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恒心
來源|博望财經
人工智能概念又迎來了利好。
7月13日,國家網信辦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治理、服務規範、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做出明确規定,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資料來源:國家網信辦官網。
上述辦法的正式推出,展現了現階段監管機構對人工智能發展與風險并重的态度,将初步建立起大陸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監管體系。
受此影響,釋出後的首個交易日A股人工智能題材股全面反彈,AI算力、伺服器以及資訊安全等相關概念股大幅上漲,部分更是直接漲停。
人工智能還能火多久?
01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下,人工智能行業一片大好
自2017年12月入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以來,人工智能就飽受各界關注,今年以來更是在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帶動下掀起了熱潮,從全球卷到中國,也從科技行業蔓延到各行各業。
為了推動及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大陸更是密集出台了利好政策。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營造創新環境,重視防範風險;5月國資委又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加大在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布局力度。
除了中央的頂層設計,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紛紛提出帶有自身特色的措施和辦法,進一步細化了人工智能發展路徑。
舉幾個例子,北京釋出《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幹措施》;深圳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高水準應用,建設城市級智能算力平台;上海對人工智能關鍵技術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支援;成都則提出19項資金扶持措施,最高獎1000萬,支援和鼓勵AI産業發展。
大陸人工智能産業也初見雛形。根據中國信通院測算結果顯示,2022年底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達5080億元,同比增長18%;企業數量4227家,約占全球企業總數的16%。科大訊飛、百度、華為、騰訊、阿裡等一批AI開放平台初步具備支撐産業快速發展的能力。
當然,人工智能的熱度也不會短期消退。
根據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大陸将加快壯大人工智能産業,培育良好發展生态”,具體舉措包括:組織由大中小企業聯合、産學研共同參與的創新聯合體,推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大陸智能晶片、開發架構、典型智能産品等水準;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推動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打造産業叢集,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依托先導區打造産業集聚發展高地。
據預測,到2030年,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有望超過1萬億元,推動勞動生産率提高20%以上,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可以說,大陸人工智能行業前景廣闊,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引擎。
02
新規“出爐”,首次提出模型治理
在征求意見稿釋出3個月後,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規新鮮“出爐”,能更有效地推動生成式AI健康發展。
對此,各家券商也給出積極回應。例如,東方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辦法》的實施初步建立起了大陸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監管體系,預計後續AI領域從基礎模型到上層應用的商業化程序将有望快速推進,AI生态有望快速建立”。而廣發證券也指出,“自主創新、安全可信的AI基礎技術受到政策鼓勵,有望快速發展”。
新規提出國家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促進創新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實行包容審慎和分類分級監管,明确了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總體要求。此外,還規定了安全評估、算法備案、投訴舉報等制度,明确了法律責任。
深扒此次新規,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莫過于首次提出模型治理,并建立了覆寫生成式人工智能生命周期的監管制度。
這也意味着,技術治理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首先在定義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指的是具有文本、圖檔、音頻、視訊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關技術,模型既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前的技術工程,又直接影響到最終生成的内容,它在技術層面将技術支援者、服務提供者與内容生産者融為了一體,是以有必要專門将其作為治理對象。
其次展現在管理上,模型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監管的抓手,通過訓練成為融合了資料、算法、算力的新型治理對象。在新規第四條“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中,明确了應遵守的規定,包括:在算法設計、訓練資料選擇、模型生成和優化、提供服務等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産生民族、信仰、國别、地域、性别、年齡、職業、健康等歧視;尊重知識産權、商業道德,保守商業秘密,不得利用算法、資料、平台等優勢,實施壟斷和不正當競争行為;尊重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隐私權和個人資訊權益等。
最後創新性地提出了“基礎模型”的概念,第七條“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開展預訓練、優化訓練等訓練資料處理活動”中首先就必須遵守“使用具有合法來源的資料和基礎模型”。
另外,此次新規還有多個亮點,例如優化調整責任機制、精準調整适用範圍、完善訓練資料要求等。
03
人工智能概念股應勢而漲,企業加速掘金
受新規利好政策影響,人工智能概念股紛紛應勢而漲。
根據“經濟參考網”報道,針對新規出台,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内容表明了有關部門鼓勵創新,支援大模型發展的态度,為科技企業創新提供了信心和保障”,同時指出,“明确了适用邊界,既能夠規範大模型的公衆服務,同時也有利于組織機構的研發和應用。目前,産業數字化已成為國家戰略,大模型的發展也應該為産業數字化賦能,作為工業革命級的生産力工具,幫助傳統産業特别是制造業實作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更新。大模型未來真正的發展機會就是企業級市場,包括組織機構、政府和城市。從《辦法》來看,國家對企業級場景的應用研發和落地整體持大力支援的态度”。
360作為國内大模型行業領軍企業,提出“兩翼齊飛”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戰略,在發展核心技術的同時,結合自身場景優勢,搶占大模型商業化、場景化落地先機,并已推出企業級AI大模型解決方案,并在稅務、企業服務等行業率先落地應用,實作了生産力的大幅提升。
再來看科大訊飛,頭頂着“A股第一家以人工智能為主業上市的公司”的光環,也加入了大模型賽道。今年5月初,科大訊飛正式釋出并現場展示其大模型産品“星火認知大模型”,應用在教育、辦公、汽車、數字員工等多個領域。據介紹,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的所有技術子產品都是完全自主研發,無論是底層訓練、對外服務推理,還是資料、模組化、強化學習,都有完整的創新體系,這是訊飛能夠給出明确時間節點的關鍵。
另針對“新規是否符合預期”的問題,7月14日科大訊飛回複指出,“公司參與了管理辦法多輪修訂稿的讨論。另外,訊飛星火大模型将按原計劃在8月15日如期更新,屆時大模型版本将突破代碼能力并更新多模态互動能力”。
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科大訊飛結束了“10連漲”的神話。根據2022年财報顯示,當年科大訊飛實作營收微增至188.2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同比大幅下滑64%至5.61億元,這也是近五年來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
事實上,從細分業務來看,人工智能行業也呈現差異,其中光子產品領域進展較快。
A股光子產品龍頭中際旭創表示,“随着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的釋出,催生了AI算力需求的激增,進而拉動了包括光子產品在内的通信産品需求的顯著增長,并加速了光子產品向800G及以上産品的疊代”。
毋庸置疑的是,雖然在生成式AI新規出台後國内AI治理走在國際前列,但大陸人工智能産業還存在諸如高端晶片等産業基礎較為薄弱,高水準人才略有不足等問題,仍需積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