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作者:科銳國際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隻是有些事兒又傻又二

在若幹年後突然回想起來

死去的記憶還能哐哐攻擊你!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就比如——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我在一家很注重企業文化的公司,辦公室有一面文化牆,上面挂滿了多年來各項活動的照片,而這些照片之中有一張畫質格外的模糊,顯得格格不入。這個故事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還記得那時我初入職場,公司組織徒步活動,日常小透明的我被“委以重任”,負責活動的拍照。倒不是因為我拍照多專業,隻是上司單純覺得這個小年輕應該腿腳比較快,戶外活動能應付的來。

公司相機交到我手上的一刻,心中的榮譽感油然而生,我背着相機包、三腳架,舉着單反,為避免跟丢,迅速圈定了個我司穿白色上衣的小哥作為參照。就這樣,一切貌似都很順利,直到手機來電忽然響起,接通後老闆的聲音傳來,“小張你在哪?怎麼還沒過來?”

我在原地大喊并招手示意,“我在這兒!”環顧四周卻沒找到同僚們的身影,甚至老闆的聲音都隻從手機聽筒裡傳來。我左看右看,在周圍雷同的景色中,确認了一個真相——我脫離了公司的大部隊,而且還迷路了!

老闆顯然也沒想到這個情況,愣了幾秒,“那你看看周圍都有啥?” 我環顧四周,誠懇回答,“樹!各種樹!”...

在同僚們的關懷下,嘗試了各種方式後,我終于來到了公園大門口,完成了回歸組織。那時由于大部分同僚還有别的安排,合照是老闆用手機給大家拍的...

後來每逢有新人加入我司,大概都會注意到文化牆上那張照片,大家就會把當時情況解釋一下,我想抹掉和遺忘的事迹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三年前,還是實習生的我,才入職幾天對公司一切的人和事都很陌生。可萬萬沒想到,自己與同僚們的破冰,竟是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展開...

一個晴朗的下午,按照幾天前群裡的通知,一會就要集體去會議室開季度大會了。畢竟初入職場,第一次面對這麼“隆重”的場合,心裡止不住有點期待。

會議是13點開始,時間本來是比較寬松的。距離開會還有10分鐘,我去個洗手間的空兒,等一回來,同僚們的工位上就沒人了。我安慰自己“别慌,沒關系,自己過去就好了”,同時加快腳步一溜煙兒來到會議室。

推開會議室大門,大家幾乎已經坐滿,有人在電腦敲字、有人拿着紙本準備記錄,有人還在讨論項目細節,忙得熱火朝天。我一邊低着頭,一邊快速走進屋裡,隻想趕緊找個位置坐下,很慶幸發現一排空位,我喜出望外跑了過去,并火速打開電腦,假裝自己“很忙”。

過了幾分鐘,公司老闆們陸續進來,他們談笑風生,并徑直走向了——我所在這排?!艾瑪說時遲那時快,左邊和右邊的座位被相繼坐滿,我被動地挪到了正中間,一動也不敢動。

這次會議持續了2個小時多,這應該是我畢生最煎熬的2小時了。這個期間,我無比真切地體驗到了,什麼叫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夭壽啊家人們!入職沒幾天就讓同僚們以這種方式記住了我!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因為機緣巧合,初來機關時間不太長的我,幫忙開車接送大上司去會場。這可是千載難逢展現自己的機會,可是誰能知道接下來,劇情超出了預期...

那時正是一大波同僚陸續居家養病的時期,包括大上司的司機,于是我們辦公室需要解決一個問題,誰來接送上司開會?這人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擅長開車、熟悉路況、時間充足。這個天選之子是誰呢?沒錯就是我本人。

出發時一切順利,到了會場我就一邊在車裡等,一邊和朋友發消息吹噓哥們今天可牛了。直到差不多一個多小時,遠遠看見散會了,我火眼金睛捕捉到大上司的身影,正在朝我的方向走來。

我火速把手機鈴聲調成靜音,把車子啟動,等到聽見大上司開車門和關車門的聲音,很穩地踩了油門出發。看咱這掌握了綠波速度,一路綠燈,開了有二十分鐘,意識到有些不對——車内很安靜,太安靜了。

我還記得直系上司的叮囑,比如接了大上司後,注意車内的後視鏡是扭上去的,别亂瞟,别尬聊...一開始我還猜測是不是大上司累了在休息,但不至于一點聲音都沒有吧。于是下一個路口的紅燈,我微微向後方看過去,我的天哪!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了,大上司沒上車。

我有些慌,找個路邊臨時停車,打開手機想問,隻見一堆的未接電話和消息彈出,整個機關的人都在着急找我,但因為我靜音了全然不知。趕緊回撥過去,得知辦公室已經重新給大上司安排了專車,我回來後連連道歉,大上司非但不在意,還表揚我車開得又穩又快。

哎,從那之後我惡補了很多相關禮儀知識,再也沒有出現過新手期的問題,隻是一想起這事兒,尴尬又遺憾的感覺就上來了。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這些年輕不懂事導緻的職場狀況百出,背後是初來乍到不熟悉新環境,可能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規則、不懂隐形禮儀...

職場小白兢兢業業,原本是想把事情做好,卻百密一疏,以不斷試錯的形式快速成長。若幹年後,經曆了社會捶打的年輕人變得成熟老練,經驗嗷嗷豐富,專業性嗷嗷炫酷。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他們看到一茬又一茬年輕職場人,那些似曾相識的犯二場景,笑得滿地打滾。笑着笑着突然愣住,閃回到自己當年那些尴尬瞬間。不禁嫌棄又懷念,那些稚嫩,那些熱血。

今天周五,大家周末愉快~

初入職場,誰沒丢過幾次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