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癌13年,61歲“包子姐”5年包出3萬個包子送老人

每周二上午

李滄區正定四路的一間廚房裡

都會出現一個忙碌的身影

她帶着一群志願者們揉面、調餡

為來這處公益助老食堂就餐的老人們

精心制作包子

抗癌13年,61歲“包子姐”5年包出3萬個包子送老人

很多人不知道

這位被大家親切地稱作“包子姐”的熱心人李倩

13年前曾經罹患癌症

在親情的包圍下

李倩不僅挺了過來

還把愛傳遞給了更多人——

5年來

李倩親手包了3萬多個包子

端上助老食堂的餐桌

抗癌13年,61歲“包子姐”5年包出3萬個包子送老人

7月11日

記者來到正定四路

聽61歲的李倩講述她的故事

2010年夏天,李倩的女兒大學畢業,一家人到天津旅遊。

當時,李倩有個朋友在天津當醫生。大家見面時,李倩提起,胸口有個小腫塊。行醫多年的朋友很敏感,當場催促李倩,抓緊去醫院做個檢查。

李倩立刻在天津一家醫院做了檢查,結果出來了:乳腺癌。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李倩旅遊的好心情煙消雲散。當天晚上,李倩回到了青島。她一開始想不通,自己怎麼會得這種病?“自己都沒想到,三天能瘦了十多斤。”李倩感歎。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和安慰下,當時48歲的李倩想通了,必須勇敢地面對這一切:她接受了放療和化療。她到現在也沒有忘記,在化療的第十六天,原本留着一頭長發的她開始大把脫發,不得不将頭發剪去。

“那種感覺,非常難受。”李倩感歎,在經曆了共計40多次的化療和放療,接受了手術之後,李倩咬着牙挺了過來。可就在自己身體慢慢恢複時,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丈夫也病了。

女兒大學畢業了,也找到工作了,原本憧憬的晚年生活,卻接連遭遇考驗。看到媽媽難過,李倩的女兒辭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青島——在女兒眼裡,任何事都不如陪在父母身邊、一家人互相照顧重要。

這份彌足珍貴的親情,得到了命運的眷顧:李倩和丈夫的身體日漸好了起來,女兒在青島也開始了新的事業。就在這個時候,李倩覺得,要做點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患病康複期間,李倩加入了抗癌協會,在這裡她積極參加各項病友活動,大家互相鼓勵,祝福彼此早日走出病痛陰霾。随着身體的恢複,李倩有了新的想法——把陽光和健康帶給更多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個偶然的機會,李倩發現青島有一群服務他人、尊老敬老的熱心志願者,有做包子手藝的李倩,毅然加入了志願者隊伍。

2018年,李倩到淮陽路上的一家公益助老食堂做志願者。面和得好,餡兒也調得好,李倩做的包子廣受好評。2021年春,李倩應邀到李滄區正定四路的“一念日善堂”下廚。從那時候開始,每個星期二的早晨8時,擔任輪值店長的李倩會領着志願者們穿戴整齊,進入廚房開始忙活。

抗癌13年,61歲“包子姐”5年包出3萬個包子送老人

7月11日,記者在“一念日善堂”的廚房裡看見,在一口直徑1米多的大鍋裡,蘿蔔、豆腐、洋蔥、粉條、腌過的茄子被切成丁,與炒雞蛋、香菇醬、香油和在一起,在李倩的精心調制下,很快成了飄着香氣的包子餡兒。随後,李倩和志願者們将餡包在面皮裡,制作成包子,放置在托盤上推進蒸籠。

“能看見老人們吃得香,我心裡很高興。”李倩告訴記者,當志願者5年來,她為老人們包了3萬多個香氣撲鼻的包子。

抗癌13年,61歲“包子姐”5年包出3萬個包子送老人

在李倩的生活裡,包子不隻是食物,而是承載了一份親情。

李倩剛記事那時候,外婆經常在家做包子。夾雜着肉餡香的白面香,讓不到10歲的李倩記在心裡。念了中學以後,李倩提出想學做包子,外婆欣然同意:毫無保留地把和面、調餡、包包子的做法教給了她。

抗癌13年,61歲“包子姐”5年包出3萬個包子送老人

“那時候,外婆怕我長大了不好看,為了我以後能盡快找個好婆家,這才教會了我包包子。”想起小時候,李倩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長大以後,李倩成了包包子的主力:她包的包子很快成了家庭聚餐的“保留節目”。

長大以後,李倩和兩個弟弟分别組成了自己的家庭。盡管如此,兩個弟弟一直沒有忘記姐姐做的包子的味道。小弟妹開了個駕校,李倩知道小弟弟喜歡吃包子,經常去駕校的食堂包好包子,讓小弟妹捎回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如今

李倩的外婆、父母已經去世

但她沒有忘記他們吃包子的樣子

正因為如此

李倩每次在食堂當志願者

都會一次包上幾百個包子:

她要用包子讓老人們都體會到

一直有人在惦記他們的幸福

來源丨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首席記者 劉卓毅 實習生 崔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