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作者:言史君

要想富、先修路,對于國家各個層面的發展來說,交通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一個城市和國家的發達程度,交通便利性也是很重要的評價标準之一。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在古代交通當中,主要的交通方式分為三種,分别是陸路、河路以及海路,其中海路隻覆寫沿海地區。

在封建時期,河路的運輸優勢是陸路完全不能相比的,即使在現代社會,河運在載貨量、穩定性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優勢,是以在封建時期,大部分的皇帝都會選擇開通漕運,修建運河。

01 漕運的優勢與問題

(一)最早的運河

早在春秋時期,便出現了人工開鑿的運河:胥河,可見那個時期運河的運輸能力已經得到統治者的重視。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到了秦始皇時期,又修建了鄭國渠和規模較大的靈渠,可見漕運的重要性,那麼封建時期的漕運,都有哪些便利性和危害性呢。

(二)漕運的優勢

在封建時期,一開始漕運并沒有參與到經濟活動當中,主要作用還是以兵力運輸為主,即使到了清朝,大陸的馬匹還不夠普遍。

馬匹和馬車都屬于十分珍貴的物資,再加上那時沒有柏油馬路,基本上都是泥土路,是以陸地運輸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物資等都是十分龐大的數字。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相比之下,漕運的價值便展現了出來。

在運作速度上面,抛開天氣原因,漕運的速度遠超封建時期的任何交通工具,并且漕運的運輸規模也非常可觀。不管是用來運輸士兵還是運輸糧草都非常地合适。

是以在戰争時期,漕運可以負擔運輸士兵的重任,在和平時期,漕運也友善人員和物資的排程,對于國家的發展和穩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過和漕運的便利性相比,漕運修建的代價确實非常大。

(三)漕運的劣勢

想要滿足漕運的需求,必須使用人工進行大規模的挖掘,在那個缺乏現代工具的年代,開發一條運河對國家來說是巨大的負擔,這還是将徭役(平民為國家無償打工)計算在内的情況下。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如果國家的發展程度不足,漕運會成為拖垮整個國家的誘因,秦國、隋朝等滅亡,都和運河修建有極大的關系。

是以古代君王在修建運河前,都必須進行妥善的思考和人員安置,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民變以及一系列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修建運河意味着國力足夠強大,同時修建運河也是一個很大的賭注,一旦成功,漕運帶給國家的福利會令所有人滿足,這主要集中在經濟和民生兩個方面。

02 漕運的經濟影響

(一)物資調配

漕運參與商業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不過漕運在經濟中的比重提升主要是在宋朝,著名的畫作《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好的證明。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漕運的第一個優勢便是展現在物資調配上,正所謂奇貨可居,任何物品在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價格就會升高,同理,如果漕運能夠解決物品的數量問題,可以有效降低物品的價格,提高相對利潤。

大陸南北方氣候反差較大,是以很多物品的差别也非常大,例如水果、蔬菜等,在漕運不夠發達的年代,想要運輸這些需要保持新鮮的東西,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馬加鞭。

是以才會有杜牧詩中所寫:“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可在漕運開通後,運輸時間與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大量物品的價格趨于穩定,這對物品生産能夠進行有效幫助。

例如南方水果在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生産量自然會減少,甚至落到無人生産的情況。

可在漕運出現後,運輸成本和運輸時間降低,市場需求量快速上升,所對應的自然是産量增加,對于人工的需求增加,同理,北方的物品也是相同的效果。

(二)沿岸經濟

在經濟建設中有一種說法,一條公路的建設,可以帶着整條公路附近的村落全部獲得發展。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在漕運中也存在同樣的道理,漕運雖然是依靠自然河流與運河運輸,可依舊需要沿途進行補給與物資買賣,這就給了沿岸村落和平民很好的發展機會。

例如在一個地區有很多個村落,因為道路不友善,那裡的人隻能靠山吃山,不僅生活壓力大,發展也非常地緩慢。

可當漕運出現後一切都不同了,漕運中的船隻到一個地方休息時,一定會出現消費的情況,例如飲食、飲用水的補給等,這無形中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提升。

以宋朝為例,兩宋時期河道兩旁布滿了小販,河道往外延伸的小鎮規模也非常大,最後甚至形成了大量的商業區,為當地人民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貢獻了巨大的收入。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同時這些沿岸停靠的船隻還可以就地與當地人進行交易,一條運河的出現,整條河的經濟都會快速提高,并且這份提高不單單是經濟方面,還有人員安置方面。

(二)人員安置

雖然大陸地大物博,但能夠用來耕種的土地其實并不多,是以大陸自古以來就有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流民。

流民類似于流氓,但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流氓,他們的遊手好閑有一部分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平民除了種地、養殖等工作外,隻有進入官府一條出路,職位非常有限。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可當漕運開始後,情形完全不一樣,由于當地各類商品需求量增加,大量流民可以加入各個行業當中進行工作,即使家中沒有田地,也可以前往碼頭等地區工作,有效解決了人員安置問題。

這不僅解決了治安問題,也為當地百姓提高了收入,有了收入自然會有消費,這樣就形成了良好的内部循環,經濟自然快速發展。

03 漕運對國家财政的影響

(一)商業稅收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國家的安穩,另一個就是國家的稅收了,軍隊、基建、民生、救災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國家出錢,這筆錢自然來源于國家的稅收。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國家隻有在稅收足夠的情況下才能穩定發展,而各個朝代之是以如此重視漕運,自然和漕運所帶來的稅收密不可分。

漕運是商業行為,國家自然是要收稅的,也就是說漕運越發達,交易量越高,國家的稅收就越高。

同時,漕運不僅能夠提升單一産品的交易量,還能不斷提升交易産品的數量,再加上漕運沿岸的經濟提升,可以說每打通一條漕運路線,都可以讓過來的稅收上漲一大截。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尤其是在漕運和海運相貫通之後,漕運的經濟重量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也是清朝晚期為何西方國家一定要清朝打開通商口岸的原因,戰争的賠款隻是短期的盈利,商業管道的建立才是長期的收入。

(二)人口增加

除了直覺的經濟提升外,漕運還可以通過幫助人口增長從側面提升經濟體量,随着漕運的不斷發展,普通人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古代社會沒有人口生産限制,人口的基數自然快速上漲。

當人口基數提高後,國家首先可以收入人頭稅,這些人日後如果種地,國家可以收取農業稅。

這些人如果經商,國家可以收取商業稅,簡單來說,人口越多,國家的稅收自然越多,揚州就是最好的例子。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揚州的快速成長和京杭大運河密不可分,可以說京杭大運河的漕運是揚州興起的契機。

作為當時漕運中轉站的揚州,借着漕運中龐大的交易量和人口流動,快速發展起來,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都市,是以被後世稱之為世界運河之都,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揚州地區的人口也呈現出爆炸性的增長。

由此可見京杭大運河的能量,到了清朝道光時期,得到徹底開發的京杭大運河已經成為了整個清朝的重要經濟命脈。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那時的清朝财政收入有将近三分之一和京杭大運河有着密切聯系,再加上其他運河以及自然河流的貢獻,清朝财政收入起碼超過一半都是由漕運所貢獻的。

可見漕運在封建時期對經濟以及國家财政的貢獻。

結語:

漕運作為古代經濟貿易的重要連接配接紐帶,是封建時期國家和社會進步的标志産物,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對漕運的開發和使用是其重要的衡量标準。

在現代科技進入交通體系前,漕運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在經濟方面,漕運的出現讓中國各個地區擁有了緊密的聯系,促使各個地區的物産能夠輻射全國。

試析:漕運背後的問題,以及它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不過漕運最大的意義還是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是科技進步的開始。

到了清朝時期,由于閉關鎖國政策的出現,漕運雖然受到了很大的波及,可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隻不過經濟的強大并不能彌補軍事力量的不足,在閉關鎖國被迫開放後,漕運的便利反而成為西方國家賺取中國利益的踏腳石。

參考文獻:

  1. 《資治通鑒》司馬光 北宋
  2. 《宋史》脫脫 元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