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暑期創作大賽#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作者:洞見yangtuo

像富人一樣思考,培養成為富人的習慣。

《腦袋決定錢袋》中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可:

“貧窮是一種思想障礙,而不是一種經濟狀态;富人最大的資産不是他賬戶上的數字,而是他與衆不同的思考方式。”

很多時候,讓一個人陷入貧窮的,不是經濟上的困頓,而是思維上的牢籠。

洞見君總結了7個富人思維,請朋友們逼自己練成。

01

情緒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曾受邀到華盛頓大學進行演講,有個學生問:

“你們是怎麼做到比上帝還要富有的?”

巴菲特回答:“答案很簡單,成功與智商無關,關鍵在于理智。”

比爾·蓋茨說:“我非常贊同巴菲特的觀點,掌控情緒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功。”

不難發現,越是厲害的人,往往越懂得控制情緒。

我想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曆:

遇到蠻橫無理的客戶,情緒上頭的時候出言頂撞,結果搞砸了合作;

接到一項任務就開始唉聲歎氣,還沒開始幹,就背負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作家胡夫蘭德說: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往往就是過度的情緒。

真正聰明的人秉持事在人先的原則,遇事先處理事情,再處理情緒。

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格局。

02

社交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在《百家講壇》中,主講人趙玉平提出過一個問題:

一隻鶴立于雞群中,是鶴比較難受,還是那群雞比較難受?

有人說,鶴進雞群,是一場降維打擊。鶴才不會難受呢,隻有那群雞會在它面前自卑。

可趙玉平老師卻說:鶴立雞群,最終的結果隻有兩個,要麼被雞群逼死,要麼隻能被雞群同化。

其實這兩種觀點,也是窮人社交和富人社交最大的差別。

圈子是有同化作用的,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向下社交,或許能得到短暫的優越感,卻也意味着永遠停留在雞群。

選擇與高人為伍,或許一開始會面臨痛苦打擊,最終受益的一定是自己。

就如猶太聖典《塔木德》中的那句話: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裡。

03

工作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經濟學人》發表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了一個很反常的現象:

近30年來,中産和貧困階級的工作時間在大幅下降,而精英和富人的工作時間卻在大幅提升。

50%以上的億萬富翁,每周的工作時間超過65個小時。

産生這樣的原因,有兩個:

窮人更關心時間産出比,認為工作就是出賣時間。

如果報酬不到位,上班摸魚,下班躺平,便是他們最好的反抗方式。

富人則認為工作的本質是創造價值。

不斷在工作中精進自己,久而久之,自然會帶來更多收入。

經濟學教授薛兆豐說過一句話:人,永遠在為自己的履歷打工。

當你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去經營,你現在努力的每一分鐘,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增值。

04

理财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看過一個統計資料:

在美國,彩票中獎者的破産率高達75%,每年12名中獎人員中有9人破産。

大多數頭獎獲得者會在中獎後不到五年,因揮霍無度再次陷入窮困。

不懂得管理金錢的人,遲早會被金錢抛棄。

同一筆資産,不同的運用方式,結果天差地别。

你拿來投資學習,會增值能力;你拿來投資理财,會收獲财富。

但如果你隻會吃喝玩樂、沉溺在放縱的欲望中,最終結果必然是消耗了自己,也揮霍了财富。

社會研究專家托馬斯·斯坦利曾搜集過北美千萬富翁的資料,研究他們的背景和緻富過程。

結果發現:有錢人更善于運用金錢。

會掙錢是一種能力,如何管理金錢,才更見本事。

05

行動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作家馬銀春在《不做金錢的奴隸》中講過一個故事。

有對兄弟,同時看到了鞋子商機,決定每人辦一家鞋廠。

哥哥說幹就幹,立馬請來師傅勞工,購買機器原料,不出半個月,就把産品推向了市場。

弟弟則躊躇不決:那麼多鞋廠,怎麼與其他人競争?如果失敗了,虧空怎麼填補?

他猶豫觀望,哥哥銷路不通,資金周轉不靈時,他暗自慶幸;

當哥哥打開銷路,賺得盆滿缽滿時,他又後悔不疊。

最後,哥哥在全國建起龐大的行銷網絡,而他依舊在原地打轉。

《黑天鵝》中有句話:擋在你面前的,隻有你自己。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

06

欲望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看過一段關于延遲滿足的表述,覺得很有意思。

推遲滿足感,不是不貪圖安逸,隻是重新設定了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到痛苦;然後,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才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低級欲望靠放縱,頂級欲望靠煎熬。

越是富有的階層,越擅長克制自己享樂的欲望。

别人沉迷于追劇、打遊戲時,他們在讀書、看報,了解時事資訊;

别人熬夜遊走于各種酒會派對時,他們在逼自己學習最先進的财富理念。

欲望,是人為的貧窮。

你的欲望在哪個層次,财富就在哪個層級。

07

堅持

7個“富人思維”,讓你越來越值錢

一張足夠大的0.04mm普通紙張,将其反複對折64次,大概會有多高?

很多人覺得,一張薄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紙,再怎麼折,10米、20米已經是極限了。

然而,如果你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其高度有166020696萬公裡,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裡。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擁有複利思維的人,會結合當下價值和未來複利,做長期而正确的事。

比如讀書複利,作家李笑來在新東方當了7年的英語老師,每天雷打不動看書2小時。

後來,他出書、開專欄,分享自己的所學知識,短短5個月,就獲得了令人豔羨的收入。

比如健康複利,“硬核大爺”張全通從31歲開始,每天慢跑2公裡,遊泳半個小時,整整堅持了49年。

如今80歲的他,不僅樣貌身材比同齡人年輕,精神力、記憶力也遠超同齡人。

生活中,我們總想追求短和快,最好今天行動了,明天就能看到結果。

可沒有量的積累,哪有質的飛躍。

有些事,或許一兩天看不到結果,但長此以往,它必然會為你帶來豐厚的回報。

作家曾驿翔說:窮人窮口袋,富人富腦袋。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口袋沒錢,而是腦袋空空。

學會和富人一樣思考,培養成為富人的習慣,你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