的産品都是供過于求的狀态,更多的是怎樣占領市場的心智,要叩問自己:你的産品品質更好嗎?品牌更好嗎?價格更優嗎?口味更好嗎?

總之,在供過于求的衆多産品中,你要讓老百姓相信你、認同你、買你的産品,這是巨大的變化。我們是比較幸運的,恰好遇到國家改革開放,開始創業。那個時候隻要你有膽量,認真去做,一定能取得成就,而不管你是不是有文化、是不是學曆多高、是不是特别聰明。而今天,光有膽子和勤奮遠遠不夠。你還要有智慧,懂品牌建設,有政策觀念,還要考慮大勢。條件更多了,但創業也更不容易了。

談學習能力:學習失敗,避免自己失敗

《中國企業家》:在企業家群體中,您屬于很愛學習的一類人。您平時如何保持知識體系的自我更新?

劉永好:現在越來越多科技型企業的創業者,老闆是碩士、博士,有的還是海外留學回來的。我很慚愧,念的書不多,1967年好不容易考上一個國中,後邊進了一個中專,在中專裡面認真學習,但畢竟還是差了一些。後邊恢複聯考,我參與了考試。但那個時候,我的年齡比較大了,對于學問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是以就大膽去創業了。

其實我還是很驕傲的,因為我一邊創業,一邊還在自學。那時候,我上了當地的廣播電視大學。有人說我是清華的,有人說我是哈佛的,而我的學校是培養學生最多、最廣泛,也最接地氣的。

《中國企業家》:最近幾年,您個人的學習狀态怎麼樣?

劉永好:我的學習狀态還是挺好的。我喜歡與人溝通,與人交流,喜歡到一些成功的企業去看看,或者拜訪一些曾經成功過正在遇到困難的企業,去看看他們面臨什麼問題。通過這些方式,我能從中找到一些經驗,為我所用。

相對于學習成功,我覺得學習失敗、盡量避免自己的失敗更重要。一個企業像我們,經過了40多年的創業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功,但在過程中也有好多的坎,掉到河裡、塘裡、海裡的情況都有,怎麼還能爬得起來,這些都是經驗或者能力。

當一個人見證過了、走過了更多的坑,掉了更多的河、海以後,他就更成熟了,經驗就更多了,就更豐滿了。再遇到這樣的事,他可能就不會掉下去,或者爬起來的速度更快一些。我覺得學習失敗是很有價值的。

談人工智能:光有非常聰明的“大腦”遠遠不夠,還需要實施

《中國企業家》:您最近學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什麼?

劉永好:我注意到最近這半年人工智能領域的變化。這個領域誕生了OpenAI公司,ChatGPT幾乎達到了人的智慧水準。現在很多大學生講,他們寫作業或者寫論文通過ChatGPT,寫的比自己好得多。

比如翻譯,機器能翻譯得更準,而且能夠翻譯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種語言;繪畫的話,隻要告訴機器要什麼樣的畫,馬上就能給你畫出來,而且符合你的要求和審美觀。

經過大資料訓練後,現在的人工智能解決問題的高度和廣度,是以前的人工智能所達不到的。

我的了解是機器人的“大腦”原來比較笨,但通過大資料高強度的集中訓練,它變得越來越聰明。見識多了,掉的坑多了,取得的成就多了,就更自信了,更有辦法和主意了,能夠聽得懂人的話了。“大腦”變得越來越完美,而且它已經超越了人類的記憶能力和反應速度。

一個人的專業度是有限的,有可能他寫文章、演講可以,但是他不一定會操作機器、寫代碼。但是人工智能既能夠寫代碼,又能操作機器,還能夠講故事,演奏音樂,把若幹人的共性集中到一個“大腦”上,我覺得這非常重要,它正在迅速改變世界。

《中國企業家》:這一領域的劇烈變化,有沒有給您帶來啟發?

劉永好:我認為光有非常聰明的“大腦”遠遠不夠,還需要實施。

拿我們食品企業來講,雞肉、豬肉的分割、包裝、篩選、搬運都有不同的人工,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我們新希望就有十幾萬員工,有好多人做着這些最基礎的工作,簡單又初級,盡管有一定的自動化,但本質還是重複勞動。

不管是裝配線上的人,屠宰場裡的人,還是汽車制造廠裡面的機床加勞工員,這些人能否用機器人來協作,來解放人,讓生産效率更高?機器人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快,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還是服務類機器人、遊戲類機器人,都已經在各自不同的領域有一定的基礎了。

如果技術落地,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是,多數工作都可以用智慧大腦指揮下的智慧機器人來實施。那人類做什麼?我們必須考慮這樣的事。我們的企業必須适應、跟進,有所考量,找相關的人進行研究,一旦技術成熟或者技術突破,我們要在領域裡成為先行者。

對話劉永好:我問ChatGPT的第一個問題是……

來源:視覺中國

如果真能實作,我們也算參與了社會的進步。這就是硬核科技所帶來的時代進步,未來企業必須對這個領域有所認識、積極跟進和推動,否則被淘汰了都不知道。那個時候整個社會都将會變,人類有可能去做更有情懷的事,做更多享受的事,做更多能夠駕馭理想的事,做更多飛躍的事。就像馬斯克在考慮如何到火星上定居,有人在考量用什麼方式能活到240歲。

《中國企業家》:能感覺到您對人工智能的興奮,動力從何而來?

劉永好:我們的企業是做農産業的,做食品的,已經有相當的規模,産值也不低,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效率相對比較低,勞動力密集,那怎麼才有競争力?大家說用科技、要創新,科技創新怎麼創?往什麼方向創?這方面就要求企業必須跟進趨勢、努力學習。

我年齡大一些,公司有一批年輕同學,他們很努力,很勤奮,對社會、對組織、對網際網路的認識都比我強,我閑着沒事就到處看看,去學習。我的企業家朋友比較多,有機會去向他們學習讨教,通過朋友之間或者是業務之間的關系。學習這些新的科技、新的趨勢,新的發展、新的動向可能是我的一個興奮點、興趣點,我也很高興,很幸福。

我也會看很多的書,關注社會變化、科技進步、市場進步和競争力的變化,這隻是一方面。書往往記載的是時間長一點的事情,而網絡記載時間近一點的事兒,或者正在發生的事兒,跟年輕人在一起交流讨論是現在的事,是以我喜歡跟年輕人、創業者、優秀的企業家、科技的先行者一塊兒交流今天的事兒。對于曆史我研究的并不多,我更感興趣的是今天和昨天發生的事,根據它們去考量、去推測、去研究、去判斷、去跟進未來的趨勢,我覺得更有價值。

《中國企業家》:您自己用過ChatGPT嗎?有沒有在上面問一兩個問題?

劉永好:那當然。OpenAI公司的ChatGPT推出沒幾天,非常火,剛有報道我就看見了,然後我就要求,公司的數字科技部門馬上跟進,看看通過什麼方法能夠用得上。

我們海外有很多公司,他們給我一個手機,我說我必須要試一試,就用中文對它說話,首先說了“新希望”三個字,它馬上就說:新希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狀态,是一種對未來的期盼,大概是這樣的;但我又說“中國新希望公司”(因為國際上還有其他公司),它回答:中國新希望公司在中國是一個大的企業,是一個有曆史的企業,是一個從事農業和食品的企業,是一個飼料生産第一的企業;我再問它新希望新項目在做什麼,回答是農産品、食品、養豬什麼各種各樣的,基本是正确的。而且它可以用英文回答,準确度更高,來得更快,用中文稍微慢一點,内容沒那麼豐富。

這确實了不起,我要求公司一部分人先研究它、跟進它。

談科技創新:用高科技來武裝

《中國企業家》:可否舉個例子,新希望如何通過科技手段來實作“煥新”?

劉永好:新希望旗下有一家企業從事冷鍊物流,從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把它定位于一家科技型的大資料公司,就是讓冷鍊物流的所有環節線上:冷鍊車線上、車上的貨物線上、物流相關人員線上、庫線上。一切全都線上,就意味着資料是即時的,意味着我知道整個過程。既要線上看得見,并且要時時去把握它,推動它産生價值。

這家公司叫鮮生活冷鍊物流,下面還成立了一個叫“運荔枝”的數字科技公司,一開始就是上百人的規模,到現在是兩三百人,做了4年,全是一些工程師在研究數字化。到今天我們的冷鍊物流差不多有200億規模,有人告訴我,它是中國冷鍊物流的頭部企業,過去這幾年幾乎每年都是翻倍的成長。

新希望有乳業工廠、食品工廠,必須有冷鍊配送、有車、有倉儲,以前這些業務共用一個成本中心,有時候閑着,有時候又不夠,很不科學,經常送貨時一個車裝不了多少,但是必須要送。我們就想把自己的各個環節,大概有10個億左右的銷售規模,集中起來成立一個公司,用新的合夥人機制,用科技來武裝。

《中國企業家》:用科技來武裝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難題?

劉永好:我們解決了幾個問題:第一,選準一個賽道。

中國冷鍊物流現在比較弱,我們判定今後會有一個大發展,因為消費更新,人們的生活方式變了。以前都是家家戶戶在家裡做飯,現在的年輕人做飯的少了,都是手機一點,外賣就到了。這種生活方式是不可逆的,并且影響的人越來越多,生産食品的我們必須适應它。怎麼辦?比如預制菜,中央大廚房,今天很多公司都在做。我們本來就是生産食品的,有供應鍊,有産業體系,食品品質能得到控制,而冷鍊物流領域還沒有一個非常強的公司,這就是大賽道。

第二,它一定會快速發展;第三,還沒有頭部企業;第四,有沒有可能我們争做頭部企業。

要做頭部企業我們該怎麼辦呢?第一,我們起步早,大概五六年前開始起步,那個時候還算好,一年銷售大概有十來個億。我們把自己的冷鍊車、倉儲業務剝離出來,放到新公司裡面;第二必須用新的機制。原有大企業裡層層審批太慢了,用合夥人機制要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指揮,讓年輕人到第一線,利益連接配接既是管理者,又是企業家;第三,一定要用高科技來武裝。我們成立的運荔枝是數字化公司,堅持了幾年下來,現在數字科技能力已經是一流的了;第四,以我們自己的十來億銷售為基礎,盡可能向全國輻射發展。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提出每年倍增的目标。這幾個思路目前看來都對,我們大概就是一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從10億增長到30多億,再到六七十億,到百來億,到二百來億,就是5年時間。

《中國企業家》:具體行動路線是什麼?

劉永好: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根據要求來配備一切資源,包括用最優秀的人。我們的乳業總裁市場觀念強,做過上司,有戰功、有能力、有經驗,想幹事,就讓他做。第二,無論面向内部還是市場,把最優秀的一幫人找過來。第三,通過加盟合夥的方式,整合一些航道裡面最優秀的企業,現在我們差不多全中國50家分公司都是合夥制企業,都是股權連接配接。

第四,我們用大資料武裝的數字化體系來做車的調配、庫的管理和物的跟蹤,這極大地友善了我們分析痛點。痛點是什麼?很多餐飲公司、連鎖品牌企業都是龍頭企業,他們要的是第一能夠保證及時供應,第二品質一定要保證,這點最難,第三要随時監控品質,路途上有沒有被污染,有沒有調包。我們就針對痛點,用數字化能力解決這幾個問題。所有的人車貨全線上,看得見,他就放心了。加上我們是生産食品企業,從源頭對品質有最好的保證;我們還能夠守時送達,又有品牌的背書,那麼當然他們就願意跟我們簽合同,拿到大訂單。

這個時候反過來看,誰在幫他們運輸?結果發現全中國25萬輛冷鍊物流車,絕大多數司機是個體戶,一對夫婦買了一兩輛車自己開。他們也很難,為了找業務要拉關系,今天可以運,明天運經常又不滿。我們說你不用找了,我給你,你隻需要把車改造成符合我們标準的就行。

告别網際網路傳統打法:根本不燒錢

《中國企業家》:什麼叫符合新希望的标準?新希望最終想建立一套什麼樣的打法?

劉永好:第一你的控制系統跟我們連接配接;第二車況要求必須高,不能出差錯;第三按照我們的規則來做。你不夠标準,我們可以專門定制給你,比你去買還便宜,金融機構還可以提供一些支援。他們很高興,更重要的是不用去找業務了。

就像滴滴打車一樣,你注冊登記符合标準以後,每天早上起床,一按手機就開工了,馬上運荔枝系統告訴你:去離你家300米的工廠拉什麼東西,去離你家500米處去拉什麼東西,最近的東西全部配在一起,然後要拉到數字控制算好的一個指定的地方,最節約,效率最高,滿載率更高,又及時,而且整個過程看得見。

對于廠家來說,我的貨在哪裡、出發沒有、中途是不是停了,大資料、智能化搞得明明白白的。對于個體司機來說,參加一個組織體系以後,貨源有保證了,業務飽滿了,錢的話都是人家給你的,通過這邊轉了一道基本上不賺你的錢,我們要的是規模的效益。投資也高不了多少,就是配置更好的車、安更好的控制體系。但通過參加我們的組織能夠增加20%的收入,為什麼不幹呢?

《中國企業家》:這個過程中,收支如何保證?相比傳統的網際網路打法,傳統産業有何不同?您有何經驗?

劉永好:比如冷凍庫的建設,成本高,要很多錢。我們先自己建了一些标準的示範庫,還是覺得太重了,建不起,後面發現有的公司建了好多的庫都閑置着,我們就跟他們談租用,到今天就變成了:貨是别人的,庫是别人的,車是别人的,我們是一個數字化的全鍊條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服務者。

在這種格局下,我們告别了傳統的網際網路打法:首先我們根本不燒錢,是以幾乎沒有大虧。一開始的時候稍微有些成本,到現在不但打平,每年還有一些利潤,往後走利潤越來越高。我不是燒錢來的,而是根據産業發展的自身的規律逐漸壘上來的,這樣做以後不但冷鍊物流問題解決了,而且很多廠家讓我們幫他們做采購,因為我們有管道,這就是商流服務了。

另外有些客戶對調味品有很多需求,問我們是不是可以幫忙配,我們就生産了各種各樣的調味品;還有些加工需求,中央廚房也帶動了。其實産業鍊的互動進步,這些事兒我們的草根知本在做,裡面好多産業就是這樣做起來的。

這就是我們的學習之道:首先要注意形勢變化,尤其是年輕人所引領的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生活消費習慣的變化;然後以适應這樣的變化為原則來進行組織調整,應對新的格局,解決組織的問題,資金的問題,科技的問題,體系的問題。我們有一批年輕人就在做這些事,那麼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鼓勵,發現有機會,就建議他們去嘗試。

關于公司未來:變化是漸進的,新老賽道都是主業

《中國企業家》:很多人對新希望的印象過于傳統,覺得是一家做飼料的、養豬養雞的公司。在你心目中,對新希望的描述應該是什麼?

劉永好:新希望是做農業的公司,做食品的公司,做養殖的公司,誰都知道我們飼料做得最多,全球都是最頂級的;我們也養豬、養雞、養鴨、養牛,同時也生産肉蛋奶産品。這是我們一直做的事,有40多年曆史了,一步步走過來的,比較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在傳統産業苦苦耕耘,有十幾萬人的規模,全産業鍊覆寫。

對話劉永好:我問ChatGPT的第一個問題是……

來源:視覺中國

但是對一個公司來說,時間久了,公司大了,産業的傳統性也決定了它一定會得大公司病。人多了組織多了,我們在全國各地有幾百家工廠,而且老同志也不少,效率不夠高,決策比較慢,創新不足,跟不上市場和形勢的變化,這是肯定的。

是以說我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對這家傳統的有曆史的公司進行變革,希望組織更年輕化;第二是用更多的科技來武裝企業;第三是讓配置設定機制更靈活更有序;第四是強調企業的文化和社會責任。

這種變化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因為你有10多萬人,那麼大的體系,變化很困難,但必須得變。我們讓它慢慢地變,而且市場也在變化,養殖行業受“豬周期”影響波動又大,一會賺錢了,一會虧損了,也是不容易的。

我們騰出一隻手來抓一些創新的發展,例如成立草根知本,這幾年圍繞農業食品的一些新的趨勢、新的變化、新的格局,做一些适應新的生活方式和生産方式的産業及産品,包括剛才講的冷鍊物流、預制菜、調味品、休閑食品、植物肉等。現在看起來的話,總體是成功的。草根知本剛剛成立8周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應該說可喜可賀。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大家有自信,有方向了,我們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到前面了,組織也更有活力,更有戰鬥力,而且看得見未來一定會成長。這中間也有過波折,一開始創業難,第二年又虧損,規模也上不來,也會擔心紅旗能夠扛多久。現在逐漸走過來了,我認為也是新發展。

不管是老賽道還是新賽道,都很重要。因為老的賽道規模很大,很傳統,要變革;而新的賽道要用新的機制、新的科技、新的思維、新的辦法去快速搶市場。這兩個賽道都叫我們的主業,可以說一個是老主業,一個是新主業,煥新就是在老主業和新主業的切換上做文章。

《中國企業家》:去年您曾發起一個倡議,設立企業家日。任何時間,我們都呼籲企業家精神,在這個時代,您對企業家精神的了解是什麼?

劉永好:我了解的企業家精神,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段含義是不同的。

創業初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你要有膽量,認真去做,不怕吃苦,企業家精神就展現在膽量和吃苦、拼搏上。今天的産品幾乎過剩了,包括海内外形勢和今年的消費狀況,大家的壓力也特别大,這個時候更要有信心,要有硬核的科技,另外還要把握消費的趨勢。但企業家精神裡面的堅韌、吃苦、拼搏,這些核心不會變。

另外企業家精神還有一點是尋找和把握趨勢。趨勢是什麼?現在大家都覺得新能源迅猛發展,是不是可以去做太陽能?這肯定是趨勢,問題是多晶矽、單晶矽去年的價格大概是将近30萬一噸,而今天的價格6萬一噸。你行動得早,成本能夠控制,以前賺的錢能頂得住,新進去的話,也沒有跟上趨勢,有可能變成你的墳場。

另外,今天有很多人講産品品牌。品牌當然重要,它決定了你的産品好不好銷,其實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品牌,就是你能不能夠認準趨勢,堅決跟進,得到社會、市場、合作夥伴和政府的認同,能夠在新的趨勢裡面保持前行。當你企業的品牌硬,産品品牌硬,你一定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