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作者:董小姐醫學科普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随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讨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你給我放下!”房間裡,楊媽媽氣到渾身發抖,最後一次警告楊文,如果再吸煙,就把他趕出去。沒想到楊文很不服氣:“誰說抽煙會得肺癌的,網上都說了,尼古丁不緻癌。”“什麼尼古丁緻癌不緻癌的,我隻知道抽煙就不好!你看你爺爺,那肺照出來黑成啥樣。”

楊文所說的,尼古丁不緻癌,真的有這麼回事嗎?那怎麼那麼多人抽煙得肺癌呢?難道肺癌另有隐情?今天我們來揭曉一下這個所謂的“大騙局”。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尼古丁從肺到大腦隻需要10秒

當人吸煙時,香煙中的尼古丁進入血液,血液流動将尼古丁傳送到大腦的神經系統進而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什麼?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人開心愉悅的物質,當人感到快樂幸福時,就會大量分泌多巴胺,是以當人談戀愛、吃美食、玩耍、購物時,體内的多巴胺就會增多了。相反的,如果多巴胺減少,人就會心情不好、抑郁、悲傷。

而尼古丁從吸入到血液到大腦隻需要十秒,當尼古丁促進多巴胺分泌時,我們的其他多巴胺就會異常,比如運動、購物、玩耍方面的快樂會更麻木,因為多巴胺都跑去與尼古丁彙合了,這就導緻做什麼事都不會快樂,一定需要吸煙,吸煙一停止,人就不快樂,會煩躁、易怒、易困、抑郁。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有些人覺得自己吸煙少并不會上瘾,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多巴胺對尼古丁也有耐性,就像生病吃藥一樣,一開始一包藥很快見效,接下去病毒越來越不怕藥了,這就是耐藥性。舉個例子,假如你兩天隻需要一包煙,慢慢的你會發現,兩天一包煙已經沒那麼舒服了,漸漸變得一天一包煙。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說“吸煙有害健康”的原因,這種“興奮精靈”是會令人上瘾的。

尼古丁是不是緻癌物?

吸煙會得肺癌,可是為什麼聽說尼古丁并不會緻癌?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在2017年明确宣布,尼古丁并不會引起癌症。2005年,中國政府網也有過一篇文章指出尼古丁不緻癌。尼古丁與癌症沒有關系?這樣的話是不是說明可以吸煙了?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尼古丁雖然不是緻癌物,但吸煙的危害是存在的!煙草研究領域的領軍教授Stanton Glantz曾直言,吸煙最大的危害在于成瘾性。另外,煙草中有更多的緻癌物,不了解的人并不知道,現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1、焦油

煙焦油就是吸煙後煙嘴殘留的油膩物,這種煙焦油的有害成分毒性極大,當它進入我的身體到肺部的時候,就會引起咳嗽,咳嗽持續的時間其實是由肺部煙焦油含量決定的。有分析表明,焦油中的緻癌物質高達5000種,雖然焦油緻癌,但它還隻占到煙草中有害成分的0.6%。

2、亞硝胺

亞硝胺是一種強緻癌的化學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就把亞硝胺列為2A緻癌物。

3、苯。

世衛組織發表的吸煙過程中能産生69種已知緻癌物,苯比芘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煙霧燃燒被吸煙者吸入,苯比芘進入到人的呼吸道中攻擊DNA,還會随着血液進入到其他器官組織,進而誘發癌變,如肺癌、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等。

4、一氧化碳(CO)

當香煙燃燒時會産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進入身體後跑到血液裡。我們的血液有運輸氧氣的功能,靠的就是血紅蛋白攜帶氧氣,而一氧化碳進去血液後,會與血紅蛋白結合,它的結合能力比氧氣強200多倍,是以就輪不上氧氣了,這就導緻血紅蛋白攜氧氣減少,産生了缺氧。

5、其他有毒物質。

除了以上所提的,煙草中還含有氰化鉀、甲醛、丙烯醛、汞、砒霜、殺蟲劑等緻命成分,已知的有69種緻癌成分。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一手煙、二手煙、三手煙,哪個危害大?

如果說一手煙害自己,那二手煙就是害身邊的人,而三手煙是害他人。我們都知道一手煙的危害了,那二手煙又是什麼情況?當我們吸煙時,香煙所産生的煙霧到空氣中再次被自己或他人吸入,就是二手煙。

煙霧不充分燃燒的話,裡面的緻癌物含量會更高,而且二手煙停留在空氣中的時長要比一手煙長。二手煙具有隐蔽性,雖然看起來沒有煙霧了,但它會不斷稀釋彌漫到空氣中,慢慢地被其他人吸光。而且,二手煙其實隻有10%會被吸煙者吸進去,其他的都是會跑到空氣中的。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三手煙是附着在衣服、家具、地上、牆壁還有皮膚的殘留煙霧,這種煙霧就是二手煙在密閉的環境産生的,它含有超過始終的高度緻癌物。對于一二手煙而言,三手煙在室内停留的時間最長,當你把煙滅掉六小時後,三手煙依然還存在,甚至高達幾個月。附着這些有毒物質,被其他人吸入、或者随食物入口、或者皮膚接觸,最終實作吸三手煙。

如果身邊有人在吸煙,一定不要跟他在同一環境下,記得開窗通風,減少煙霧在空氣中停留。那這時候就有人提出疑問,為了不給孩子帶來危害,我們去外面吸完煙再進來總可以吧?前面我們說了,三手煙就是附着在皮膚、衣物上的,研究表明,吸煙家庭的嬰兒體内的有害物質是不吸煙家庭的。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突然戒煙會要人命,真的假的?

一位患者的家人向醫生求問,她的父親54歲,煙齡長達30年,近年來由于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她想勸父親戒煙,但聽說突然戒煙很要命,是以她想問一下香煙突然戒斷會不會損害身體。

其實廣大煙民都有同樣錯誤的認知,他們認為長期吸煙,身體已經适應了香煙,突然沒了香煙身體的平衡就被打亂,一定會損害健康,還有的人認為,戒煙要循序漸進,這也是錯誤的。我們的身體原本就沒有香煙,正是因為香煙的存在才損害了身體,戒掉香煙不是正好嗎?其實真正令人難受的是戒斷綜合征,讓戒煙的人誤以為自己身體在戒煙過程中會變差。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戒煙初期症狀比較嚴重,首先是第一個星期,整個人都會昏昏沉沉的,狀态很不好,打瞌睡、焦慮、易怒、咳嗽,腦袋時常感覺有蟲子往上鑽的感覺,其實就是缺氧導緻。一星期後咳嗽加重,還會咳痰,痰是灰黑色帶煙塵的,這是正常現象,因為肺開始排毒。有些煙齡比較長的還會出現肢體顫抖,比如手指顫抖。

以下是來自一位戒煙者的自述:

“我大概說一下我戒煙的過程吧。戒煙第一天,相信很多人深有體會,大概過了5小時後,我就特别想抽煙,不抽就感覺集中不了注意力,什麼都做不了,胸口感覺很悶,像貓撓癢一樣,但還能熬得住。大概12小時左右,我就感覺胸口很堵很重,特别想要吸口煙,就一口就好,嘴巴一直吞口水,看來看去,多希望能在地上看到有掉落的煙。一天之後,我差點就陣亡了,這個時候是最難受的,一覺醒來突然就得接受不能吸煙。就這樣第三天,第四天,後面偶爾煙瘾來襲的時候,就閉上眼睛回憶曾經抽煙那種滋味。熬啊熬,終于一個月過去了,之前那種症狀減輕了很多,嘴巴也不口臭了,呼吸變得順暢多了,感覺空氣前所未有的清新,不過開始咳嗽咳痰了,那個痰是黑色的很惡心,完了就好了,我差不多就一個月左右,後面問到煙味都想吐。我這個适應時間算蠻快的。”

總之,如果熬過了,那麼恭喜你,咳嗽減輕了,胸不悶了,不痛了,頭腦清醒了,精力回來了,連性能力還會大大提升。總的來說,戒煙是百益無一害的事情,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盡快行動起來吧。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電子煙的危害

抽煙傷害如此大,戒煙也難以忍受,那要不抽電子煙好了?很多人就這麼想,可電子煙的危害就很小嗎?

我們來看一下,電子煙在加熱後霧化,它沒有燃燒,但檢測結果卻依然檢測到了尼古丁,雖然沒有焦油與一氧化碳,确實與傳統香煙一比,傷害燒了很多。2014年就有一論文發表證明,電子煙煙霧中的有毒成分确實少于傳統香煙煙霧,并且由美國疾病防禦與控制中心研究出來,連患各種疾病的幾率也燒了很多。但事實真的是電子煙沒危害嗎?

吸煙有害健康是“大騙局”,尼古丁根本不緻癌?告訴你真相

不,從社會角度看,電子煙的危害遠遠大于真煙。電子煙看似不危險,這就讓好奇心重的青少年放下戒備,選擇抽電子煙,而實際上,如果沒有電子煙,大陸人群吸煙率會少至少27%,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有調查報告稱,由于電子煙的出現,大陸的吸煙率在五年内就大大升高,而電子煙會影響人的大腦發育,特别是青少年,學習上的記憶力會降低,接觸電子煙後,他們成年後很有可能成為大齡煙民。

是以電子煙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關于香煙任何美化我們都不應該相信,切莫讓電子煙成為新型的替代品來危害我們的身體。