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蘭.德波頓曾說:“你越不喜歡一個人,你越能夠信心百倍,然後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去吸引對方,強烈的欲望,可以讓人喪失了愛情遊戲裡的漫不經心。”
人們常說在感情裡誰認真誰就輸了,對于愛情的确是這樣一個不太公平的真理,因為真正愛一個人,我們總會想把最完美的品質展現給對方,而不愛一個人,自我在對方心目中的定義,俨然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人們喜歡關注“怎樣才算愛的話題”,愛好在各種小細節,小試探中找答案,實際上,一個人的愛藏在認真中,而不愛,都藏在了被動裡。
“被動”就是愛情裡最大的漫不經心,被動裡藏着的是忽視和不在意,一個在感情裡被動的人,往往是因為他還未曾真正深愛。
愛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網易雲熱評寫道:喜歡一個人,就算嘴巴不說出來,也會從眼睛裡跑出來。
愛一個人不僅僅是愛的本身,愛的本質其實是改變,知乎上有人曾說“原來喜歡一個人,第一感覺是好自卑。”
愛情對于一個人的人生來說是非常積極的東西,一段好的感情,往往能夠讓一個人改頭換面,因為在愛與被愛中,人不再是單獨的個體,在這個世界上有個注視着你的人,會促使你走向更完美的自己。
在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中》平凡的小水愛上了學校最優秀帥氣的學長阿亮,為了能夠配得上學長,她默默努力改變自己,她參加舞蹈社、話劇社、去挑戰音樂指揮、努力學習,都是為了靠近阿亮學長。
也正如小水所說:“學長就像我生命的靈感,他讓我了解愛的積極意義,就是我一直前進的動力,讓我有今天的成績。”
真愛的意義其實就是不斷為了深愛的人成就自己,這是一個主動地改變過程,并且在感情中越是主動的人越是愛得認真,而那些不愛,也往往都藏在被動裡。
“被動”的親近感
真正的愛情是什麼樣呢?有人說那就是:心與心的距離,就會拉近身體與身體的距離,那情不自禁的靠近,就是心的靠攏,就是情的交融。”
對于戀人而言,語言的交流是最低級的,人們通常會通過各種肢體接觸來表達愛意,比如擁抱、撫摸、接吻等。
而心理學家提出"安全距離"概念中提到,不同的關系取決于距離的親疏,是以兩個人的親近感其實表露了對方對待這份感情的深度。
在電影《無問西東》中淑芬和許伯常婚後沒有親密行為,許伯常對誰都是和藹可親的樣子,唯獨對淑芬冷眼旁觀。
淑芬幻想着用自我的付出和溫情挽救兩人的感情,但最終換來的還是丈夫的冷漠,她說:"結婚這麼多年,家裡的東西分的清清楚楚,我把你的杯子摔了,你甯肯用你自己的碗喝水也不願用我的杯子,你讓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感情裡的兩個人相處,如果互相深愛,則是一種雙向奔赴的狀态,當一個人總是在被動地親近對方,隻能說明他對這份感情的厭倦和無愛。
解決沖突的态度關乎情深
在疫情期間,離婚率飙升登上各大網線熱搜,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離婚火爆的現象,疫情讓人們足不出戶,真正"朝夕相處",随之而來的不是更加穩固的親密關系,反而生出諸多的沖突。
兩人在一起相處首先學會愛,其次學會解決沖突,而在"解決沖突"這一問題上實際展現的是彼此感情經營的能力,和對待感情的認真度。
兩個人剛在一起的時候浪漫激情,遇見問題沖突都願意主動退讓,這是因為愛,而日子久了,愛情趨于平淡,面對沖突常常勢均力敵,不願低頭,這是就對感情的淡漠。
因為真愛永遠是積極的,一個真心看待愛情的人會把經營感情當做責任,在解決問題的态度上往往更加積極,愛一個人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是願意為了任何幸福的結局付諸行動。
在很多情侶身上不難看出,感情裡往往那些先低頭認錯的人愛的越深,第一他們不想失去對方,第二他們願意當主動付出的人,而一切都是基于愛。
反而那些被動的人,面對愛情有恃無恐,更多的是在感情裡盡占上風的嚣張,人們常說"愛情誰先認真誰就輸了"實際上愛情是"誰先主動誰就認真了"。
好的愛情是一場雙向奔赴,一種平衡關系,當天平失衡,一個人的"不愛"其實就藏在被動裡。
The End -
作者 | 心理咨詢師付東升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
微信公衆号:戀愛婚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